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山雨欲来风满楼,哪种生物识别技术能更胜一筹?

2018-05-14 16:59 中国物联网

导读: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近年来,伴随着移动设备、智能单品的崛起,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到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层出不穷。

  生物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设备、智能单品的崛起,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规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到虹膜识别、指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层出不穷。

山雨欲来风满楼,哪种生物识别技术能更胜一筹?

  有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那么,到底哪种生物识别技术更胜一筹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指纹识别

  考勤、手机解锁、门禁......指纹识别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生物识别技术,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

  现在大家在网上搜索“指纹识别”的时候,一定会被铺天盖地的智能手机、智能锁信息充盈了视野,在搭上这两件极具潜力的智能硬件之后,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头更是格外迅猛,也使得樱花智能等一些公司飞速发展。

  以智能手机为例,从市场了解到,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5亿,其中搭载指纹识别的手机约为9—10亿,其中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一线品牌为指纹识别渗透率较高的品牌。 除了市场份额之外,价格战也是一个影响指纹芯片市场的重要因素。在价格战影响下,指纹芯片的价格节节下降,未来,指纹芯片的价格或将继续下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指纹识别目前已经快要触及技术的天花板,市场价格战也一再刷新下限,但得益于指纹识别技术的高适配性,其市场份额在2018年还将继续增加。只是,比起市场,指纹芯片厂商更要专注于技术方向了。

  人脸识别

  目前,人脸识别精确度已经超过人眼,同时大规模普及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也已具备,下游应用领域(尤其是金融、安防、互联网领域)需求强劲。这一切都预示着人脸识别技术爆发点即将到来。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0-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25亿元,同比增长27.97%,增速较上年上升4.6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也显现出以下两个发展特点。

  一、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应用领域从最开始的门禁/考勤领域,到目前应用于金融、安防反恐、教育、社交娱乐、设备、门禁/考勤、交通、智能商业等领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二、由2D向3D转变,起初,人脸识别技术仅限于2D识别, 但由于2D人脸识别容易受到姿态、光照、表情等因素影响,识别率不够理想,因此3D人脸识别应运而生。 相比较而言,3D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识别率高,且在使用方便性上也远远高于2D人脸识别。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可谓是天生一对,在不久的将来,人脸识别可能成为前端设备的标配。对于消费领域来说,人们对于人脸识别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人脸识别非接触性、使用方便、误识率低的优点也在一一凸显。同时,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发展中,人脸识别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种种迹象,无一不说明人脸识别正在朝指纹识别奋起直追,抢夺市场份额。

  虹膜识别

  在三星、微软、富士通等公司的推动下,近年来虹膜识别技术开始应用于消费级市场,打开了更加庞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三星最新旗舰机S8/S8+搭载虹膜识别,证明了消费终端巨头对该技术的认可。

  随着虹膜识别技术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慧聪安防网预计未来搭载虹膜识别的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将快速增长,虹膜识别市场规模也将快速扩张,国内以中科虹霸为代表的公司也在加紧自己的发展道路。

  基于虹膜识别唯一性、稳定性、防伪性、生物活性、非接触性等优点,各大机构对于虹膜识别的市场前景极为看好。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统计,2016年全球企业级虹膜识别终端出货量1070万台,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6160万台,复合年均增速为19.1%,对应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6.7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4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19.7%。其中,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3.5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虹膜识别在消费级终端上开始普及,市场规模将增长的更快。根据美国智库AcuityMarketIntelligence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达到218.7亿美元,其中虹膜识别技术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2020年的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速为36.6%。

  当然,虹膜识别也有缺点,那就是对于识别距离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虹膜识别的应用成本也与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成本要更高一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进入普通消费类市场。

  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指静脉识别和掌静脉识别。

  由于静脉识别依托身体内部特征,并且必须是活体手指,因此被称之为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目前,静脉识别在各个高安全领域、商用领域逐步由点到面铺开应用。

  其中,2017年是指静脉识别在民用智能家居领域开始发展的元年。此后,随着2017年5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GB/T33135-2016《信息技术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采集设备通用规范》,我国指静脉识别行业的发展有望迎来更大利好,从而获得新的突破。

  掌静脉识别在2006年被纳入生物识别一环,掌静脉识别技术逐渐被人们应用到技防系统中,如掌静脉识别仪。掌静脉识别系统不仅成为日本各家银行ATM系统的基本配备,在台湾应用也逐渐多元化,从基本的门禁系统,到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结合的智能型监控,甚至也已经可以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整合了。

  静脉识别要想在市场进一步站稳脚跟,夺取份额,还需在核心技术、算法上进行升级和进一步突破 ,这是整体产品的核心与重中之重。而在实现产品的小型化方面,由于成像技术要求导致产品体积难以精简,对产品外观设计、成本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以微盾为代表的静脉识别厂商需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时刻接触最新市场动态,了解市场新方向,及时针对市场风向做出战略调整才能分得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最大的蛋糕。

  总结

  说了这么多,直到现在也没点题,“谁更胜一筹”也没有定论。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市场份额最大的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价格低、适用性强,但也有着误识率高、接触式识别的缺点,虹膜识别倒是非接触式、误识率低,却又面临着成本高、不被市场接受的问题。孰好孰坏没必要分得那么清,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不同的技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