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无锡正在为建设苏南自助创新示范核心区而加快步伐。今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5200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同比增长1.8%。目前,已有76个物联网应用项目落地无锡。
物联网应用快马加鞭
从市传感办获悉,今年无锡有76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在建或拟建,其中经国家立项或推广的示范项目有10个,居国内物联网重点城市前列。其中无锡机场周界防入侵工程、220千伏西泾智能化变电站投入试运营;“感知太湖·智能水利”工程一期已完工,整个工程明年建成;惠山智能交通示范工程一期正式启用;“感知环境·智能环保”工程的智能中枢———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年内封顶。
无锡在物联网技术和标准方面也掌握了主动权。无锡集聚国内外物联网研发机构总数达31家。目前全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各类物联网研发项目229项。去年无锡提交国际和国家标准各1项。正在制定物联网方面的国际标准中,无锡牵头的有5项,参与的有4项;国家标准中,无锡牵头的有4项,参与的有8项。
智能交通系统让出行更便利
走进惠山交巡警大队的指挥中心时,智科传感网公司的副总经理周凡正在两部平板电脑上调试系统。“这是我们新投入的智能交通系统。”
9月28日,由该公司研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惠山经济开发区落地。记者在采访途中就能感觉到这里路口发生的小变化:路口的信号灯没有了秒数计时,当路口车子减少时,绿灯时间会突然变短。“你看见的只是‘表面文章’。”周凡拿出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盒子,“这是地磁传感器,这些信息很多就是靠它。”智能交通所覆盖的开发区15个路口、5条路段安装了200个地磁传感器以及探头。“以往探头测算的车流量误差比较大,结合地磁传感器就比较精确。同时还能知道车流的方向及车辆的类型。”周凡说,投用两个月,他们就已计算出每天在开发区过境的外地车占总车辆的比例,以及在开发区常驻的外地车辆数量。“传感器还能与信号灯联动,这就是你看到的绿灯时间突然变短的原因。”周凡说,在上下班高峰时期,信号灯根据路口车流情况会实时调整,倘若车流比较大,绿灯时间会加长,同时还能计算出车子行驶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到时信号灯就会变为绿灯,这就是交通上所说的“绿波带”。“这便于在高峰期时候分流汽车。”
“之前说的信息主要是采集给交管部门。而它另一个功能就是诱导信息发布,这对驾驶员非常有利。”周凡打开电脑,点击地图,屏幕上显示出开发区几条路段的路况,甚至还能看到天气状况。通过平台发布的电子信息,可发送到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车载系统。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可以知道前方哪条路拥堵,哪条路因施工需要改道。“数据还可通过广播形式对外发布,到时车里只要装一只终端接收器就行了。手机和电脑接收的数据会有一分钟的误差,而广播则没有。”据悉,目前惠山区已有几百个用户在使用这种广播终端接收器,提前享受到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
智能定位系统令公交车更准点
以公交车为出行交通工具的市民,如今能感到公交车误点、过站不停车等现象明显少了。在梁清路上的公交站台上,记者看到站牌上多了一个电子屏,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在该站点停靠的各路公交车与该站点的距离。“本月初我们开始在市中心安装电子站牌。”公交公司有关人员介绍,每辆公交车上都装有GPS车载终端,车快到站时或离站时卫星就会定位车辆发送消息。“在行驶途中,车辆是每10到15秒发送一次数据,进站后是每2秒发送一次数据。现在我们每天可接收到数据是3000万条。”这些数据主要有三个用处:一部分用于运调平台调度车辆,一部分是用于企业管理,另一部分用于公共服务。
工作人员称,以前公交主要靠调度员调度,调度员最怕的就是两件事:一是车辆全堵在路上,调度中心无车可发;二是驾驶员“不听话”。“以往,驾驶员开车出去后,公司就完全不知道路上的情况。现在不同了,通过传送的各种数据,我们就能知道驾驶员是否靠站,停靠站的时间是否短了,路上是不是遇堵车了等。我们每位员工都感受到自己的职能发生改变了,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调度员。调度车辆有了系统的帮助,调度员的人数大大减少,他们现在的工作就是监视公交车有无异常。”
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实际的就是踏准点等公交的几率大了。“乘车人可根据电子屏幕上的信息大致判断出,所等的车辆还有多久能到。而运调平台方面就可根据路况,调整发车的班次和数量,就减少了‘要么一辆都没来,要么一来来几辆’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公交公司利用系统产生的数据结合当地的人口密度还可合理设置公交线路。
成果转化和创新国际化实现双突破
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58万件,同比增长55.3%,专利授权量达1.9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23件,同比增长65.8%。今年,无锡新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3个,支持资金达1.9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今年10月,无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个与麻省理工学院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的城市,明年有望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落实一批国际技术转移项目。11月,中国—以色列(无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生-BDOCBTI国际科技投资转移公司落户无锡市,这是以色列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成为以色列高端技术向无锡转移的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