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G深度提高“大云移物智”对产品/服务接口柔性和自洽能力水平,近零成本高效提升非标产品/服务在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和规模化能力,精准对接基于冷链供需关系,跨商贸渠道短接供需,从而催化资本及企业投资冷链。
5G深度提高“大云移物智”对产品/服务接口柔性和自洽能力水平,近零成本高效提升非标产品/服务在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和规模化能力,精准对接基于冷链供需关系,跨商贸渠道短接供需,从而催化资本及企业投资冷链。
图片来自“东方IC”
生鲜农产品消费升级迅速带动对冷链的旺盛需求,据预测,冷链市场明年将达到4700亿元,持续推高资本市场和冷链企业在冷链上的投入,2018年美菜网、每日优鲜和宋小菜等均获得数亿美元的大额融资。
然而,与中国雄踞全球经济第二、正在培育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地位相比,中国冷链产业发展水平明显严重滞后。目前,预冷果蔬仅占10%,而发达国家高达95%~100%;冷链流通率仅有19%,而发达国家已在85%以上;绝大多数冷链企业依存在“小、散、乱、差”的状况,冷链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分销体系链条较长,冷链体系庞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覆盖整条冷链,易于出现从田间采摘预冷、初加工预冷、以及冷藏与冷运衔接处“冷理货区”的多处“公地悲剧”。
冷链“公地悲剧”问题的核心在于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错位。极少在公共财政投资的欧美国家却都在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采取全部或大部分由国家公共财政投资的方式,但当下中国国内社会性冷链基础设施却严重缺位。因此,只有高利润可以超过冷链高成本的药品冷链和高端生鲜农产品冷链,才有可能在部分企业中实现冷链全链条的不“断链”。
5G的到来为冷链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核心是找到新的近零成本标准化及规模化演化体系。
2018年底,广电申请了5G牌照,北京移动率先开通了4.9G频段5G基站,宣告了5G时代将要到来,但5G会给冷链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呢?
传统供给生产端和消费端都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但因非规模化的高成本而受制于商贸和流通渠道;互联网技术却将个性化需求与差异化供给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对接且易形成规模化,完成了近零成本的规模化,在淘宝上可以找到几乎能想到的任何产品。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时间维、空间维和逻辑维全融合,推进了近零成本的要素禀赋汇集和资源配置优化。第三方移动支付几乎实现了零成本、无信用门槛的“去信任化”和“去中介化”交易;电子导航则实现了近零成本的供需双方资源精准匹配且规模化。
“大云移物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已深度介入产业内部。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数据完整性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准营销和场景变现;物联网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则以接口柔性和对象自洽可能用最低成本实现从非标准化、难规模化的产品/服务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转化。
5G除了网速更快,其最核心的能力是通过微基站和大规模阵列,以低成本流媒体和多场景融合实现“大云移物智”信息技术的跨越式演化,从而进一步以近零成本对冷链供需两端及运仓配过程中个性化、差异化产品/服务进行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演化过程。
基于5G的“大云移物智”可更低成本精准对接供需关系,近零成本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定、发布和高精产品/服务布局,从而实现生鲜供给对消费的精准拉动;近零成本完成味、嗅、触和视觉的综合体验及定向提前支付,从而实现罅隙市场的“无本万利”;近零成本实现跨越商贸渠道的供需短接,从而实现周期变短来减少对冷链设备的苛刻要求;近零成本实现预冷、冷藏、冷运、冷理和冷配的衔接,从而避免冷链“断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