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随着5G网络的广泛应用,手机上的视频、游戏、应用软件等等数据体量会变得更大,这时候当前手机普遍的闪存、内存大小真的够用吗?手机存储的限制又是否会影响5G的发挥?
图片来自“东方IC”
在功能进化和体验提升成为了手机发展的主旋律时,手机内存的大小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了。但三星最近发布的一桩新闻,又让我们重新注意起那片小小的内存芯片。
最近三星放出消息,将会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大规模生产12GB的LPDDR 5内存芯片。实际上就在今年年初,三星还刚刚推出了12GB的LPDDR4X芯片。三星表示这次的新芯片传输速度是上一款的1.3倍,只要一秒就可传输44GB的数据,功耗更是降低了30%。适用于未来手机在AI和5G方面的需要。
这提醒了我们一个问题——未来随着5G网络的广泛应用,手机上的视频、游戏、应用软件等等数据体量会变得更大,这时候当前手机普遍的闪存、内存大小真的够用吗?手机存储的限制又是否会影响5G的发挥?
从手机内存到闪存,读写速度会为5G拖后腿吗?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清“内存”和“闪存”这两个概念。
通常手机参数中所说的6G+128G或4G+64G等等,其中前面较小的数字代表内存,既用来暂时存储手机系统、软件运行时所产生的一些碎片化的数据。后面的数字则代表闪存,用来存储应用文件、照片、视频等等常规文件。
从内存的角度来说,随着5G网络的发展,网络上行下行的速度加快,很可能导致软件尤其是游戏整体画面质量的提高,同样也会导致碎片化数据体量的增大。例如一个GIF图片文件的体量可能会从几兆变成几百兆,如此以来内存的大小和读写速度能够满足网络上下行的速度吗?是否会出现,5G下载速度足够,但内存读写速度“拖后腿”的情况?
目前在实测中,5G手机的下载速度通常能达到1000Mbps到200Mbps不等。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当5G网络正式投入应用时,上下行速度恐怕还会稍加折扣。
但在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几种闪存存储协议中,例如UFS和eMMC,其读写速度都能够满足5G的下载速度要求。例如eMMC 5.1的理论速度达到了600MB每秒,UFS 3.0在测试中的写入速度甚至达到了1801MB每秒。加上网速“兆比特”(Mbp)和内存读写速度“兆字节”(MB)之间1:8的换算,目前的内存读写速度是完全足够应对未来5G网络的应用的。
至于内存的大小就更无需担心,目前手机内存已大有超过办公笔记本内存之趋,今年OPPO推出的新机内存达到了10G,已经比很多办公笔记本的内存更大了。
当然,至于对于内存读写的进一步开发,是否会涉及到手机耗电量或者发热等等问题就是后话了。
零闪存还是大闪存,未来的手机究竟什么样?
至于对于闪存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一种观点是,未来手机将进入“零闪存”时代。
因为5G网络的应用,数据传输速度加快,手机本地不需要进行存储,数据只需要在云端一直保持传输状态就好。一切应用程序都将以轻应用、小程序的形式存在。尤其是那些占据手机内存最多的照片和视频,也可以储存在手机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商。因此手机的闪存容量不需要加大,甚至会越来越小。
但很多人是不同意这一观点的。因为5G的普及速度和真实连接情以及费用况很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例如目前5G手机通常主打的是4G+5G两种模式并行,也证明了5G网络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高度普及的覆盖,而且5G网络的费用究竟如何,也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落的问题。即使5G费用和4G保持持平,数据上下行的量级也会远高于4G时代进而导致费用提升。
于是按照“零闪存”的逻辑来说,用户可能反复观看几次自己拍摄的视频或者打几局云游戏,话费账单就跑的特别长了。
因此这一派观点认为,未来不断扩大手机闪存才是最健康的生态。举例来讲,我们都知道5G带来的高传输速度可以让手机游戏的体验得以提升,带来更多的同时在线人数和更大的地图等等。可以依靠闪存的增大,加大游戏本身的内容容量,让更多数据在本地运行,让“体验提升”和“数据上下行”达成一个平衡。
在5G生态繁荣之前:硬件更新还是云端获利?
其实发生在两种观点之间的,实际上是两种“营业模式”初具雏形。
人们摩拳擦掌的期待着5G时代的到来,除去所谓5G带来的全新体验之外,更多还是这种技术如何创造更多的商业收益。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是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会带来全新的应用形式,进而创造全新的应用生态,用VR、AR或者其他的技术形式再造一次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狂欢,以及与5G关联的Iot、工业应用等等。
可对于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这些5G应用直接的推动者来说,他们显然不会等到5G生态繁茂再去收割,否则岂不是承担了“5G并没有推翻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秩序”这一风险?尤其5G的应用对象不仅仅是个人娱乐消费,还有对工业场景的改造。
这时推动者能否自造规则、把握主动权,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来说,5G应用带来最直接的收益,就存在于硬件售卖和云服务供应之间。
5G带来的缓存文件/本地文件体量增大,意味着从手机、PC再到工业级别的服务器,都需要更换全新的存储系统。要知道随着手机内存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内存芯片的价格已经持续了数年的暴涨。5G可能带来的,将是芯片产业的再次发展。所以我们也不难发现,为什么三星这样掌握着内存/闪存技术的企业正在不断加快研发速度,向市场推出容量更大的产品。
另一方面,5G应用带来的可能“消费级云服务”的普及化。目前云计算和云存储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企业级用户。至于iCloud这类针对个人用户的云服务,在付费意愿和功能性上都还不太成熟,对于用户来说,云服务大多还是用来备份文件,或在多终端之间共享文件。但如果5G在未来主要依赖云端储存海量数据,那么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个人用户或许需要数十T的云服务,来满足终端上的娱乐功能;家庭场景甚至也需要建立“家庭云”,来满足智能家居之间的数据输送与计算。
当然这两种模式并非处于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模式一同进入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硬件存储技术上,中国尚处于追赶状态,如果如今再不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恐怕在5G赛程中,又会被人落下不小的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