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复杂的管理现状、高昂的资本投入、缓慢的资金回流及尚不成熟的生态探索是阻碍智慧停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亿欧网”
智慧停车领域现状
智慧停车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对城市停车位进行综合的采集、管理与信息发布。
智慧停车通过整合城市线下车位信息来打破传统停车方式的信息孤岛,实现停车位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一体化服务,使得停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停车场效益最大化和车主停车体验最优化。
智慧停车概念自2014年兴起,在资本推动与政策加持下迅猛发展,超过200家企业参与智慧停车的建设。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传统停车设备供应商、停车场运营商、市政交管部门及互联网企业四种格局。
1.停车设备供应商
停车设备供应商借助于自身在停车领域的长期市场与客户积淀,从单纯的停车管理硬件提供商逐渐转变为“智能停车设备 + 信息整合平台 + APP”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停车场提供B端停车管理硬件及系统,为车主提供C端车位资源信息服务。这部分具有先天资源优势,但因为其企业是以设备生产和销售为核心,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转的立足点和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决定了其缺乏后发优势,可以形成局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但受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人才、市场推广、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做大成为全国性的平台体系。
2.停车场(位)运营商
这部分停车场(位)运营商主要是以物业、小规模停车位承包商,他们的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平台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经营分散。不具备技术、平台、资本、模式等优势。
3.市政交管部门
市政交管部门掌握路侧停车位及公共停车位资源,具有资源、政策和资金优势。但由于路侧车位及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水平较低,分布分散,整合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部分属于资源拥有者,不具备谋局者的格局和能力,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全国性的平台系统。
4.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凭借成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流量优势也参与到智慧停车领域中来。
其中支付宝、微信凭借支付优势联合线下停车场打通无现金支付模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阿里系)则依赖成熟的导航体系打入智慧停车。
除这些大企业外,还有一众创业公司投入此领域,代表性企业有ETCP,ETCP目前的估值是83亿人民币。逐一科技任e停今年的目标是完成300万的车位对接,1000万用户数据,如果到今年底能完成这一目标,那么任e停估值就将达到15亿美元(103.5亿人民币),超过ETCP 83亿人民币的估值,成为智慧停车领域内的独角兽。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来分析,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什么悬念。
智慧停车模式
1.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
该模式是指利用现有停车场内停车管理设备,通过将停车管理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完成对停车场的车位信息整合;同时支持C端用户上传个人零散车位信息,利用数据管理中心对多方平台车位信息进行整合。
优点: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适用于小型初创企业,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代价小,无需设备的铺设,对现有资源与设备的充分利用也可以快速的完成停车场等车位的整合。
这类企业对于自身的定位为“车位信息平台”,即企业提供平台供车位供应商与车主进行信息交流,打破信息孤立状态。这类公司不拥有车位资产和资源只提供服务,其盈利方式来自于广告与停车费的分成。
缺点:
1.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种类多样,数据标准不统一,整合难度大。
2.对于智能化程度低的停车场、路边停车位难以接入,导致覆盖范围小。
3.技术门槛低,难以形成企业自己的护城河。与停车场之间的关系不牢固。
4.停车场管理方缺乏加入平台动力,缺乏合作主动性。
该模式的主要困难来自线下与停车场、停车设备提供商的合作与谈判,谈判内容包括信息整合模式,利益分成方式等。如不能形成具备规模的线下停车场资源,将难以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种合作关系并不牢固,随着其他企业以更加优惠的方式介入,停车场往往会趋利而行,作为最重要的停车场资源一旦流失,企业将难以维护自身地位。
2. 设备系统升级改造模式
该模式属于资产整合方式,指通过安装智能停车设备,实现停车场智能化和网络化,为C端车主提供实时车位资源、车位预订及无感支付的全程停车服务。
同时为B端停车场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提高停车场收益与效率。
设备投入改造升级模式是企业为自身打造的护城河,高昂的资本投入及市场先机成为阻止新玩家入场的壁垒。
设备投入改造升级模式的先天优势在于:
相比于信息资源整合,该模式在B端停车场用户中存在着使用与合作的主动性。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中,之所以停车场物业参与积极度不高,是因为纵使该模式可以为停车场带来更多的流量;但平台的分成以及管理费用的增加,使得停车场管理人员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削弱了他合作的动机。
设备投入改造升级模式的方式则不同,以任e停为例,首先任e停通过向停车场免费提供全套软硬件系统、免费终身维保、免费终身升级,同时任e停给车位业主方带来以下利益:
1.堵住传统管理漏洞,减少灰色收入流失,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增加管理方收益。
2.提升停车场运营效率,优化进出场硬件设施,提升停车场通行率,增加停车场运转频次。
3.提升停车场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便利度体验,扩大人流量。
这些举措为停车场物业提供了极大的吸引力,停车场在减少人力管理成本的同时增加收益,无论于停车场还是于任e停平台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3.重资产建设智慧停车场模式
这部分主要是建设智能机器人智慧停车场、智慧停车立体停车库等,这部分属于重资产投资,投入资金大,收回投资周期长,目前全国虽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智能停车场,但数量很少,难以形成规模化。
盈利模式:
1. 广告
智慧停车用户定位清晰、体量大。
使用智慧停车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认为是有车用户,清晰的用户范围可使广告投放商最大化投资效益,针对性的对用户推广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用品、汽车金融(保险、贷款)以及针对车主的餐饮、服装、美容养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子女教育培训、法律服务、旅游住宿等都比传统的广告方式具有低成本、高转化率的特点,这是商家非常愿意投放的场景。
多家企业在App导航页、内置banner中设有广告位,如ETCP, AIPark等。
2. 停车费收益分成
这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在向停车场引流给停车场增加收益的同时,与停车场之间进行利益分成。
不过目前智慧停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各企业间竞争激烈,其首要任务是占领更多的停车场资源,分成模式会阻碍这一进程的发展,因此该盈利模式尚未在企业间广泛使用。
3. 经营数据流量
利用现有停车场为入口,获得大量车主用户数据,通过经营流量、让流量变现的方式,通过达成停车服务与衍生服务结合的商业模式以获得盈利。
4. 用户支付
以服务形式向用户进行按次或包年包月类型收费,作为开车出行的刚需,该盈利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可围绕会员展开专属业务,绑定用户。
5. 平台生态商圈
由于停车是刚需,以停车为入口很容易建立平台生态圈,在拥有足够多的停车场以及车主驾驶员用户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生态圈,实现盈利的多样化。
6.资本市场
其核心的利益不是来自车位的收费分成,而是公司平台的价值打造,是提升公司的估值,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最终完成估值的变现和流动性,这一块才是做智慧停车平台型企业最大的利益。
智慧停车行业发展受限原因
1. 车位管理现状复杂,整合困难
目前我国停车场与停车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自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兼营、专业停车管理公司经营、零散停车管理公司经营、政府经营、外包经营等。
其管理情况复杂,所有权情况复杂,这为停车场/位的整合带来极大困难,使得智慧停车企业发展速度受限。
2. 资本需求大,回报周期长
在整体的市场需求上,智能化改造升级合作模式是大势所趋。然而,对如此规模的停车位提供智能设备的安装与配套的系统服务耗资巨大,大部分传统企业因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而出局。
同时,因为停车对用户来说是一个中频低消费活动,普通用户的外出停车频次不足1次/天,对于市场来说这意味着资金回流缓慢,使投资公司对此行业态度谨慎。
3. 生态构建需要建立在庞大的用户基数上
在智慧停车领域目前也有一些在尝试打造平台生态圈的企业,但这一块目前来看可以说还没有一家已经做出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车位设备生产商、车位运营商、市政交管城投等智慧停车参与者缺乏互联网思维和经验,不懂得如何玩转平台生态圈,一般的小型互联网企业则由于没有整合到足够多的资源数据,还不能支撑平台生态圈形成规模效益。
停车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场景化需求,其用户属性也十分明显:具有相对较强的经济能力、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这样清晰的数据带给智慧停车企业的利益与市场需求应远不止停车这一项,配套的服务如商圈美食推荐、周边景点推荐等均可纳入智慧停车的生态圈。
然而由于目前来自用户的大数据规模尚小,生态圈建立时机尚不成熟,清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当中,其发展也自然受限。
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与车位总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特别是在中大型城市,车位总量缺口大,车主往往一位难求。当前停车场与停车位的智能化水平低,信息孤立,车主与停车场之间难以进行信息沟通,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智慧停车行业内以政府市政交管部门、车位运营商、硬件提供商与互联网企业为四类典型玩家,各具优劣。
对停车场进行设备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模式更受市场看好,但其高昂的资本投入使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复杂的管理现状、高昂的资本投入、缓慢的资金回流及尚不成熟的生态探索是阻碍智慧停车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