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2深圳国际物联网产业学术发展论坛于8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水仙厅隆重举行,来自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的祁晓荔院长以“物联网的创新与未来”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
2012深圳国际物联网产业学术发展论坛于8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水仙厅隆重举行,来自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深圳市科持创新委、深圳市发改委、经贸信息化委、高校研究人员、企业高层等知名行业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共500多人参加。
众专家聚首深圳,就中国物联网创新战略、商业模式与创新、标准制定与进程、地方物联网产业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公共平台合作等多角度深层次地探讨物联网产业发展等热点话题,为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祁晓荔
来自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的祁晓荔院长以“物联网的创新与未来”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祁晓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大家上午好!听了这么长时间的报告,大家可能也比较累了,我想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把我们研究院对物联网以及产业研究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报告,同时也感谢大会的邀请。
我的报告围绕着三个问题在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把物联网当成一个特别热点的话题,两年前我在一个物联网的国际研讨会上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现在用得很多,其实这两句话出自我这里,第一句话“雾里看花物联网”,第二句话是风起云涌云计算,横披是“云里物里”,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什么是物联网,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大家都对物联网和云计算有所了了解,所以我把横披改为“腾云驾物”,就是云要升起来,物要用。中国现在有7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就包括了物联网。
我们院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我想把一些研究的成果通过PPT展现给大家,但是我重点只说技术标准和物联网的创新发展应用。
2009年,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中国,实际上中国在物联网的国家战略层面上是和美国、欧洲,乃至发达国家同步,至少我们在应用、标准研究、应用推广以及我们的产业链的整合中,随着2009年8月,温总理把抢占物联网制高点等新型战略性产业的战略定为国策,很多企业都在做着相关的工作。我们知道,一个支柱产业必须占GDP超过5%,目前它是我们的核心产业,但是它还不是支柱产业,它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物联网分为三层,底层是传感网,各种各样的传感,RFID,识别等等,包括近距离通信,形成了传感网。中间这一层是传输网,从信源到信束的传送过程,是很多的通信技术,包括3G、LTE,以及传统光纤研究的范畴。再向上,随着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形成了云态,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数据海加上异构数据,所以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云端的东西,所以物联网最终的发展要走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整合。第三就是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知道的信源到信束的过程,从采集到压缩、编码、传送、解码,然后到终端的展示,这个过程更加全面的向感知和智能发展,所以我们把信源和信束的过程分成了管、管、云的模式。传送层越来越透明,因为传送越来越变得简单,而我们的云就越来越精致,所以变成的端、管、云的模式。这是我们目前在共同研究的,终端怎么智能化,我们也在研究管道怎么能够智慧化,我们的云怎么能够服务,把云经济的概念,通过智能能够提供一个经济的模式。所以从云又派生出来一个智慧计算。所以现在这个业界中间,关于云、物联网,有很多的新词,所以我们觉得,搞这一行的,我们大概要知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从信源到信束传送的过程。
物联网的第二个特点是潜力巨大。台湾的工业研究院大门口有一个对联,他写着说,谁掌握了未来的生产方式,谁就站在了产业的制高点。这个市场不是直接由我们的需求产生的,而是有科技进步、技术进步拉动了需求的产生。政府要求管理越来越精准,要求服务越来越精确,要求需求越来越精致,这是三个精给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从粗放到集约,从计划到市场,实际上就是随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这时候人只对生存感兴趣,所以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的自尊、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社会的需求和依赖,以及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们才派生了很多的技术。
我们研究的数字都在上面,我就不念了,大家就记住一条,波特的竞争战略中间对产业驱动有4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叫资源驱动,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二个阶段是山和水没有了我们靠投资驱动,第三个驱动是靠创新驱动,整个中国的经济带差不多处在创新驱动的阶段,所以说大家要记住,这个经济的业态,物联网是处在创新的阶段才有的产物,它不是投资阶段,所以千万不能是靠投资来拉动物联网发展。今天的主题是“创新,物联网企业的灵魂”,而创新的核心就是顶层创新和底层互动。
物联网的市场特点之三就是快速增长,这里给了一个数据,到2012年,M2M市场增长迅速,达到了30%,这是非常高的。我们整个改革30年,我们的GDP增长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我们从农业化一直跨到后工业化,中间缩短了220多年,没有经历过工业积累,但是我们用30年的时间,基本上赶上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革命的很多的特征。我们从九五开始引入信息化,到“十二五”的国家的信息化的规划,仍然是工业化拉动城市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它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在发展的。
发展系是全行业、全产业的,但是它在目前的有一些行业和产业中发展得相对来说快一点,包括我们的电力行业的智慧电网,它从发电、供电、用点、输电,以及智能配电,都有完全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国家电网把智慧电网的这个智能的试验项目就放在了南京,我也参加过一些会议。应该说,从过去的被动发电,到现在主动的去配电,这是中国电网的一个非常大的革命。交通行业方面,我们过去讲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现在我们再把家庭加上车辆,因为现在很多人不是光在家里了,现在我们有了车,有了信息技术,根本不一定需要在家,所以我们现在把它变成,家庭和车辆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在中国这个拥有1亿辆车的国家,交通是不可少的感知圈。智能汽车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变为我们手上的一个职能终端,所以它不再是一个我们非常难驾驭的工具,而是我们的一个智能终端。物流行业、金融、石油、家居安防,这是我们目前做得比较多的。
刚才分析了物联网的市场特点,我们再看看有关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任何应用都有标准,在中国有国标、行标、企标三个标准,但是物联网是舶来品,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国外的组织有三大块,一块是欧洲,一块是北美,一块是亚洲,各种各样的组织都在研究这个标准,这个标准什么时候统一,我们还说不清楚,就像铁路,它就是两条轨道,但是它的距离标准还有不同。用得多了它就是标准,约定俗成,所以我们不能说等把什么都设计好了,把什么都弄完了再弄,那时候别人把你的市场都吃了。所以有一个预测,我认为,随着我们国内的标准化组织逐步的健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应该说中国远远大于国外的其他国家应用的总和,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中国的土地面积太大,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物理世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虚拟的网络解决。中国也成立了电子标签、传感、泛载网的中国物联网标准委员会,每年都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逐步也会有相应的标准出来。
我认为,应用的切入点,在电信传送网上,我们现在在研究3G、Lte,就是3G的演进,严禁下一代的光纤网络,甚至研究NGN,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在整体的框架上,我们对于物联网的协议、物联网的网间的规范,比如说传送网到应用网,向下到传感的标准,我们也有一些涉及。还有就是我们对近网低速,或者是近距离、高速低宽带的应用网络,这也是我们的重点。我们说,一个系统、一个产业一定要要计量单位、评价体系,包括一些标准,这是我们目前的切入点。
它的经用频谱在这里写了一点,但是无穷尽,只要你能想到的,未来都能做到,但是你要分析你的地域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以及老百姓的诉求,所以你才知道在本地的物联网产业,哪些应该先走,哪些应该先做。我们在帮江苏省做云计算、物联网的推广规划,这个规划实际上就是行动计划,每年做一个,是滚动的,我们对江苏的产业也做了一个研究。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大家都知道,是三层体系,刚才我也说了,但是我们把这个三层体系加了一个定词,第一个叫全面感知,感知是全面的,由里到用,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第二是可靠的传输,因为我把底层的东西都放到了网上,这个是不是安全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信息处理,大量的信息采集,通过什么样的处理,我的产品是怎么虚拟化的,中间件怎么做,怎么去测试,包括平台的维护,这都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国内外的动态,也简单的说一说,各国有各国不同的应用,侧重点不太一样,比如说丹麦在打造智能电网,日本主要是关于交通的安全,都是做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基本上是普及性的研究,我们现在说能变成一个共同的,大家多能用的东西还没有。国内的动态也是有很多,包括商务部、国家旅游总局、工信部、发改委都有一些应用的试点,同时在感知中国的试点无锡,今年工信部把它的项目的扶持,就是物联网的5个亿全部下到了无锡,这些都是国家目前在做的工作。
我们的物联网发展思路,就是从下研究共性的技术,在上是应用的进程。它有两种路径,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我们在经济改革中间,把自上而下认为是改良,自下而上认为是革命,介于中间认为是改革,所以我认为,物联网是一个革命的东西,它要推翻很多传统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它的路径应该是从下向上走,所以说传感网是非常重要的物联网的一个环节,这是我们制定的整个研究路线,当然不能说自上而下就不成功,也有可能是两头并进。这个因为是学术的论点,不一定都正确,是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我们把这个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我认为,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正在制定相关的财税和扶持的政策,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尽快出台,培育和影响物联网的产业发展,这是很关键的。
这是我们对中国的物联网部署情况的了解,大多数还是放在环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和现在的西三角,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和活跃度、创新度,有很大的关联。这是产业联盟,各地都成立了不同的产业联盟,江苏的苏南几个市都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因为物联网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这个产业扎堆,集聚。第二是产业链比较长,我们在集约、集聚方面做一个考量,它的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在产业园的分布方面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是环渤海区域的物联网产业的特点,在我们的报告中都做了一些分类。这是长三角地区物联网发展的特征,因为物联网的示范落在了江苏的无锡,所以我们相对来说,中科院微电子所,包括一些大的研究院都在那里落了地。所以我们认为,长三角,特别是以无锡为龙头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这是珠三角的发展,珠三角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制造,一个是软件,物联网是离不开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这是物联网的一个支撑。西三角方面,成都是中国第三个软件名城,第一个是南京,第二个是济南,第三个是成都。作为软件名称,说明这个地区的软件产业的能力和发展的后劲非常强。
我们的产业规模在2011年是2600亿,现在报表一大堆,一家一个数,我们也说不准,但是从这个数也可以大致看出一些情况,广东、江苏相对来说,它的产业链成长得比较快一点,这也说明一个道理,物联网是和电子信息、软件和软件服务业密切关联的,这是整个产业的第一和第二位情况。
简单的介绍一下江苏物联网的规划,第一个,我们把物联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实际上我们讲企业的生存、产业的发展,以及产品,它都有生命周期。我们讲的初创期、成长期、回报期、衰退期,这里面它各有各的阶段。整个的发展目标就是抢占制高点,发展的模式就是以示范应用带动形成标准和规范,第三个是产业集聚,第四个是创造引领,第五个是感知中心、辐射全国,这是江苏的路径,是我们做的优劣势的分析。现在很多的基地都在江苏落户,这是我们重要的成功的基因。这是江苏在重点技术领域和运用领域突破的路径和示范图。这是江苏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在2011年超过了1000亿,江苏大概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3%。
当物联网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变成了一个产业,有很好的生长环境,到它的最高阶段,就是要做到智慧的、智能的,所以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基于美国无处不在的基础上上升到“智慧”,我们中间还要有一个时间,我预测在10到15年,因为15年是一个发展的阶段。正好经济发展是两个波,7年到15年是一个波,信息技术是15年,我们的信息技术正好经历了两个阶段,是云阶段和成长阶段。
物联网未来产业发展,我们认为构成物联网最原始的东西将来有可能在中国会突破。将来那个米粒大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智慧系统,一个智慧的应用,然后就形成了身上带的身域网,家里有的叫家域网,将来的网络无处不在,智慧处处都有,这就是我们对它的展望。
关键的技术要素,一个是向上,我们的应用变成了云,从数据海到云计算。无线的互联网地址IPV6,他们说连沙子都有IP地址。
它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成功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应用为王,第二个是商业模式占先。很多人在研究商业模式,但是清华有一个老师研究的商业模式,我比较赞成,第一个是业务定位,然后是业务定位以后怎么去业务积累,因为物联网是一个整合的东西,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做的,在这个上面你怎么去计量物联网的流量和物联网应用的分配。第三个是价值关联方,就是说和这个关联的。第四个是你的营运模式,你投下去是用BT,还是BOT,还是政府投,你要研究,第五个是它的现金流什么时候能形成。这是我们做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六个是价值关联。
建设模式也有很多,各地各有各的妙招,新的趋势就是产业的发展强者越强,壮者越壮,产业的分布是多点开花。雾里看花物联网,应该说是要花开千里,那个花就是应用,你的产业要长,产业转变合纵连横,实际上它是一个集约的项目。
我们把物联网的产业和需求分成了4个象限,在物联网的产业方面,这是第一个象限,现在应用得最大的就是交通物流,无锡有一个智能交通的公司,成立了两年半左右,今年做到了十几个亿。
未来的发展建议:需求创造应用,带动产业,国家为主导,以行业应用为核心,带动信息化的载体。
最后就是创新应用,物联网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大家知道,波特的竞争战略,创新,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而底层的创新是具有推翻性的,这个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所以,由应用创新形成了底层的创新,带动了新的产业链的形成,这是一个创新的发展。第二个就是内部的创新大于外部的创新,创新不是靠别人来推动你,而是你自己的自我创新,因为你要深入到产业和行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去研究问题,而不是囫囵吞枣的把外面的东西应用进来。不同的地域的文化不一样,切入点也不同。比如说服务创新,我们讲的精准,怎么叫精准?就是要准确的抓住客户的需求,然后用我们的解决方案带动产业和相关效益的发展,这才是它的应用点。
物联网用在各行各业,无处不在,到处渗透,应用的模式逐渐成熟,效果越来越好,作用越来越大,拓展应用的前景越来越宽。
最终,物联网和云计算会结合,这是必然的趋势,物联网的核心实际上是移动的互联网无处不在,如果没有移动的互联网,那么也就没有物联网的发展。
最后做一个总结:物联网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百姓诉求结合点的产物,缺一不可,如果说科技不进步,没有手段。如果说社会不发展,没有政府的政策。如果说百姓不需求,它没有用处。所以说它一定是三合一。所以我们不赞成在经济特别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全面推广物联网或者说物联网的应用,它要有一个过渡的时间。它有着无穷多的创新的机遇和商业模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说有一个框架就能解决的,在未来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大家和我们江苏赛联研究院一起在这个探索的路上寻找我们的生存让我们共同为未来创造我们自己认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