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从2018年5月永康门博会小黑盒事件以来,智能锁就屡屡爆出安全问题
24把样品的IC卡钥匙可被破解复制,32把样品可用制作的假指纹解锁,38把样品没有一款“完全合格”……2019年8月12日,京津冀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了智能门锁比较试验的结果。据悉,此次智能门锁比较试验涉及28个品牌的38把样品,价格从790元到3700元不等。
智能门锁安全问题频发
对于长期关注智能锁的人而言,这样的新闻或许已经见怪不怪了,自从2018年5月永康门博会小黑盒事件以来,智能锁就屡屡爆出安全问题。尽管智能锁厂商针对电磁场干扰问题进行了改善,然而还是难以保障智能锁的安全,除本次指纹识别隐患外,2018年10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发布智能门锁消费提示,表示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较高,建议消费者关闭人脸识别与远程开锁功能。
从智能门锁出现以来出现的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速途研究院数据显示,86.8%的消费者最重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远高于实用性、便捷性、质量等因素。可以说,智能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影响厂商生产积极性,更会沉重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智能锁为何问题不断?
智能锁行业发展迅猛,短短几年企业数量便已扩张到2000多家,智能锁销量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为了抢占市场、用户与融资,一部分智能门锁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可靠性,只抢生产时效、品牌推广和投资者的眼球。此次被检测产品不合格率之高、缺陷之多,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智能锁涉及生物识别、电子、机械加工等多个高技术要求的领域,而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积累,并不具备生产条件,且有意无意忽略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产品安装和售后服务问题,使得智能锁问题不断出现。
毋庸讳言,智能锁频频出现安全问题的背后,也意味着对智能锁的监管始终没有到位。此前我国智能锁行业一直沿用十几年前的旧标准,或许随着新版《电子防盗锁标准》的深入实施,智能锁行业乱象会逐渐改善。
减少漏洞:企业需主动出击
越早暴露问题越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解决智能锁安全问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对产品硬件的不断升级,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够使产品日臻完善。
以芬兰“鬼锁”为例,两位白帽黑客制造出一把能够打开酒店智能锁的“万能钥匙”,而被开的房门却会完全记录为正常开门,甚至不会留下数据痕迹,可谓真正的来无影去无踪。喜来登集团、洲际酒店、北京国贸大酒店等均在这次被攻克的名单里。之后他们公布已经发现的漏洞,相关酒店也收到了漏洞补丁。这说明,让白帽跑在黑帽前面,是提升智能锁安全性的可取方式。而这也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主动出击能力,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安全支出应该被视为不能节省的成本。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当然,天下没有打不开的锁,在行家手里,锁被打开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并不能为质量低劣的智能锁作辩护,毕竟不法分子不可能耗费几小时只为撬开你家门锁。对于家庭用户而言,独立的监控与报警系统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