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边缘物联网对于技术的推动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5G,你的感受或许和我的一样,把手机从4G换成了5G,感觉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快了,就是不知道是因为使用5G网络快了,还是新手机跑分本来就是高。
除此之外呢?貌似没有太多的改变,或者说,大家都等着5G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呢,但至少现在,没有。
是不是5G还没有铺开?据官方数据,到2020年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目前,31省份均已发布2021年5G网络建设目标,其中,江苏5G基站建设目标达6万个,新建数量最多;湖南将建成5G基站5.5万个;河南、山东新建5G基站目标分别为5万个、4万个,紧随其后。
应该来说部署得不少,尤其是重点省份,感觉它是“无所在”而“无所不在”的,很多电子产品也与之相关,但,我们当前好像又看不见5G。
原因就是5G瞄准的是产业互联网,而不是消费互联网。
3月15日,工信部召开干部大会,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今年不少省份均提出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
5G重点在于行业应用,政府鼓励探索5G网络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上的建设和发展。
其实在消费领域也还是有的,只是我们很难看见比如物流,现在大家都从网络购物,订单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对于平台公司来说,要从对海量的订单中找出相识的小单并合并在一起,并及时下单时间、运输占用的空间和目的地路况等等,确保用最少的运输次数和配送时间达到最大的运量。
这一切不光是物流,还包括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实现监察流程、记录出入库数据,保证流程正确无误。
而在生产端,在智能制造的工厂,订单也变得零碎、小批量但多种款式,生产和制造环境也要满足长尾市场里少数人的个性化需求。在每个生产计划背后,均涉及采购海量的原料、各种产品的库存量、以至不同时的工序等问题,和智能物流一样,必须全程采用机器化和智能化手段,才能达到这种高度复制的生产排单。
所以,你看似轻轻一点,背后就是全流程数据化、人工智能的机械化作业流程,这中间当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高效地网络才能保证整个数据的传输。
产生数据和传输数据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计算。
比如在智慧农场,生产线里设置大量的相机传感器,将农场里采集的各种数据和影像上传云端;云端服务器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区分影像里的零部件质量是否合格,借此提高生产线的良率。比如在农场给每一头牛身上安装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记录牛只的状态和行为数据从而改善牛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牛的问题等。
这里就涉及到云边协同,因为在万物互联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牧场里有环境的数据、植被和饲料的,还有牛的身体和行为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都上传到本地服务器,就不能发挥大数据的特点,最多只能算本农场数据,而且一个农场也用不起这样的服务,就只能把关键的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云端的AI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
本地服务器可以将最新数据模型应用到实际应用,而在一线现场要想实现智能化必须要让所有的智能设备串联到一个网络之中,这是进行边缘计算的关键,也是蓝奥声研发的主要方向。
在协同代理网络、同步调制通信、对象传感识别、低功耗群控、无线多模式管理、定位追踪监测、智能信息系统等技术方向持续研发,并拥有基于多模式无线网络系统的边缘协同感知技术平台EICS。这些都可以用在物联网上,并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智慧园区、资产管理与监测、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健康等智能系统项目。
5G,不光是传输速度快,而更在于能让更多、更广泛的连接智能设备,配合云计算和AI技术实现更广泛的连接。
目前就是实现边缘数据上传的过程还有问题,比如车联网,各方面的技术都准备得非常好,各大巨头纷纷下场造车,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多年,仍然无法成熟,关键还是没有把马路上的汽车、行人、道路、交通灯、路灯以至路障等各种在马路上的物件,通通连接到网络之上。
可见,边缘物联网对于技术的推动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