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追根溯源,无人零售的崛起的原因在于节省人力成本和效率的提升,传统的零售店需要雇佣大量的店员,日趋昂贵的劳动力、快速上涨的用人成本促使零售企业加速向无人化发展。
“新零售”这个概念词自从被马云提出来后,短短几年之间,整个零售业发展态势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无人零售为代表的无人商店和无人售货机汹涌崛起最为典型。从最初的单一领域延伸到包含餐饮、物流、金融、酒店、医疗等各个领域,如今无人商业形态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追根溯源,无人零售的崛起的原因在于节省人力成本和效率的提升,传统的零售店需要雇佣大量的店员,日趋昂贵的劳动力、快速上涨的用人成本促使零售企业加速向无人化发展。效率方面,无人零售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商品和用户和支付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无等待购物”,帮助商家和用户节省50%左右的等待时间和成本。
人民日报:不支持现金支付违法
众所周知,无人零售随解决了传统百货坪效偏低且人员开支大的缺点,但依旧依靠地段获取流量,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忙者”愈忙“闲者”愈闲。同时曾经以纸币支付货款就导致了纸币识别和找零要占用大量时间,这时用户往往就会排起长队这就让购物的体验被大打折扣,而移动支付的普及也让曾经无人零售的一大痛点——找零得以解决。
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让许多公司尝到了甜头,在移动支付普及之后的日子里你会发现市面上的无人零售柜的现金收付模块被缩小,甚至更有甚至直接取消了现金模块,只允许移动支付付款。
“商家拒绝收取现金是违反现行法律的。”广东省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陈北元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陈北元说,从这条来看,人民币就是指纸币和硬币,通俗来说就是现金,拒收人民币指的也就是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
陈北元说,消费者应当可以在现金、银行卡、手机或其他设备支付等方式中进行选择,商家不能也不应该强制用户仅用银行卡或手机进行支付。否则,商家替用户进行支付方式的筛选,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频频遭贼,无人零售“日常”被盗
近日,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让人哭笑不得的盗窃案,一名男子在无人商店中,多天多次盗窃近800件商品,然而因为该商店实施实名制注册,且店内有监控,导致该男子轻易被抓。
据悉,该男子从10月8日开始实施盗窃,连续4天盗窃十多次,从监控中看,该男子如正常顾客一般,挑选完商品装袋后就直接不付款离开。
正常来讲,该无人商店通过APP注册后才能进入,付款后商店门自动开启,中间无法出入的。不过该男子利用自动门的防夹伤设置,用饮料挡住自动门实施盗窃。从监控中看,该男子不慌不忙,甚至在盗窃途中还指导其他顾客进行付款。
而针对这一情况,现阶段无人零售多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RFID/NFC技术。
无人售货柜中,RFID/NFC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放置货物的货物板,货物板中置入RFID/NFC读写设备(实际上只需要读取),用于读取扫描货物里面的RFID/NFC标签,并将读取到的数据返回给后台服务器。RFID射频本质就是电磁波,具有一定物体穿透性,无方向性,因此货物板可以同时扫描上下两层的货物。二是内置于产品包装中的RFID/NFC芯片标签,货物放置在柜子之前,先在RFID/NFC标签中写入货物信息,供货物板上的RFID/NFC读写器读取,但是注意不可让两个货物的RFID/NFC标签重叠,重叠后RFID/NFC读写器容易漏读。另外,对于金属包装的产品,对RFID/NFC射频具有屏蔽和干扰性,若需要用在金属包装产品上,应使用专门的抗金属RFID标签(对于抗金属性,RFID比NFC好)。
每一次柜门被打开和关闭,都会触发RFID/NFC读写设备对柜子里的RFID/NFC标签进行重新扫描识别并信息对比,若顾客取了货物,系统将会调用相关支付接口(通常是支付宝及微信)进行自动扣款,从而实现拿完就走的便捷购物。
支付错漏,“刷脸”安全性惨遭质疑
今年央视“3.15晚会”曾爆出过无人零售机人脸识别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无独有偶,与无人零售机一样搭载人脸识别功能的丰巢快递柜最近出了安全大风波,丰巢智能快递柜是目前中国市场内占有率最高的快递柜,其“刷脸取件”功能却被浙江小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用一张打印的面部照片就可以轻松“破解”,取出父母的快件。虽然这个bug使得丰巢立即下架“刷脸取件”功能,所幸的是并没有造成用户的重大损失。
而线下市面上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2D人脸图像识别,另外一种是基于3D人脸图像识别。其中,2D人脸识别技术是最原始的识别技术,它通过2D摄像头平面成像进行识别,尽管技术发展多年,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一张照片就可以骗过机器,极容易出现“丢脸”情况。相比之下,3D人脸识别系统安全系数则更高,早在2017年,支付宝就已经将3D人脸识别系统正式投入商用化,但是在Deepfake风靡全球的今天,依旧给人一种难堪大用的感觉,毕竟一张照片就能生成动态视频如果没有活体检测那么3D人脸识别依旧会白给。
9月4日据《纽约邮报》报道,亚马逊的工程师正在悄悄测试一种可以识别人手的扫描仪并以此作为店内购物结账的新方式。尽管亚马逊并没有公开这项技术的具体内容,但结合当前已有的技术发展路径推断,该项技术或是以手部的物理特征作为主要识别内容,或是以匹配手部内部静脉的纹路图作为原理,静脉认证能感知手部的血液流动和血压情况,能够在识别过程中进行活体检测,这一点明显优于人脸识别。
由于手脉识别的采样样本来自于人体内部,所以匹配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非常小。经过医学证明和数学统计,FRR(拒真率)小于0.01%,FAR(认假率)小于0.0001%,FTE(登陆失败)为0%。由于手部静脉分布个体与个体之间完全不同,该项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及稳定性,造假的难度也变得更高。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系统的精度为百万分之一,亚马逊的工程师正在竭尽所能地提升,争取在发布之前将其精度提升到亿万分之一。
结语
有了众多前车之鉴,未来无人零售的发展重心更应该放在技术和安全上。面对以上种种无人零售行业痛点,我们更需要从各方面思考无人零售中出现的问题及漏洞。
即便是不断有新技术查缺补漏但落地推广仍需时间,且不谈“灰烬”仍未熄灭,尚有“火光”点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固然让人眼前一亮,但技术真正赋能生活,才有落地的可能及推广的必要性。广大科技公司也不该一味地追求“新鲜“、”亮眼“这类华而不实的标签,真正让”AI+“发挥作用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