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为怎么看AI?达芬奇项目怎么从0到1?AI芯片为核心的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出后有什么竞争战术?“AI思维”又是怎样一回事?
编者按:谋定而后动,这就是华为这波AI战略、产品和方案推出后,给人的最强观感。华为内部也说,这依然是典型华为风格,不做则已,要做就拿产品出来说话。
但如此大张旗鼓、方向性的公司战略,从出台到执行,中间总该有个过程吧?
华为怎么看AI?达芬奇项目怎么从0到1?AI芯片为核心的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出后有什么竞争战术?“AI思维”又是怎样一回事?
这些问题,没有人比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更合适回答了。
在华为AI战略发布后,徐直军开诚答疑,量子位根据其问答实录,在不改变原意基础上,以第一人称呈现。
如果你关注华为,关注华为的AI,或者希望从华为这次围绕AI的战略抉择中收获点什么,希望这篇长文让你得偿所望,enjoy~
达芬奇项目
这次发布的AI方案,华为内部叫“达芬奇项目”。
注意是“项目”,而不是“计划”。华为内部有很多项目,“达芬奇”只是其中之一。
这个项目是自下而上驱动,开发人员发起,“达芬奇”的代号也是开发人员自己取的。
如果说原因,这个名字跟想做的事情有关。我们想做一个芯片支持全场景,可以在最宽范围支持架构。
达芬奇这个人就是最大的博学家,多才多艺,什么都懂,是画家、发明家、 医学家、 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建筑工程师等等,所以非常切合我们要做这个事情。
那为什么要构建达芬奇架构来支持我们AI芯片?
这是基于我们对AI理解,和我们了解的AI需求自然产生出来的。
我们需要是云到边缘、到端、还有不同物联网终端,全场景支持AI,因此必须要开创一个新的架构,而且这个架构要在技术上行得通,可实现。
幸运的是找到了这个架构,我们开创性的达芬奇架构就能够解决,从极致的低功耗需求到极致的大算力需求全覆盖。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市场上有其他架构能够做到这一点。
华为搞AI架构和芯片,从开始就考虑到要全场景辐射,因为没有其他选择。
与以往信息化不同,AI带来智能化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意味着AI应用将超越信息化,需要深入进入生产系统,进入生产系统必须跟线下、本地各种场景相结合。
与此同时采用云服务也是必然的,我们在前年大会上提出云服务2.0,就是更多传统行业将越来越多采用云服务,所以深入生产系统和云服务这样一个大跨度部署基础设施环境,将是未来企业应用所必须面对的环境。
我们所有技术开发,技术准备,都必须从一开始要考虑到这样一种超大动态范围,超宽范围需求。
同时也想提醒大家,我们可以一起观察未来,如果哪天发现云服务发展速度受阻,AI发展受阻,一定是跟生产系统结合不够。
这是达芬奇项目和架构背后的一些思考。
昇腾芯片
然后是AI芯片:Ascend——昇腾。
这个名字,其实是华为之前一个手机品牌的名字(如今的P系列),当时已经注册过了,后来没有用,但我们一直很喜欢,所以在想芯片名字的时候,就用了昇腾这个名字。
昇腾芯片这次只发布了2款,面向云端的昇腾910,以及面向终端的昇腾310。
其他芯片也规划好了,按照应用场景:Lite、Tiny、Nano主要是用于物联网、行业终端和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终端,是以IP方式跟其他芯片结合在一起服务于各个产品。
所以需要说明,华为的AI芯片都不会以芯片对外销售,而是以芯片为基础开发AI加速模组,AI加速卡,AI服务器,AI一体机,以及面向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的MDC(Mobile-DC)进行销售。
而且也要实事求是,目前已经发布的两款芯片,我们也不谈什么“完全自主研发”,因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一个完整供应链,华为也不可能是全部自己研发,不可能不依赖于第三方和合作伙伴。
也有人问,一般都是云端、终端两款芯片,为什么还有Lite这样的产品?
核心原因是一些AI应用场景需要非常低的功耗。
比如每天你醒来,总是希望先知道时间,现在的程序是拿过手机来看一眼,但很多人就说:为什么不能喊一声就知道?这不是很简单的功能吗?
是,功能听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很难。
它需要有一个处理器,24小时运行,随时可以听你的召唤,然后回应你。
所以Lite,就可以做到让手机助理一直在线,你手机24小时随时为你待命,你喊一声就能进行语音识别。
而且在AI应用里,这样的场景非常多,就需要AI的芯片和能力来做各种处理。
新竞争
另外,做AI架构和芯片,其实也是华为业务的自然延伸。
全场景是需求驱动,全栈是内在要求。
看芯片这一层,我们已经有多年芯片设计经验。虽然AI芯片有不少要求,但坦率讲,AI,特别是目前神经网络芯片所面临的工程领域的挑战,也是多年来华为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推出芯片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
芯片之上,CANN——也就是与芯片相关工具,其中基本技术,都是我们早已ready的技术。
再往上,深度学习框架Mindspore,核心是有端、边缘、协同或者是独立部署需求。其中技术我们也一直在积累,而且过去一两年越来越感受到协同的紧迫性,所以基于需求理解和技术掌握,这对我们也不是难事。
最上,我们叫做应用使能,这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服务:如何帮助模型生产,如何训练部署模型……这背后有一系列服务,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服务,数据库服务,这些服务很多华为也已经具备,有些在去年发布的华为云EI中已经具备,这也是一个自然过程。
所以总体来讲,这是我们现有业务的自然延伸。但开放给客户使用,他有权选择其中任何一层或多层。
当然,有客户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要面临竞争,没有竞争就不叫市场。
怎么看竞争?
不该看你的竞争对手是谁,而是你华为自己做得怎么样?
而且华为不直接向第三方提供芯片,所以我们跟芯片厂商,没有直接竞争。我们是提供硬件和云服务,会跟提供硬件和云服务厂商有竞争。
但我想无论哪一个市场,还是希望有竞争的,竞争可以促进大家进步,如果没有了竞争,也许也就失去了活力。
外界也在问,那具体的竞争策略又是什么?
其实就是执行,执行,执行。
战略是人制定的,执行是最难的,没有执行的战略,就是一张废纸。
华为这些年之所以做得不错,不是战略有多好,是执行得不错。
过去媒体上经常讲华为海外市场什么什么战略,其实并没有。
以前都没有出去过,怎么知道向哪个国家打?其实就是看看哪个国家人多一点,可能要买交换机,我们就派人去。
如果你当时问我,或者就是现在问我也一样——国际市场怎么做?
我会告诉你:我不知道,我们只认定,要坚定不移先做起来。
AI战略和AI思维
这次华为发布的不光是产品、方案,而且还有华为AI战略。
为什么要有AI战略,背后有一些思考。
首先任何企业对战略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战略就是在有限资源情况下的选择,在AI时代到来以后,华为做什么选择?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肯定是有一个思考、讨论。
这些思考背后,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以及我们对客户需求和未来发展的理解,最后形成自己的战略。
任何企业生态没有一个天然优势或劣势,都是靠努力发展起来的。
华为因为有端、网络、云,所以我们具备去构筑全方位生态的条件。
但是能不能把生态发展起来,要取决于做得怎么样,还有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为合作伙伴着想,让合作伙伴愿意跟我们合作。
外界也有把华为AI战略解读为“转型”。
但在华为内部,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转型”,我们所有的文字上,从来没有说过这两个字。
什么是转型,转是从原来的转到另外一个,华为没有这样做,因为华为没有转型!只是在前进!
之所以是前进,是因为我们看AI的方式。
在华为,把AI定位为通用的技术,它可以应用到所有地方。所以AI首先是增强华为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服务,让它更具有竞争力,具体能增长多少,我们还没有分析,我们只要能继续向前就可以了。
至少我们在麒麟970增加AI的能力,以及Mate10增加了AI的能力以后,带动了全球在智能终端AI领域创新,也带动了智能手机成长,今年能够超过2亿台。
所以AI对华为有三个方面价值。
一个是开创新机会,比如基于AI加速模块,加速卡,AI服务器,AI-MDC(Mobile-DC)等,包括AI云服务也能因此更快发展。
第二,用AI增强我们现有所有业务,所有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的竞争力,使得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更好面向未来。这一点上我们智能手机已经享受到了。
第三,用于内部改进管理,提升效率,更好来提升我们组织能力和竞争力,更好面对未来挑战。
至于外界“晚了”、“后发”之类的评价,我不认同。
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又不要去让股民掏钱,我们是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不会没有做就开始说。
华为的方式是:没有做出来的事情不能说,不能吹泡泡。
我们也不担心所谓“后发”如何竞争的问题。
就像我们进入通讯行业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通信。我到华为公司的时候只认识通讯是两个字,具体干什么不知道。
任总经常有一句话:我们是由于无知进入通讯行业,没有想到一进来竞争这么激烈。那时候别人交换机都做出来了,我们才做交换机,但是华为后来在通信领域不是也发展的很好么?
所以再次强调,战略方向确定后,战术就是:执行、执行,执行!
而且AI不仅是一种战略,我在演讲中也谈到了:AI思维。
什么是AI思维?就是什么事情要去想想,能否用AI解决。
举个例子,之前有企业做语音识别很多年,但不是用AI的方法,是用统计学理论。如果它不用AI做,天天用统计学做,识别率可能永远就是那样。后来用AI方法,识别率大幅度提升。
AI思维看问题,一是要更高效解决我们过去已经解决的问题。
另一种是能解决过去想都没想过能解决的问题,像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等。
我认为AI的核心方向,能把人从过去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强调AI思维,就是在看待需求、面对问题时,想想AI的方式,能否用AI解决,说不定就能有质的改变。
而且伴随新技术、新趋势而来的,也是商业模式的革新。
外界也问华为要如何应对AI带来的冲击?
其实华为每天都在应对,具体应对措施是见招拆招。
我的看法是,未来需要人,我们还是需要工作,确实AI可能改变很多行业,改变很多企业,也颠覆很多行业,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企业会因为AI快速成长起来,也有很多企业由于AI不复存在,这也是必然的规律。
AI最高境界是实现无人自动驾驶,讲自动驾驶,不要只想到汽车,所有的东西如果真正做到无人驾驶,就有真正的智能体——能够自己管好自己。
想像一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现在周边很多事情都会改变,这个世界司机就会消失,汽车保险也会消失,最后消失很多,也会产生很多,所以我在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思考所在行业、所在的企业,AI未来对我们可能的改变和颠覆,有没有?
如果有,我们要拥抱,如果你拒绝,就有可能走向灭亡。
人才
当然,现在AI看起来已经热闹了有一阵,但应用层面来讲,还处于初期,平台方案的研发竞争、人才的竞争,都很激烈,天价薪水之类的新闻很多。
在我看来,我对华为的人才吸引力有信心。
我认为人才吸引,首先是事业和机会,没有这个基础再多钱也不会来。
第二,事业也有,机会也有,待遇也要有。
第三,华为还是一家愿意做事的公司,大家都清楚到华为来可以做成事。我们历史上绝大部分事情还是做成了。
有的时候,人的辛苦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情上,尤其是年轻人,心情好的时候没有累的感觉,如果是一旦心情不好,干什么都累。
现在我们发布了华为的AI战略,推出了全栈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从云、边缘、终端,都有场景,都能让人才大有所为,我相信一流人才都是聪明人,应该不难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