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G步入商用元年,三大运营商纷纷公布的2019年5G投资计划却让外界热情的气氛骤降,业界开始从浮躁回归理性,一口吞不下的5G或许更需要慢慢蚕食。
5G步入商用元年,三大运营商纷纷公布的2019年5G投资计划却让外界热情的气氛骤降,业界开始从浮躁回归理性。
最近,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了2018年取得的成绩。整体观之,2018年还是相当圆满的一年。不过,相对于去年三家“激进”的成绩而言,今年被外界热烈期待的5G却遭遇“倒春寒”,迎来了“表面降速”发展,他们纷纷给出了严谨且保守的5G投资计划。具体来看:
中国电信表示5G产业链仍有待成熟,今年在5G上的资本投入大约在90亿左右;
中国联通认为5G投资需要谨投慎行,5G刚刚起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联通今年的投资也不会太多,大概在60亿至80亿元左右;
相对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在5G建设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移动今年在5G方面的投资不会高于172亿元。
结论,三大运营商2019年在5G上的投资总额不会超过342亿元!相比外界对5G天花乱坠的吹捧,去年5G在标准、商业、安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运营商之前对待5G热情的态度和期望而言,本该被认为可开拓万亿市场的5G却突遇“倒春寒”?
表面来看,5G发展似乎遭遇了“降速”的窘境,但事实是否如此?
5G市场蛋糕之大,一口吞不下
5G未来的市场有多大?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其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预测,到2030年,5G有望带动我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而针对于这块巨大的蛋糕,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各产业的朋友无不对其垂涎三尺,期盼它加速到来。
同时,2019年也被认为是5G真正意义上的商用元年,其提供的低时延、高带宽和大容量特征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的连接能力。在今年巴展上,随处可见的一大趋势是,5G逐渐从概念转向了应用落地,且5G应用已经越来越具体化了。
比如引人注目的华为折叠屏手机,它打破手机与平板之间的界限,又或是努比亚的α 手环手机等,随之而来的自动驾驶、远程控制、VR/AR等等一系列应用也都仰仗于5G来带动。
在外界看来,5G似乎正在加快释放其自身能力,进而赋能行业。
然而,有两个问题却横在5G商用之前。第一,5G网络建设需要全面覆盖;第二,技术发展需要相对的法律来约束。
5G网络全面覆盖的意义在于网络服务的不间断性,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如果仅在城市完成5G部署,那么当汽车驶出城市,开到郊区、农村甚至其他偏远地区时怎么办?另外,技术与法律法规需要相适应,同样以自动驾驶为例,如果因为技术漏洞出现交通事故时,责任怎样判定?如此再看,纵然5G技术已经成熟,没有这两个前提,要实现5G全面商用还很艰难。
5G商业模式初探,局部带动整体
2019年是5G的商用之年,笔者认为,5G初生,需要分先用与后用,先用帮带后用。
上文提到全面建网与法律问题,事实上,这两个问题虽然并不能成为约束5G投资的真正原因,但却更明确了限制5G发展的根本问题,5G商业化应该遵从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换言之,5G商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5G之前,通信技术的变化虽然导致了终端的变化,进而催生了应用变化,但归根结底,它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人。5G最大的特征就是冲破了“人联”的概念,不再单单是为人服务。相比3G/4G而言,5G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既面向C端,也能面向B端用户。
在此之下,我们先解释两个概念,即5G公共网络和企业专网。公共网络不难理解,即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公用5G网络。而企业专网则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在企业内实现无缝覆盖的5G网络服务。企业专网有两个优势:首先,满足上述中面向B端的特定区域的网络服务;其次,5G裹挟着人工智能袭来,可以发挥边缘计算的优势,在就近的基站中完成数据处理,满足企业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数据隐私。
全面建网换句话来讲,还有另一种意义,即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覆盖全区域、连续的网络部署。比如,年前旷视举行的机器人战略发布会上,他们将5G、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场景划分到具体的物流仓储场景中。同样的道理,跳出全面部署5G这个前提,在特定的场景下实现全面部署5G来检验其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也是5G商业模式探索的重要途径。
对比面向消费侧的5G网络,在当下提速降费的环境下,消费端还未产生具有革命意义的产品,这对推动运营商收入增长来讲并不会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在现有商业模式不足以改变运营商经营现状,新商业模式尚不能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从5G整体的发展来看,5G分为先用与后用,局部带动整体或才能成为运营商在5G投资前如何拿到回报再次投入的重要方式。
无钱难倒英雄汉,5G建网循序渐进
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曾表示,按照容量站来建设,5G投资将为4G的1.5倍,预计全国5G总体投资将达1.2万亿元,其投资周期可能将超过8年。也就是说,5G可能会造成无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它不仅在体量上远超4G,在投资周期上也会相当漫长。
根据中国移动2018年的财报显示,其实际收入为7368亿元,增速降低到5年前的1.8%,自有资金流从2017年的679.81亿元降到了2018年的390.76亿元。中国移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中国电信和联通呢?
5G这块蛋糕着实诱人,但不考虑投资回报的情况下,要先考虑如何建网,即使是三大运营商也不得不对此有所顾忌。如此一来,5G网络搭建、商业模式探索和运营商投资/回报三者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怪圈。
当然,三大运营商如此“消极”的5G投资态度并不是对5G的质疑,这种保守的投资或是5G刚刚开始的前兆。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讲,5G建设被中央经济工作组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不排除国家对5G建设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助力5G商用步伐。
其次 ,从三大运营商战略考虑,5G与3G/4G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投入方面讲,5G标准的高度统一,未来不排除网络共享。目前,沃达丰与 O2已经就网络共享协议进行了扩展,签署了一些非约束性条款,其中就包含5G网络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轻运营商部署5G的成本,简化了5G部署。除此外,波兰运营商、意大利电信也在极力推进网络共享。如此一来,中国作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网络共享将为国内三大运营商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降本增效的方式。
另外,大三运营商目前都对5G呈观望态度,一旦5G商用呈现乐观之势,将不排除运营商会动态调整5G方面的投入。值得期待的是,随着5G标准进一步确立、5月份5G临时牌照发放、5G网络阶段性实验取得进展以及年中5G终端的发售,或许5G将再迎新一轮发展呢?
总而言之,5G不再像之前的通信技术,其市场之大,更需要慢慢蚕食,而非一口吞下个大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