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中国城乡的数字鸿沟正在快速缩小,互联网的普及率、网民数量的增速,农村反而比城市的增加速度快,尽管总的来说还是整个网民的三分之一,但是增速非常快的。
农业领域正在成为软件行业布局的新战场-智慧农业2025年预计达700亿美元!
1月18日,在2019中国软件产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称,现代信息技术在与传统产业的场景融合,特别是伴随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业态,就是智慧农业。而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根据互联网中心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的数字鸿沟正在快速缩小,互联网的普及率、网民数量的增速,农村反而比城市的增加速度快,尽管总的来说还是整个网民的三分之一,但是增速非常快的。
在赵春江看来,未来的智慧农业模式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采集形成数据,然后形成数字中心。除此以外,再加上算法,最后形成决策支持系统(DSS),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当前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正是采用一种云的服务模式,使人和机器、物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整体。
农业成互联网布局新场景,智慧农业2025年预计达700亿美元
根据国际研究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快速发展,规模接近700亿美元。智慧农业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很多,比如智能农机装备、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不过,农业管理软件,尤其是云服务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据统计,2016年,全球农业管理软件的市场规模为74.8亿美元。2025年,预计接近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12%。
那么,软件是如何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
赵春江表示,根据研究,现代信息科技对农业有重大影响。未来5-10年对农业发展有影响的信息技术,按照重要程度,先是认知计算、深度强化学习、智能机器人会话式用户界面、区块链、5G技术、智能空间和虚拟之手,每种技术在农业里面所起的作用、功能都不一样,显然没有软件是不行的。
业内有专家提出,未来有5种方式在人工智能技术里面会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一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天气/土壤/市场数据)转化为知识,提供智能决策;二是图像识别技术,优化农场生产管理决策,节省时间,增加安全性并减少潜在的人为错误,同时提高效能;三是智能控制使农事活动远程操作和无人操作,减少对劳力依赖;四是认知技术确定适合的农业目标,让农民最大限度提高收益;最后一个是,农民聊天机器人,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的理解技术,以个性化的方式与农民进行交互,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时值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软件行业存在的大量的应用新场景。
农业成互联网布局新场景,智慧农业2025年预计达700亿美元
赵春江提到,软件行业可以服务农业整个产业的转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具体来说,表型组学大数据可以主导智能育种体系;农业大数据推动智能决策,智能自主无人作业系统;区块链可以主导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再比如,可以服务于农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主导下的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农业病虫草害预测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预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形成政府宏观决策大数据平台。
三是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把一些传统的文化进行传承下去;基于智能语音的农业大数据的交互式宣教、培训和服务平台;还有偏远地区的农村远程医疗诊断平台等。
再比如,应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疫情监测。在过去,疫情的监测要对环境和动物的个体进行信息采集。如今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用图像识别加上虹膜识别的方法,能够把识别率提高到90%以上。
现在,国家也已经提出了未来五六年智慧农业发展的愿景,从技术攻关(2019),到产品研发(2020),再到集成应用(2021),引领农业(2022),直到培育产业(2025)。
赵春江说,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目前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以云的服务模式。一个区域智慧农业平台,跟若干行业应用系统,若干应用云端结合。至于大数据智能,前提是要有大样本的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进行挖掘、分析,形成知识,然后进行决策,探析其隐含模式和规律的智能形态,实现从大数据到知识、进而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支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