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德国工业救赎之路丨重磅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效仿中国模式?

2019-12-11 09:32 中德商务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知识自动化

导读:经过长达近十个月的修订,由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亲自操刀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最终修订版正式发布。《工业战略2030》总体目标为稳固并重振德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深化工业4.0战略,推动德国工业全方位升级,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和全球竞争中仍然领先。

2019年2月5日,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在柏林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于德国和欧洲产业政策的战略指导方针》(National Industrial Strategy 2030:Strategic Guidelines for a German and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的计划草案(以下简称《工业战略2030》)。经过长达近十个月的修订,就在11月29日(上周五),《国家工业战略2030》最终修订版正式发布。

微信图片_20191205192500.jpg

左为草案;右为最终版

《国家工业战略2030》由阿尔特迈尔亲自操刀,除却前言和附表之外,共分为产业政策——社会市场经济的组成因素、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欧洲产业政策的组成部分和产业政策对话和检测四大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完善德国作为工业强国的法律框架;加强对包括AI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的关注和促进私有资本进行研发投入;重点关注其他国家积极的产业战略、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和传统贸易关系改变,其中中国的经济及体制竞争再次作为威胁被提及;指出九大“关键产业”,增加国家权限,对本国企业进行针对性支持,增强德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中的竞争力等。

微信图片_20191205192504.jpg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工业享誉全球。传统的工业国身份,使德国始终秉持着制造业立国的原则不动摇。然而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致使德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工业战略2030》的总体目标就是为稳固并重振德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深化工业4.0战略,推动德国工业全方位升级,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和全球竞争中仍然领先。

以下为四大部分主要内容(本部分采自中德商务通):

一、工业政策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段描述了德国工业的特点和面临挑战。主要有:

(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大企业相互依存度高;

(二) 技术创新引发新一轮游戏规则、新兴平台经济、气候保护和能源转型、其他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战略、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传统贸易关系改变(如英国脱欧)等;

(三)来自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及体制竞争。因此,德国工业政策应致力于为经济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到2030年将工业产值占比提升至25%。汽车工业、钢铁和铜铝等非铁金属工业、化工医药业、机械设备及3D打印、电子科技和计算机通信、光学和医学科技、环保和能源科技、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等十大领域被列为重点高新技术行业。

二、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政策

德国工业战略包括三个方面:

(一)改善德国工业的政策环境。如降低企业税负、控制企业社会保险支出、加大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有竞争力的能源价格、扩建基础设施、保障原材料供应、促进循环经济、消除官僚主义、优化竞争法规等。

(二)加强新科技,促进私有资本研发投入。如促进人工智能、数字化、生物科技、纳米技术,促进中小科技企业、促进风险资本、打造欧洲自主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新科技促进减排。

文件提到,以“欧洲制造”标准建设自主和可信任的数据基础设施是关键,只有掌握数据主权才能确保德国和欧洲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取得成功。

(三)维护科技主权。德国经济政策将继续遵循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全球市场以及世界范围内趋同的竞争条件。这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也适用于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对于外国企业参股或收购德国企业总体持自由立场,但须杜绝第三国企业利用德国市场的开放性,实施威胁德国或欧洲公共安全和秩序(属于《德国对外经济法》适用范围)或科技主权的行为。因此,当第三国投资者计划收购关键基础设施或军事技术领域企业时,德国联邦政府有必要加大审查力度,对敏感技术领域也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的审核。同时应采取四点措施,包括:1.更为严格的技术转让条件;2.在欧盟层面建立合作机制,细化审核标准并给成员国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3. 敏感技术及创新技术存在流失风险时,国家鼓励本国私有经济优先收购;4.涉及敏感或安全相关技术转移的个案中,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可代表国家出面收购企业拟出售份额并持有一定时间(称为“国家参与选项”)。

三、欧洲工业政策的基石

欧盟委员会应与各成员国一道,制定欧盟共同的工业战略,以保障欧洲工业在未来的竞争力。德国强烈希望制定高雄心水平的、长期的,且包含具体实施举措的欧洲工业战略,并将在2020年担任欧委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工业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将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诉求,并推动实现欧盟法律在国内法层面得到全面转化和落实。欧盟所有立法提案都应“优先考虑中小企业”,遵循“中小企业先行”原则并严格控制法律法规的数量。

德国致力于维护开放的国际市场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将继续支持欧盟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强化其作用的努力。

德国支持欧盟开展高雄心水平的多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考虑到近年来多边合作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欧盟尤应加强双边磋商。

德国将与欧委会一道,致力于改善欧盟企业参与第三国政府采购的情况,以消除欧盟企业在第三国市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德希推动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共采购方面的制裁机制。

德希推动欧盟竞争法规修订,欧盟在进行竞争审查时,不仅应关注欧盟内部市场,还应分析全球竞争情况,尤其应注意来自第三国受国家控制或补贴的企业。

应根据互联网平台和数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企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

应更新欧盟资助法,促进欧盟“共同利益重要项目”,推进“欧洲制造”技术,打造欧盟工业政策框架,欧委会应发挥中心的作用。

四、工业政策对话和评估

政经商界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德国工业竞争力、国家繁荣和充分就业。

效仿中国模式or针对中国?

从《工业战略2030》来看,它有意加强了国家的干预力量,正式提出“国家参与选项”,内容明确表示对非欧洲投资者收购有战略意义的企业时加强限制。在其第二部分“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政策”中表示为“维护科技主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初发布草案后,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就曾刊登了一则题为《德国“2030”战略效仿中国?》的文章,文章指出了德国政府将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的举动。

林雪萍老师也在《德国工业战略走向何方丨《国家工业战略2030》解读》和微博上表明自己的观点:

整体来看,虽然许多国家包括德国都在诟病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但看上去,德国产业政策的“中国味”,显然是越来越浓了。——引自微博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 阿尔特迈尔在战略中提出对外国投资者收购本国公司的相关审核规定加强监督,也被视为针对中国公司的表现。此前中国美的收购德国“工业4.0标杆”企业KUKA就曾让德国心有余悸。

微信图片_20191205192512.jpg

这导致在2017年的《德国对外经济条例》中提到,欧盟国家之外的外国企业并购投资德企,如果股权超过25%,联邦经济部就有权进行核审。随后在德国出台的新规中更是将这一数字再次进行了下调,特别在涉及国防安全领域、能源领域等安全领域中,欧盟以外的外资并购股份只要达到10%就可以激发这项条款。

从数据上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的数据信息显示,2016年是“中德并购年”,这家公司在这一年收到中企并购德企的商业委托案例为68个,而到了2017年则降至54个,2018年更是只有“可怜的”34个。在中德并购交易金额上,2018年的交易额也比2017年的137亿欧元减少了35亿欧元。

阿尔特迈尔在早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要在某些领域,打造德国或者欧洲的“旗舰企业”,让他们有能力与全球巨头们抗衡。在《工业战略2030》草案中,阿尔特迈尔明确点出了钢铁铜铝工业、化工工业、机械与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光学与医学仪器制造、绿色环保科技部门、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九大“关键产业”,最终版中增加了电子科技和计算机通信。

而现在《工业战略2030》中进一步规定,在极端情况下,德国的国有投资公司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可能会回购外国投资者目标公司的股份,相当于在一定时期内对该公司全部或部分的企业股份进行国有化。这无疑将使中国在德国的并购难度进一步加大。

应对《中国制造2025》

德国工业最大的野心,是期望到2030年工业产值占比可以提升至25%(目前为22%),在欧盟经济附加值总额中占比达到20%。不过,目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上双向发力,给老牌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在今年2月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着重提出德国需要一个新的“国家工业政策”来应对来自亚洲的国家。默克尔还特别强调,迫使德国工业政策产生巨大改变的原动力主要就是以来自于中国。

微信图片_20191205192515.jpg

这也让外界发出另一种声音,认为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出台,是为了追赶中国制造的脚步,应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制造2025》提出,对10个未来关键产业的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资助,目的是缩小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根据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中国位居榜首,德国第三。新兴市场国家中,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的26.2%,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其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对德国的压力也最大。

另一则来自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中显示,得益于中国所培育出像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中国在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领域也已经在全球取得领先。目前中国电商交易额已经超越了美、日、英、法、德五国的总和;独角兽公司数量占到全球的1/3,公司价值占到全球的43%。

微信图片_20191205192518.jpg

阿尔特迈尔正是看到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颁布以来取得的成就,更加认定中国是实施产业政策最为成功的国家。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趋势的迫近,担心德国在未来数字化经济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也制定了《工业战略2030》,以巩固和提升德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优势。

不过,对于德国出台《工业战略2030》是否能如他们所愿,挽救德国工业“颓势”,还值得继续关注。另外,也如林雪萍老师在《德国工业4.0这三年丨学不会的德国思维》中所说,“德国工业思维,看得见,却也未必学得会”。而用在这里,中国模式看得见,却也未必学得会,又何尝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