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家还记得,去年在亚利桑纳州 Tempe 一位跨越马路的妇女,被一辆时速62 公里的 Volvo SUV 撞倒身亡,车祸死亡时有所闻,究其原因多为驾驶人不慎,但这一事件例外,因为驾驶的不是人,是计算机。
图片来源:http://pxhere.com/zh/photo/1445391
大家还记得,去年在亚利桑纳州 Tempe 一位跨越马路的妇女,被一辆时速62 公里的 Volvo SUV 撞倒身亡,车祸死亡时有所闻,究其原因多为驾驶人不慎,但这一事件例外,因为驾驶的不是人,是计算机。
肇事的是一辆 UBER 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座虽坐了一名安全驾驶人,出事当时并未注意前方有人横跨马路,但车是处于自动驾驶状态,应该自动煞车却没有动作,闯成大祸。
让大家最担心的,是这种计算机算法 (Algorithm) 可能决定我们的生死,不光是路上行人,也是车里的乘客,更是道路上邻近的车辆。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最近民调,71% 的人对全自动的车辆心存戒心,比 UBER 事件一年前增加了 8%,UBER 也因此停止自动驾驶汽车服务 9 个月。
我们对自动驾驶汽车为什么有疑虑?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Azim Shariff,用「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来解说这一疑虑。当我们跨越街道,先与来车的驾驶人目光接触,是他让我先走、或是不让我他先走,人都有脑子,大家的想法多一致,所以目光接触之后就会决定过不过街,这都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事,我们也许没有在意。
但自动驾驶汽车是由计算机来驾驶的,不能与我们目光接触,我们无从知道计算机的想法,也许计算机够聪明,从我们的肢体动作知道我们意图,却没有让我们知道,车祸就可能因此沟通不良发生。Sharif 教授说我们要了解「机器心理」(Machine Mind),才能双向沟通。机器心理怎么教人了解?当然还是我们人做出来的。
以在德州 Arlington 服务的自动驾驶汽车 Drive.ai 为例,标榜以人为中心,鲜橘色浅蓝条的车身,一目了然有别于其余车辆,除了容易辨识,最特别的是车身四周都有 LED 显示牌,等行人过街就显示 Waiting for You to Cross,车要开了就显示 Going Now/Please Wait。虽然仅是一个简单的显示牌,至少告诉路人这辆车的意图。
自动驾驶汽车从简单的自动功能到完全自动,共分五级。第一级不算是自驾,仅有如定速等少数功能。现在路上跑的多是第二级的部分自驾功能车,如控制与前车的距离。第三级是第二级的升级,称为有条件的自驾,可以在良好的路段完全不需人的介入,只有在特殊状况如上下高速公路,仍需人掌控,据称 Audi A8 2019 款式近似第三级。
第四级是高性能的自动驾驶汽车,完全不需要人力控制,可以自动应付各种路况环境,但受较严法规的限制,Waymo 发展这类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很久,并在亚利桑纳州凤凰城做有限度的服务,全球各地也多有小规模的测试。第五级是完全自驾,车内没有方向盘、脚踏板,没有掌控行车的工具,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高的境界。
密西根大学彭晖(Huei Peng)教授是自动驾驶汽车专家,去年 11 月在广州的「2018 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上演讲,指出自动驾驶汽车的最大问题在测试,形容像摸着石头过河,既没有政府法规,也没有统一标准,使得大众以及政府对自动驾驶汽车都不信任,是这一行业最大的弱点,是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彭晖教授还介绍了密西根大学的 Mcity,这是一个专为自动驾驶汽车设计的测试场,包括城市与郊区各种路况,用作测试无线网络或卫星导航的自动驾驶汽车,并可依特别需要改变测试布置。更重要的是,Mcity 自行发展一套测试体系,从拿到第一辆车到正式上路经过了 18 个月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反映出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车,都不尽理想。彭教授是 Mcity 主任负责人,认为慢工出细活,从踏实的测试可以渐渐得到大家的信赖。
生活科技的普及,通常分三类人,先驱者、跟随者、排斥者,先驱者是热衷技术的玩家,玩到成熟的程度,大多数人才会逐渐跟随,最后排斥的人才会顺应趋势,慢慢的接受,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手机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自动驾驶汽车,在少数尝鲜的人觉得安心之后,才会慢慢普及到厌烦开车的大众,最后才是懂得科技、知道计算机会出错的一群。看起来,现在连技术玩家都未必觉得安心,自动驾驶汽车恐怕还有一段长路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