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78年至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4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道路。
1978年至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4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道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通信方式跨越式发展
徐徐展开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时代画卷,一路走来的印迹,一段段精彩故事,跃然眼前。锐意进取的40年的岁月洪流里,通信行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发展变迁。
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通信方式的变迁。改革开放初期,书信是中国人主要依赖的通信方式,连同那绿色的大邮筒,一起承载着那个时代最深刻的集体回忆。木心的诗歌《从前慢》中有一句最能体现当时的光景:“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每次投递出一封信件,都很难预测这封信会走多久,会不会丢失。
80年代电报上线,人们到邮电局拍电报,大大加快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络速度。然而,电报是在最为紧急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使用,按字收费,需要用最少的字将意思表达完整。书信邮递仍旧是人与人之间非常普遍的通信方式。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固定电话的安装迎来大发展时期。随着固话的迅速推广,公用电话亭的建设也加快了布局。千里之外仍然能听到对方声音的沟通方式,让不少人在公用电话亭和个人开设的电话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而在固定电话如火如荼安装的同时,移动电话进入人们的视野。寻呼机和“大哥大”曾是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了当时一些成功人士的通信“必备之物”。
21世纪来临,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相隔甚远的家人朋友,告别上个世纪的距离感,QQ、飞信等工具让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全世界发生的事。如今,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使得手机功能更加强大,中国的通信方式正式与世界接轨。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40年。科技改变了中国人的通信方式和通信工具,书信、电报、公用电话、电脑网络、智能手机……40年间,通信工具的变化映射出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利,更加及时。可以说,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我们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改变。
这些发展都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就提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并将通信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
而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机制的调整,通信建设步入了快车道,通信能力、技术水平、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通信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迈进通信普惠时代
40年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通信行业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哪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电话难、装电话难、买手机难是社会典型现象。电话初装费贵得惊人,还要等候好长时间才能装上。“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虽然终端价格很高,但是想要买到却并不容易,导致移动电话营业厅里每天都挤满前来办理购机的用户。
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就是从打破这些难题开始的。现如今,只要人们有需求,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满足。电话、宽带、视频娱乐、智能组网等业务,用户既可以去线下营业厅,也可以通过电话热线、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客服、App客户端等方式随时办理,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享受到通信服务。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让手机功能更强大丰富: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等,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流量费用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人。
近两年,随着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实,终端瓶颈、资费瓶颈也已经打破,语音资费低至1毛钱每分钟,大流量套餐、不限量套餐、流量全国通用的普及推广让用户能够放心大胆用流量,享受信息生活带来的美好。
从网络强国,到宽带中国,再到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提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打通了“信息大动脉”。尤其是2015年年底以来,工信部与财政部共同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啃下村通工程剩下的“硬骨头”。近年来,宽带网络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喜得实惠,幸福之花处处盛开。
4G信号覆盖城乡,电信普遍服务成果丰硕,可以说,中国迎来通信普惠时代。通过宽带国家战略、信息消费战略、提速降费政策、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信息通信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深厚的推动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全行业的融合转化,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新动能。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27.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高达32.9%,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更好地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解决了生产、生活、应用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
而且伴随新型智能终端加速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连接服务的内涵正在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连接,万物互联的5G时代指日可期。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
40年前,在人们看来,通信就是打电话。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通信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为了解决打电话过程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无论是固定电话、大哥大还是BB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语音通话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技术的涌现,时代赋予了通信更丰富的内涵,通信不只是电话,还有宽带、视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内涵的扩展,使得通信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在我国的通信领域,1G时代,几乎是空白;2G时代,开始跟随;3G时代,有所突破;4G时代,实现了同步;而在5G时代,开始有机会引领。目前5G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发展5G也是高层的共识和国家的意志、国家的行动。面对5G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国开始亮剑。
在5G的新赛道上,中国反应比4G更迅速,基础研究和业务开展同步进行。5G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运营商、通信设备领域、互联网公司等都在5G应用上不断探索和完善,在研发和测试上是非常先进的,在顶层布局、硬件设施、投入能力和市场规模上,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
今年9月29日,中国正式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成果:目前5G已经小范围走出实验室,应用层面也开始逐步拓展新的场景,如自动驾驶、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智慧医疗等。此次三阶段结果有效推动了5G技术和设备的逐步成熟,下一步IMT-2020(5G)推进组将继续加快推进系统设备、芯片、终端、仪表的开发和优化,全面开展系统和芯片系统终端的互操作测试。
同时,为推进5G的快速落地,中国通过多种途径消除互联网与运营商的对抗,积极推进5G产业的大融合。2G、3G、4G是各干各的,5G时代大家一起干,互联网企业开始和运营商进行大量的合作,两边紧密的合作进入对方的某个行业,能够真正促进双方的发展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华为和大唐电信等企业已参与到了5G标准制定中。据媒体披露,中国通信企业向3GPP提交的5G提案总数约为全部提案的40%。与此同时,各个5G工作组中,中国专家均占有较大比重且发挥重要作用。
5G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表明在经历了落后、追赶阶段后,中国通信业与全球领先水平正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而未来5G的诸多应用场景,也会满足更多产业和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