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上海医药集团:一朵“云”解决医药行业数据之痛

2019-04-23 16:08 畅享网

导读:满足集团“三三三+一”十年业务发展战略以及集团关键业务连续性的原则性要求,提升各环节能级是上药专有云项目的总体目标。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经营与政策环境的不断调整变化,结合当前国内医药企业主流“工+商”的生产运营模式,如何解决跨组织、跨渠道间数据共享与安全的矛盾日益成为医药企业,尤其是大型医药集团管理人员亟需思考的问题。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等多个领域,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308亿元,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分销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三,同时,上海医药也是国内医药行业最早试水信息化的企业,其信息化规划与公司战略需求紧密相连。上药专有云作为上海医药信息化规划中的落地项目,满足了集团内部企业虚拟租户互联互通并与外部租户安全隔离的要求、快速实现了同城两地数据中心最高6级灾备能力、业务的平滑迁移、部署以及具备了未来向两地三中心架构扩展的能力。

理性选择 走上“入云”之路

2011年上海医药实现A+H股上市,开始进入“全产业链”式的集团发展快车道,信息化也一直执行着“研发+制造+分销+零售”的全产业链信息化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经过近年的建设,上海医药从集团层面定义了十大管控系统,打通了各层级数据联系,为集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然而,在开展专有云项目前,由于上海医药的信息化系统基础架构不牢,机房不达标,根本无法满足集团的灾备要求,数据安全成为了集团系统管理的最大痛点。“保证系统达到灾备五级或六级来实现相应的灾难恢复能力,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上海医药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邵扬说。

选择“入云”,是上海医药针对其现有资源投入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一个理性选择。上海医药从业务发展需求和业务连续性两方面考虑,通过对比云服务模式与自建数据中心两种不同建设方案发现,云服务模式具有初期投入少、复杂程度低、技术风险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而自建数据中心将位于集团总部的办公大楼内,各方面受限因素较多,因此,上海医药最终决定采用前者,以云服务模式营造出快速、安全的基础架构环境。

循序渐进 “入云”获成效

这朵为上海医药量身定制的“云”介于传统定义上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是根据上海医药IT环境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而来,拥有专属的云管理平台门户。项目建设以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弹性扩展、合规性、安全性、性价比为原则,实施路径清晰,2015年项目启动,2016年进行需求分析和主数据中心建设及部分业务系统迁移,2017年进行全部系统的迁移及整体灾备演练,2018年实现全面运营,目前已实现包括协同办公系统在内的30套业务系统云端运行。

上海医药依托专业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PaaS云服务,搭建了上药专有云架构,不仅提升了集团的系统安全性,同时优化了系统管理模式,节约了成本。

在提升系统安全性方面,专有云为上海医药实现了数据中心快速部署,减少自建周期,具备了最高6级的灾备能力;提升了上海医药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和信息安全水平,满足IDC机房B级标准、三级等保、可信云资质的要求;同时,依托专业云管理团队,提升监控及运维水平,实现了24小时运维值守;信息系统稳定性大幅增加,系统稳定运行率达99.99%。

在系统管理模式优化方面,上药专有云推进了上海医药信息技术、流程、规范的标准化,诸如建立软件版本、计算资源配置、网络、防火墙策略设计、信息安全策略、集成部署上的标准及规范,并以管家式实施服务完成专有云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云运营管理模式。

在成本节约方面,相对于自建数据中心,采用云运营方式六年的费用预计节省约30%。

全面云化 未来之路在脚下

作为上海市国资委的下属企业,上海医药是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信息化水平无论是在国资委制造业企业中还是在国内大型医药集团中,均属翘楚。“在全国医药行业里,采用云服务模式,构建核心业务系统专有云,我们可能算是第一家。”邵扬说。上药专有云项目为上海医药节省了自建IDC和运营成本,提高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说是上海医药对大型集团型企业云计算运营模式一次成功的探索及实践。未来,上海医药还将把这套探索形成的云模式,在集团内部实现复制和推广。

满足集团“三三三+一”十年业务发展战略以及集团关键业务连续性的原则性要求,提升各环节能级是上药专有云项目的总体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这其中,不仅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上海医药对下属企业管理相对分散,要实现全集团的云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如何适应和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