导读:粮食的丰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优化粮食生长条件,为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粮食的大丰收,得益于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量的增加。2020年,全国大部农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粮食的丰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优化粮食生长条件,为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天时:气候适宜
农业素来有“靠天吃饭”一说,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利用气象站加强对田间气象的监测,对粮食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遇到突发灾害天气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提醒种植户及时抗灾减灾,减少农业灾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确保粮食产量。
地利:水肥合理
土壤是粮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和水分供给站,土壤肥沃程度和干湿状况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土壤检测传感器加强对土壤状态的检测,有助于种植户充分了解土壤含水量和营养情况,按照土壤状况,联动水肥一体机“对症下药”,实现精准灌溉、合理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为农田灌溉和农业抗灾减灾提供有效的指导性。
人和:病虫害少
病虫害是威胁农业生产安全的一大突出问题,严重的病虫害甚至可能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虫害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加强病虫害的监测治理尤为重要。将虫情监测系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够实现田间虫情的自动采集与实时上传,为广大农业种植户提供准确、及时的虫灾预报服务,有效防治病虫。光源诱杀趋光性害虫,避免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借助物联网,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开启物联网时代下新型农业的发展,打造省时、省力、省心、省事的智慧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