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于8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并演讲。
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于8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并演讲。
李毅中表示中国数字化经济取得了许多成效,例如信息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的保障,企业发挥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作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标志性指标大幅度提升。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应用的深度不够,需要引导和支持;三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就业带来了冲击,需要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四是给人类安全带来问题。
那么数字安全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李毅中认为,要开发应用防护技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第一,是明确主体责权,数字的采集应用范围和方式要界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随意的去使用。第二,是要研究我们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在新情况下怎么来保障,要研究防护技术,查找漏洞。第三,是要健全网络安全的法规,制定细则方法和司法解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
以下为演讲摘编:
李毅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各位朋友,我就数字经济、数字工业,准备了两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一个问题,是数字经济怎么来规划、指导及其统筹推进,讲讲我们国家的现状。第二个问题,重点说说存在什么问题,找找差距。
先说第一个问题,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强规划指导,积极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是我们新时代、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格局下,我国的数字经济这几年蓬勃发展,推动着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首先,我们学习领会一下总书记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了发展数字经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学习总书记的指示,我体会到有四点认识:
第一个体会,就是数字经济它是一个全球的发展趋势,更是我们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要长远谋划、统筹推进。
第二个体会,就是说怎么样抓好数字经济,这个路径是什么?就是要抓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两个技术融合以后,它就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有的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有的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
第三个体会,关键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这个必须打破,要自主创新矢志不渝的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尤其最近大家体会更深刻。
第四,我们搞数字经济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就是促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应该是发展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目标,所以学习引领总书记的指示我有这么四点指示。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有很多,有积极推进“互联网+”、促进大数据发展、《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等等。我还要说一下“中国制造2025”,特朗普对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百般的挑剔,我们还是要讲,“中国制造2025”它的主线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它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制造这个关键点来推进建设制造强国。
那么,以上这些决策部署是从国家层面,对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工业提供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实现的路径。至于各地、各行业在国家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工业,这几年确实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我们调研,各个地方政府普遍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一个抓了统筹规划,一个抓了外部环境的建设,创造好的条件。
从实际出发,每个省的情况不一样,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但是都在强力推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渗透融合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我们把由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那一部分,我们叫做数字经济、增长的那一块叫做数字经济。
我们经济增长中多少是数字经济起的作用呢?这几年大幅度提升,并且使更多的领域、更多的行业,它信息化的程度在逐步的提高,取得了成效。首先是在商贸、物流、金融、社会管理等服务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我认为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难度更大,因为它的行业太多、专业性太强。但是这几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成效,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取得的成效:
一、信息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的保障。移动宽带已经现在普及率达到了86.3%,上半年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比去年年底下降了46.2%。建设数据库、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超级计算机,天河、神威,特别是北斗导航,这个大家体会很深,非常的方便。这些成绩是我们的信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信息产业包括哪些行业呢?一个是电信设备制造业,不是所有的电子制造业,是电信设备的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这四块加起来,去年的增加值7万亿,全国的GDP是82.7万亿,其中7万亿是信息产业,占了8%。这个比例不低。
二、企业发挥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作用,我们的制造业企业以智能化为中心,各具行业特点搞技术改造、搞升级,比如生活资料的制造企业它和市场关联很密切,所以用大数据市场细分,开发产品,创造品牌。
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标志性指标大幅度提升。比如“中国制造2025”,有三个两化融合的重要指标,第一个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就是说我们研发设计用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今年上半年是67.4%,提高的比例不低。第二个指标,同期关键工序的数控率,由27%提高到47.8%,还有一个就是宽带普及率,刚才我说了他们已经是超过了原定2020年的指标,其中像过往从37%提到80.5%,而且它的质量高,是50兆以上的,移动宽带从32%提到86%,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目标。还有一个指标是“制造业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简称机器人强度,在2013年一万名工人有23台机器人,现在50台,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个指标,全国每万人口,基数是14亿人,每万人口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在2013年是4.02件,去年是9.8件,翻了一倍多。而发明专利60%是我们的企业,是在我们企业里,所以这几个指标可以说明这几年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刚才列举了我们信息产业取得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两个“没有根本改变”,我说得还比较客气。尤其是近来,大家越来越感到我们确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差距。讲成绩是正能量,找差距、找问题,去克服、去解决,也是正能量,这个不能说找差距、找问题就怎么样了,我觉得业内人士更要看到我们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各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举一个数字,高端专用芯片95%靠进口,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5G、智能传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公关,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海量数据(21.310,?0.28,?1.33%)蕴藏着规律和逻辑,关键是你要把它挖掘出来,要整理、分析、应用,这样数据资源才能变成财富。因此,只有和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应用,并且运用相应的智能终端,大数据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这是第一个差距。
第二个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应用的深度不够,需要引导和支持。不少工业企业对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本行业、本企业的效率,促进转型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讲了成绩,还要讲问题。加上一些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也不够准确,弄得一些企业摸不着头脑,带来很多的困惑。一些工业企业对大数据技术掌握的不深,数据挖掘加工不够,应用的路径还不清楚,所以在那里观望,止步不前。而且大数据企业他们对工业领域的需求理解不深,这也不能责怪,隔行如隔山。因此缺乏面向行业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建议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典型的交流推广,有很多典型,你要推广他的经验,引导我们的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应用方案。
第三个问题,需要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企业普遍采用的智能控制,采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所以机器换脑、机器换人,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业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复合型人才,刚才我说的既有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又懂得工业规律,这样的复合人才太少了。也需要兼具行业知识和数字的新型产业工人,对我们工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另外一方面也会减少用工岗位,带来下岗失业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安全的问题,比如个别大数据服务商,私自采用和使用企业或者个人数据,没有经过授权。所以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企业担心数据丢失,所以不愿意把数字交给阿里巴巴,所以也限制了数字的使用效果。还有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现在大量的计算机,互联网,这样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是黑客供给,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计算机失灵,这个影响太大了。
另外,数据的高度集中,我们关起门来讲话,数据高度集中这也带来了风险丢失,会造成国家安全,所以数字安全的问题怎么办呢?要开发应用防护技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第一,是明确主体责权,你这个数字的采集应用范围和方式要界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随意的去使用。
第二,是要研究我们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在新情况下怎么来保障,要研究防护技术,查找漏洞。
第三,是要健全网络安全的法规,制定细则方法和司法解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