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是否上云的话题已经很少被提及,如何上云反而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云计算时代的下半场,其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云计算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图片来自“东方IC”
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和当前火热的焦点方向如人工智能、5G、物联网、边缘计算相比,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但是云计算作为当下的信息系统架构的基石,江湖(基础设施)地位基本坐实,且仍在不断自我进化和完善。
自2006年AWS发布了弹性计算云EC2以来,人们获取IT资源的方式彻底发生了变化,能够像水电一样按需付费、触手可得,基于云计算架构带来了诸多好处,云计算变革了IT系统的交付方式;对于企业来讲,降本增效作为核心诉求,数字转型迫在眉睫,拥护云计算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政策上的支持,也坚定了企业上云的决心,是否上云的话题已经很少被提及,如何上云反而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云计算时代的下半场,其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云计算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云计算发展的初期,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进行抽象池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动态弹性伸缩,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云服务不断丰富升级,从IaaS层逐步向PaaS演进,更加贴近业务系统,如今云计算已发展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航空母舰,承载着海量数据和万千应用,加速征程星辰大海。
规模效应也在加速产业格局的变革,引导产业上下游生态共同推进行业发展,云计算已经在重点行业被广泛使用,助力行业赋能,如政务云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民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解决社会民生问题。除此之外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借助云计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云计算开始真正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公有云市场的发展迅猛大家有目共睹,市场格局寡头效应凸显。据公开资料统计,AWS的服务产品数量2017年达到125个,其中包括1430个子服务和功能,阿里云目前云服务数量粗略估量大概在200个左右,日益完善的生态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更有利于构建生态闭环,为企业用户打造一站式服务,增强用户粘性,降低使用门槛,同时也避免重复造轮子;云应用市场被各大云平台引入,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入驻,引入更多的用户群体,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云计算与各个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发展。融合这个词本身就有相互借力的意思,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完美的技术架构,融合发展一定是取其长,避其短,最终由应用场景决定技术形态。
云平台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能力,可以为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科学计算、大型仿真等应用场景提供充足的算力和容量,而在物联网,边缘计算领域,计算资源是宝贵的,部分数据只是被简单预处理,导致大量数据进入冬眠期;而云计算还无法解决低功耗、低时延的问题,如果云计算是信息高速公路,边缘计算则解决了最后一公里,云计算与各领域协同发展的模式将是未来趋势,优势互补,共生共存。随着云平台的数据沉淀,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变成一个超级智能网关,云平台开始拥有超凡能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终走向智能化发展道路。
近几年ABC战略得到了互联网巨头的高度一致认可,视其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三驾马车,ABC指明了未来战略方向,落不了地便产生不了业务价值。进入2018年,中台战略的口号进入大众视野,我们都听说过前台、后台,那么什么是中台?所谓中台是将后台资源进行抽象整合,转变成业务或产品对前台输出。
云计算作为未来信息系统的核心入口(大前台),既要有高度也要有内涵,需要有持续不断的造血能力,对内协同,对外开放,打造集技术、业务、数据的中台战略,将释放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创新空间。
近年来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大力发展云计算,私有云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完成传统IT基础设施向云架构的转变。而如何更好的使用云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命题,传统应用升级缓慢、架构臃肿、迭代滞缓、无法快速定位故障、快速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云原生概念横空出世,用于帮助企业快速,持续,可靠,规模化地交付业务软件。云原生是天然适合云架构的应用,而云原生应用也要能够充分发挥云的优势。
首先云原生是为云而设计的,不依赖底层基础设施,直接利用云上资源,基于不可变的基础设施,进行资源和服务编排,声明式API对外提供服务,充分利用云资源;快速的弹性伸缩,保证基础设施的敏捷性。其次云原生为失败而设计,假设服务是不可靠的,通过有效的机制保证业务高可用、容错性、连续性,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从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治理机制可以看出,服务的熔断隔离、服务降级、流量控制都是保证业务连续性的重要举措;最后云原生核心理念是快速交付业务价值,容器提供计算资源、将巨型单体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DevOps作为管理理念,组成敏态的运营体系,云原生技术变革了业务应用的生产方式,释放业务系统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