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9-01-25 09:06 光明网/单志广

导读: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不简单等同于过去电子政务或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组合与迭加,而是在信息时代对城市级的复杂信息——物理巨系统进行重塑和再造。

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已有十年的时间,已从新概念的舶来品变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抓手。十年来,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笔者认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尚没有走完盲人摸象的过程,全社会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本质内涵、实现路径、运营模式、改革创新等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不同人看到的仍是智慧城市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我国整体上仍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期和探索期。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做好面向复杂信息也即物理巨系统的顶层设计。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不简单等同于过去电子政务或行业信息化系统的组合与迭加,而是在信息时代对城市级的复杂信息——物理巨系统进行重塑和再造。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张蓝图汇到底”“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构建城市乃至城市群级别的智慧城市复杂信息——物理巨系统,需要在建设前期做好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实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导向和项目驱动。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ICT化,而是应该服务新型城镇化,重视城乡规划布局和服务管理,紧密围绕国情实际,以长远的眼光、全局的战略,前瞻性地做好科学规划与统筹布局。

比如在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就对新区到2035年的智慧化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数字经济占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80%,大数据在城市精细化治理和应急管理中的贡献率不低于90%,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不低于90%,以及高速宽带标准、森林覆盖率、供水保障率、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率等,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附表中的38个指标不可割裂,共同构成了定义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这些定量指标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整体上勾勒了2035年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中国智慧城市将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和智慧程度。

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利用智慧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城市创新和发展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凡是没有改革创新举措和发展实效突破的智慧城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凡是用过去的电子政务或行业信息化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重点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倒逼城市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公共服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透明高效。

过去20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纵向系统建设为主,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逐步开始向横向系统的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转型。过去搞好一个部门、一个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就可以了,但对于智慧城市而言,每个部门和领域都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加强横向拉通和衔接配合,真正推动智慧城市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实现跨领域、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改革创新进程,实现业务层面的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比如银川智慧城市最大的亮点是把过去分散在四五十个部门的行政审批章,用行政审批局一枚章代替掉,显著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实现了在实体物理空间中的简除烦苛,提升了在信息网络空间中的管理服务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十九大再次强调要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国情特征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因此,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往往是先完成农业现代化,然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完成城镇化,最后再做信息化和智能化。而我国的现实国情要求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在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

另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核心宗旨是为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服务,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现实问题。国外往往是以物为核心,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为依托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着力解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等现实问题,抓住信息时代智慧化发展的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弯道超车。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挖掘真需求、真问题、真痛点。从复杂巨系统的角度研究智慧城市,从本地的特点出发挖掘真需求、真问题、真痛点,才能建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例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是:交通堵塞降低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降低5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城市污染下降15%。有机构研究提出,在智慧城市系统帮助下,无锡市民每年可以节省125个小时。这种业务层面而非技术层面的指标是市民可以真正体验得到的,真正有现实获得感的,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真正应该追求的。因此要善于从业务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安全等方面对智慧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是做好复杂巨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设计。在政府和社会的复杂系统中,只设计好一个单元还远远不够,搞好智慧交通和政务系统只是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做好智慧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设计。复杂巨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设计比子系统本身的设计还要重要。智慧城市系统更加强调跨系统,除了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之外,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也尤为重要。技术实施层面的顶层设计主要是打通技术壁垒,按照端-网-云的架构实现“三融五跨”(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主要解决体制机制的不协调问题,包括:全面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投融资机制等。要推动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智慧城市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自下而上的业务设计和自上而下信息化设计。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注意科学方法和策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正处于四期叠加状态,即同时面临战略机遇期、起步探索期、瓶颈凸现期和创新发展期。要进一步解决城市横向协调机制不够的问题,利用创新技术不断推动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补齐改革创新、发展实效、区域差异、长效运营、信息安全等五大短板。为此,要注意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起步要小,要科学认识新技术从出现到成熟应用之间的合理滞后期,挖掘潜在的应用需求,培育有效的应用载体,构建合理可行的商业营利模式,逐步增强使用者的用户黏性。其次扩展要快,要有根据需求、技术变化不断迭代拓展的互联网思维,通过逐步逼近、快速更新和强力拓展,构建不断演进完善的智慧城市生命体。最后动力要足,要打造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除重视建设之外更重视长期运营,要有自身的发展动力机制和营利模式。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走在管理前面、企业走在政府前面、建设走在运营前面、期望走在实效前面等问题。

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山高水远,来日方长,既要避免对近期的发展估计过高,也避免对长远的发展估计不足。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稳步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有成效地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高质量的发展,真正提升老百姓的现实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