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2深圳国际物联网产业学术发展论坛于8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水仙厅隆重举行,无锡智感星际科技有限公司CEO马建博士在大会上发言,他认为物联网需要人才,需要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创造物联网。
2012深圳国际物联网产业学术发展论坛于8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水仙厅隆重举行,来自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深圳市科持创新委、深圳市发改委、经贸信息化委、高校研究人员、企业高层等知名行业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共500多人参加。
众专家聚首深圳,就中国物联网创新战略、商业模式与创新、标准制定与进程、地方物联网产业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公共平台合作等多角度深层次地探讨物联网产业发展等热点话题,为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无锡智感星际科技有限公司CEO马建博士在大会上发言,他认为物联网需要人才,需要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创造物联网。以下是演讲实录:
马建:感谢组委会。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深圳物联网大会,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一年左右研究的成果。
很早以前,我们从做无线传感网第二次热起来是2000年初,那时候开始研究,当时提出了移动无线传感网,就是mWSN,这在学术界风靡了好多年,出了几百篇关于mWSN的文章。那时候以手机为核心的无线传感网联系起来,由一个小岛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大网,无线传感网是由这个移动的来连起来的。
当时温家宝去了无锡,我后来离开诺基亚,到无锡加入了这个行业,也叫跟风,一直在热捧所谓的物联网。大家知道物联网是感知、通信和业务处理,这一直是物联网的框架。今天我想跟大家分析一些问题,这么长时间物联网还是没有它的商业模式,物联网还是非常碎片的,如何能够形成真正的由应用需求推动的,这样物联网才有大的发展。
在座的很多都在做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必须是能够把产业链结合起来的平台。大家最近可以听到很多很多声音,原来做手机的,像诺基亚、爱立信、摩托,后来就是软件公司,比如说谷歌,他打造了生态链,做安卓系统,微软也有Windows Phone的系统,苹果也打造了应用商店去卖他的应用,这是非常好的平台。现在谷歌把摩托收了,谷歌也要进入硬件,也要做设备、做手机,他拿他的软件平台做硬件,有可能就破坏了这个产业链。同样,微软有Windows系统,现在要出W8了,他原来提供软件,在新的平台就直接跟产业链上的机构去竞争,有可能就出现这样的现象。
如何在物联网上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呢?我们在物联网期待什么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人更好的生活。原来说物相联,如果不是为了人,让所有的物联起来,再怎么智慧也不是为了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另外,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不应该是一个泡沫,五年以后再也听不到物联网了,物联网已经被淘汰了,这是不应该的,物联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可增长的,这是最基本的,因为所有的都围绕这个来进行。
物联网其实也非常简单,也没有必要很多的定义,其实它是“连接的”、“智慧对象”,这是它的本质。它形成了一个智慧空间,智慧空间的目的还是为人服务,使人更智慧,而不是使人更傻,其实它应该是解放人,人可以不去做很细的东西,让人的思维做更高级的事情。
物联网需要人才,需要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创造物联网。物联网必须是有人参与的,尤其是进入物联网的都知道,大家会说我们会不会被控制,认为物联网不需要人参与,其实应该是由人来控制,这个基础理论是需要人参与的,是需要用户掌控的,它的所有智慧都是要人来控制的。物联网的很多应用都是管理层或者政府层面的,其实现在更多是为了政府、为了某些人做服务。物联网将来会在安全隐私上做很多工作,必须要有安全的模式,比如说你的计算机突然关了,有一个安全模式可以启动起来,物联网也面对这样的问题。
物联网是一个很碎片化的架构,所以物联网需要一个好的架构,这样能够组织好所谓物理的对象、硬件模块、软件模块,能够在参考架构上更好的组织起来,能够解决物联网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对物联网所谓的物理对象、虚拟对样进行认证的问题。
谈到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和技术是碎片化的,有非常丰富的应用、非常多的技术。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说要标准化,这个标准化的路已经将近三年了,一直说要定标准。咱们中国也出了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的材料,为什么到现在一个标准也出不来?本身是对物联网的内涵、本质不承认,它的本质是多元化的、碎片的,你要承认这个,不可能一下做成标准化。如果承认了,要让它的能够互联互通、互相兼容,要在这方面做工作,最后也要成为一个整体的大网。这样才能保证应用领域互相操作、互相兼容,你在这儿做一个东西、我在那儿做一个东西,到最后还是能够兼容起来。
物联网现在需要创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应用多少年前没有想过吗?都有的,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等等方面过去都有,只是换了一个词,并没有很创新的东西。其实物联网可以有更多创新的潜在的应用,我们现在没有发掘出来。物联网最终还是往云计算服务去演绎。
现在的现状是什么呢?碎片化的应用和框架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实施方法,很多产品是不兼容的,很多应用也是不兼容的,现在也在做示范工程,到处在做智慧城市,其实智慧城市的这些应用大同小异。某一个示范工程应该有示范效应,你做成了别人也可以参考,别人应该可以拷贝,但是哪一个示范工程可以拷贝?没有,这么多家在做,但是没有一家可以成为一个示范,所以造成政府大量的投入大量的浪费。
还有一点,所有这些大的项目都是很大的集成商去做,没有应用开发商,为什么?你需要把整个系统做出来,需要应用、扩展器、传感网,这个门槛非常高,也没有一个平台让开发商可以去开发,那么它就不能够促进应用开发者的投入,那怎么讲要更多的应用创新呢?那就更难说有应用的商业模式出现,最后造成很难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化的规模化,还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行业的模式。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右侧的图是中国物联网三层架构,我刚开始也大吹三层架构,但是现在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左侧的图是国际上物联网的参考模型。刚才说物联网是对人服务的,实际上还是用户与物理的实体进行互动,物理实体的表现需要跟人互动,怎么互动呢?一个用户需要一个服务,这个服务要利用它的资源,包括通信资源、存储资源、计算机资源,这些都是信息化资源,这些资源里面还包括设备,主要是传感的一些设备,也就是传感器,只有传感器才能把物理信号感知出来,变成一个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资源,通过通信、计算、存储跟互联网世界产生对应的数字实体,进行所谓的交互或者映射,这个结果在互联网上是虚拟的,它有一个虚拟的实体。如果这个互动是实时的,最后的结果是增强实体,也就是说你从网上或者从手机上看一个东西,你是要看一个实物,也可能直接看到了,又可以看到物联网上的一些信息。比如说我到圆明园了,我拿着手机对圆明园的建筑一照,我可以看见实物,互联网是虚拟的实体,可能这个虚拟实体是过去的照片,我看到这个可能就是看到它的过去了,就把虚拟和现实绑定起来,做成一个实时的。物联网是把虚拟实体和物理实体相互联系的。
物联网现在重点要做的是传感网技术,包括3G、GPS、WiFi、Zigbee、BT、NFC、RFID等。物理对象及数字对象的关联技术,主要是用户的体验,主要是把感知中的“知”挖掘出来,我们重点的是专注传感技术,其实很难突破应用上的创新。网络跟设备的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这种创新并不是很特别的,跟应用创新相比步调已经很小了。
从服务来讲,我们一直讲以感知为核心,也就是感知中心理论。感知中心理论更多体现在传感设备的制造,主要还是系统集成的问题,需要开发低成本的硬件设备,开发高端的传感器,其实我们更多还是集中在硬件方面。
还有另外一种观念,就是用户体验为中心。要做高增值的服务,要去创新业务,要开放应用平台吸引更多的应用开发者,使应用开发者不再特别的去依赖这些硬件设备。
我们现在注重感知层的硬件制造和集成,导致大量的浪费。手机数量是几十亿,传感器是上百亿、上千亿,一个手机里面不少于十种传感器。做这个东西有能源的耗费、材料的耗费、资源的耗费,如果我们以感知为核心,大量的生产传感器,没有考虑到处都在做,不去很好的利用它的话,这个成本不仅仅是制造的成本,包括耗能的成本、耗资源的成本、破坏绿色的成本,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现在大家都在做平台,各种各样的平台、各种各样的应用,每个平台都是自己的,每个应用都是自己的,即使有技术也是自己的,那就产生一个共性平台把所有的连接起来,好像这个理念是对的,但是这是不现实的,这种碎片不可能用一个平台把所有的东西全放上去。也有做这种平台、做智慧城市的,我参加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叫Smart Santander。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大的平台,它是欧盟项目,做物联网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机构以及公司提供一个平台进行实验和测试,它跟传统的智慧城市不一样。咱们中国做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做某个行业,然后去做了,三年、两年做出来就开始用了,主要是为了现在的成果,也是为了政府的业绩。如果是智慧城市就应该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要面向未来。这个项目就不一样,它就是一个大的平台,就是像孵化器一样把你的应用在上面进行实现。在西班牙的城市做了一些项目,图上的小点都是传感结点,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包括传感网、WiFi网等等,做了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绿化、路灯的控制、垃圾的管理等等。这个项目进行两年了,它还不断的招项目进来,好的项目可以有好的应用,招募进来用他的网络去实现新的应用。
还有一个平台,智能手机平台是最最完美的一个物联网的平台,整个系统都在手机上面,它既有感知,又有传输,又有计算,都在上面。而且它可以跟用户直接互动,一个用户可以真正成为消费者。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网官,成为云计算的终端,把所有感知的东西收集完了放到云端,为大家提供数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欧盟物联网的项目有很多,每年有三五个,基本上现在就可以看到,包括中国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离不开手机了,最基本的角度是应用,再深层的就是数据收集处理的功能。
物联网如果能够推进起来,什么能够真正的推动呢?现在主要说是需要政府投资,你给我钱或者给我专项资金,有钱了我为你去做项目,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一个行业大的发展真正需要的是用户需求,只有用户需求才能真正的推动一个产业。基本上我们看到的所有行业都是用户需求为导向,只有苹果比较特殊,它完全是技术的,但是也并不完全是技术,它能体会到人的最终需求是什么。
用户需求是推动产业的推动力的话,这个需求由什么来满足呢?那就需要应用创新来满足用户需求。谁来做应用创新呢?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来创造创新的应有,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背后就形成一个产业链。我们现在的情况缺乏的是什么呢?如果有应用开发者,我们想开发东西,但是拿什么开发呢?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实验的平台让应用开发者去开发,他开发出来的应用没有一个环境让他去实验。
我们参考一下智能手机的平台,由于它有了开放的平台,比如说安卓、iPhone、iOS,现在最红火的行业就是移动互联网,从这一点来说有什么启示呢?移动互联网把智能终端的厂家和应用开发者通过这个平台联系起来,作为物联网,我们有很多设备,包括感知设备、网络设备,是否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呢?需要一个应用开发的平台、实验的平台、评测的平台,如果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应用开发者来开发设备,最后的结果有可能是有别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商店的应用设备。
我们现在做了一个系统,能聚众家的平台,建立起物联网的生态系统服务平台。刚才说了很多物联网的平台,把他们汇集起来,开放出来给应用开发者,然后再有一些测试的设备帮助他们测试,如果开发成功了、测试完了,就形成这样一个平台。做成一个大的服务平台后,底下的设备和应用开发者相互连接起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蓝色的是说我们要提供一个大平台,包括开发平台提供商、实验平台提供商和测试测评机构,他们再联系设备提供商,它的目标是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生态服务系统,因为它把各家的利益绑定起来了。对于政府和产业园来讲,他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真正的聚集整个产业链。现在在无锡也聚集了很多产业,在一个园里就有很多产业,虽然就在隔壁,但是我们没有联系,因为都是竞争的,有做传感器的、有做应用的。做了这样一个平台之后就可以联系起来,大家都会有利益。你的东西被应用开发者开发了,就可以推向市场,他就可以帮你卖出去。具体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是各方都有利益。包括最终用户也有利益,大平台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验证的,而且都是透明的,硬件和设备都很透明,他可以选择平台,所以对用户来讲也是非常透明的。
在平台里面有很多很大的厂商,也有一些小的厂商,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有一些现在还没有开放,我们都需要开放,为了用户我们会形成应用服务的中间件,让用户更方便的选择这些接口,这些用户不必要每一个平台都去接,我们更方便的提供服务。
硬件上不可能出现统一,我们会形成一个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的接口和参考模型,最后底下的接口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运作。最终,我们把应用、用户、应用开发者跟设备开发商的瓶颈打开。
总的来讲,物联网是可持续发展的,将来会作为云计算跟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会继续往前演进。
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能做特别多的解释,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也可以去网上查“马建诺基亚”,都可以查到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