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总结过去一年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领域的重大事件,笔者觉得可以用4个关键词来概括:监管分水岭、囚徒困境、妥协和门口的野蛮人。
2018年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继续占据物联网市场的不少热点位置,过去一年中基于NB-IoT、LoRa的产业落地进一步加速,NB-IoT已开通的连接数预计超过1000万,LoRa年度芯片出货量也超过1000万。
总结过去一年这一领域的重大事件,笔者觉得可以用4个关键词来概括:监管分水岭、囚徒困境、妥协和门口的野蛮人。
监管分水岭:以此为始,以此为终,但这只是个起点
始于2017年年底发布的无线电频谱监管政策《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018年初在业界引发了一波不小的震荡,对上千家企业产品、方案设计产生影响,直接导致了2018年1月11日上百家企业在北京自发组织的一场“物联网微功率频谱应用研讨会”。会上除了企业代表外,还邀请了通信行业知名学者、反垄断律师、行业组织代表,现场代表对《征求意见稿》展开研讨,并一致形成了“十点共识”提交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
业界反应如此激烈,相信监管部门也是始料未及的。虽然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最终文件发布列上议程,但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期间监管部门多次组织多家代表性企业召开面对面的座谈会来征求意见,最终的文件并没有发布,而是在2018年11月底再次发布“再次公开征求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算是2018年这方面工作计划的成果。
一年时间的论证、调研,加上这一年中产业发展的进展,对于非授权频谱物联网网络的无线电频谱监管政策还未定调,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对该领域政策的谨慎,同时也反映出非授权频谱监管的复杂性。基于非授权频谱的物联网接入设备在数量、范围上不可控,执法难度大,加上一些频段涉及到广电、军队等其他单位,各种主体之间的博弈,让正式、明确的监管政策出台更加复杂。
2019年,期待监管政策靴子能够落地。在对非授权频谱物联网网络监管方面,海外一些机构的做法值得借鉴,尤其是更具操作性的香港通信管理局的政策。香港通信管理局针对920-925MHz公用频段上发展物联网业务的企业,设立了“无线物联网牌照(WIoT License)”制度,成为一种“轻监管”的有益探索。目前,两家分别部署LoRaWAN和Sigfox的香港企业已获得了这一牌照。
除了频谱监管,可以预计针对物联网的经营许可、信息安全、数据平台等方面的监管措施也会进入研究和推出阶段,物联网迅速发展由以前自由放任阶段进入有序监管阶段,而2018年频谱的监管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监管的分水岭。
囚徒困境:价格下降何时到头?
模组的成本一直是贯穿近两年的一个话题,似乎成为NB-IoT规模商用中的一个重要“瓶颈”。然而,2018年的表现则打破了这一“瓶颈”的说法,NB-IoT商用进展未达预期再不能怪在模组成本上了。后半年两大运营商的两次大规模招标,让NB-IoT模组不仅仅进入此前所谓的“5美元”预期价,更是达到了和2G可以抗争的水平。
总体来说,从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物联网模组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此前的2G模组就是在数亿出货量刺激下,从最初100元以上的价格降低到目前不足20元。当前NB-IoT已实现的连接数大概为1000多万的级别,在这个背景下NB-IoT模组的价格迅速拉低到2G模组的水平,可以说速度是非常快的。2G模组经过近10年的时间跨度、上亿出货量的情况下价格降至20元以下,而NB-IoT模组仅用了2年时间就达到这个价格。由于NB-IoT芯片占据模组BOM成本的比例较大,因此模组的成本和芯片成本密切相关,模组成本降至预期水平以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倒逼芯片降价。
中国移动500万模组招标中,最终报价的模组型号使用的芯片基本都集中在华为海思、联发科(MTK)和紫光展锐(RDA)三家。在模组价格看低的趋势下,性价比就比较重要了,而随着出货量增加和模组价格进一步走低,对芯片性价比的要求会更高。从最终公示的候选人和芯片型号来看,基本上是三家芯片厂商平台平分了这次招标。
价格跳水般的下降,让笔者想起了博弈论中典型的案例“囚徒困境”,即所有的玩家如果达到一个默契,坚持一致行动,最终对大家都是最优的结果,然而每个玩家都没有坚持一致行动的激励,因为假定在其他人忠诚时,自己选择背叛的结果比坚持忠诚的结果更优,而假定其他人不忠诚时,自己选择背叛比坚持忠诚的结果也更优,因此最终没有人会忠诚于一致行动。在NB-IoT模组招标中,虽然每家公司都明白应该在一定利润水平基础上报价,但大部分依然会报出较低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以期待自身的市场存在感,与运营商实际需求进行博弈。
“囚徒困境”结果的产生,主要源于玩家们的博弈是一次性的,但是若是多次性博弈,则长期博弈的结果可能打破囚徒困境的结局,各玩家形成一致行动。2019年,价格竞争依然继续,期待多次性博弈中打破低价竞争的恶性局面。
妥协:NB-IoT/eMTC纳入5G之中
5G的概念和三大应用场景相信业界都耳熟能详,3GPP此前对mMTC的场景曾规划新的技术来进行标准化,然而2018年3月19-22日在印度金奈召开的3GPP无线接入网第79次全会上,针对R16的提案中,明确了R16版本5G新空口中不会对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用例进行研究和标准化,mMTC用例会继续依靠NB-IoT和eMTC的演进。
5G革命性不仅仅在于它涵盖更多应用场景和更复杂的技术,还在于其有更强的包容性,因此5G的核心之一是能够支持、兼容多种接入技术,如卫星、WiFi、固网和3GPP其他技术实现互操作,达到服务于大量不同用例的目的,这也为同为3GPP的技术标准的NB-IoT、eMTC成为5G组成部分创造了条件。
在希腊雅典召开的3GPP会议上,相关企业就提交了针对NB-IoT和eMTC满足5G mMTC连接密度的需求评估报告,相关报告的结论显示NB-IoT和eMTC满足了ITU提出的5G mMTC连接密度的需求,这给NB-IoT和eMTC纳入5G物联网家族打下了基础。而为了实现5G系统侧对NB-IoT和eMTC的支持,3GPP在今年4月份报告中开始调研5G核心网支持NB-IoT和eMTC的无线接入网,这样就能保证运营商在保留NB-IoT和eMTC网络部署情况下向5G NR平滑升级。
在笔者看来,这一进程具有“妥协”的性质。从市场状况看,NB-IoT/eMTC标准从2016年冻结后至今已有2年多时间,我们并未看到采用该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实现爆发式增长,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没有实现规模化需求的积累。试想一下,当NB-IoT/eMTC面对的物联网场景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时候,NB-IoT/eMTC升级版的5G mMTC会有规模化的场景吗?当在实际商用中,NB-IoT/eMTC仅实现平均每个基站接入了数百个终端,距离其数万个终端的容量还有天壤之别时,每平方公里实现100万终端大容量的5G mMTC标准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从产业链的成熟度角度,NB-IoT/eMTC纳入5G mMTC中可以说是技术标准和需求之间的一场“妥协”。在2019年的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这些类似的“妥协”可能还要多次发生。
门口的野蛮人:互联网巨头的物联网生意经
2018年对于物联网市场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更多互联网巨头将物联网作为重点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互联网公司对LoRa的青睐,阿里巴巴、谷歌、腾讯、京东四家互联网巨头在过去一年中不约而同地以最高级别会员身份加入LoRa联盟,开始影响LoRa产业生态。
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互联网公司虽然加入LoRa联盟,并不代表其“站队”,因为其物联网平台需要支持所有的接入方式,LoRa只是其中一种接入。然而,LoRa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又具有很多特殊意义,LoRa是互联网巨头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很好的切入点,这方面的意义是最大的,因为通过加入LoRa生态链,互联网巨头一方面可以快速切入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获取国内已形成的数千家LoRa产业生态资源,而且也符合互联网企业“轻资产”运营的模式。
互联网巨头通过LoRa进军物联网,对传统通信类企业和解决方案厂商来说,有种“门口的野蛮人”的感觉,它们通过更加丰富灵活的方式,盘活产业生态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加速LoRa成为事实标准的步伐。
监管分水岭、囚徒困境、妥协和门口的野蛮人,笔者对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总结了这4个关键词,各位从业者如何看?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