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可穿戴设备遇冷?智能服装或成新的行业爆发点

2018-08-22 13:59 中国智能制造网

导读:自2012年,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机遇,随后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受到了很多追逐科技和潮流的年轻人的追捧。

  自2012年,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机遇,随后各种可穿戴设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受到了很多追逐科技和潮流的年轻人的追捧。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达到35.7%。随着可穿戴行业技术的逐步成熟、产业的推广普及,预计2018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达到446.0亿元,增长率为26.5%。

  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让很多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尤其是运动品牌企业。因为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被用来作为健身辅助设备。如跑步腕表、户外腕表、健身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骑行车灯、智能骑行显示器等等。

  这些运动品牌企业借助自己经营多年的品牌影响力,适时推出可辅助健身的可穿戴设备,希望能够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计划很美好,但是这些运动品牌公司很快就遭遇了滑铁卢。

  先是 2017年11月,美国知名高端运动品牌UnderArmour(安德玛)宣布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随后在2017年底,阿迪达斯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开发。而另一体育巨头耐克公司也早于2014年就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关闭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运动品牌为何却纷纷选择退出。首先是因为可穿戴设备的制造前期需要投入非常大的研发成本,其次可穿戴市场近两年比较繁荣,不少科技公司如华为、小米等都有所涉及,相比之下,运动品牌在技术层面的优势不足。而且大部分消费者愿意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却很少对其形成依赖性,50%的消费者会在17个月后放弃使用,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力不足。

  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的功能仍然停留在记步、测心率、测睡眠时间等初级阶段,市场价格相对昂贵且同质化严重。消费者体验过程中也存在致命缺陷,比如难以同步、电池续航差、样式难看、佩戴不舒服等等。

  也因此,一些企业才开始期待智能服装的出现。当前,从市场已发布的可穿戴设备来看,产品探索多数仍停留在“戴”的领域,“穿”的产品寥寥可数。若从市场潜力及用户需求出发,智能服装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爆款”。

  智能服装又被称为智慧化功能服装,它具备传统服装无法实现的某些科技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就可以帮助使用者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现在智能化已成为服装发展的趋势,“智能可穿戴”正全面从概念走向现实。

  在2016春夏纽约时装周上,英特尔联手建筑学运动服装设计师Chromat推出了两款“响应式服装”。其利用传感器收集心跳、体温等人体生理信号,还可通过在衣服中集成的形状记忆合金使衣服变形。满足当今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智能服装除了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还可以用来抵御病毒。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2016年奥运会上,针对寨卡病毒,一些国家为运动员开发了特制的抗病毒服装,以抵御蚊虫侵袭,防止疫病传播。

  很多年轻人喜欢运动,于是不喜欢佩戴繁琐的设备。现在谷歌推出了一款智能夹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穿上这款夹克的人只需触碰和滑动夹克的袖口,就能欣赏音乐、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等。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还可以测量脉搏和血压,并能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调节保暖性。

  未来,智能服装还可以检测穿着者的健康和健身数据、在阳光下进行自我清洁、提供导航等触觉反馈,甚至还能够稳定穿着者的体温等。

  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是广阔的,只是在当下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衣服,多是将电子器件贴在衣服上,还不能真正做到让传感器、导线、绝缘线等融入到衣服的纤维里。这也是下一步研究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