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传统车企仍不变通,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风险吗?
选择保守或者激进,本质上,这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如何平衡的问题。L3是自动驾驶的一个分水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责任的认定问题。如果传统车企仍不变通,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风险吗?
3月19日,针对媒体关于“奥迪已取消L3级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的传言,奥迪回应称并未取消,而是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提升至大众汽车集团层面。
具体来说,奥迪L3项目大部分工作已经交付给集团的Car.Software车载软件开发部门。该部门成立于2019年6月,今年1月1日刚刚成为独立的集团公司,未来将负责乘用车L2、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这个结果估计让不少瞄准L3量产的车企松了一口气。毕竟,奥迪是绝对的L3先锋,2017年奥迪A8上市之时就头顶着全球首款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光环。
但没法松口气的是,或者因为法规,或者因为技术,L3的量产仍然遥遥无期。
而与此同时,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 suite,全自动驾驶套件)又上新了。
3月18日外媒报道,特斯拉Autopilot最近一次更新推出新交通图标,暗示了一些新功能,让汽车遇到红灯和停车标志时能够自动停车。
目前,车企搞自动驾驶基本有两种打法,一种是特斯拉,一种是其他。
特斯拉FSD迭代升级,时不时推出一个新功能,给车主一个惊喜;更多车企是从L0到L5一路打怪升级,过了L2阶段之后,接下来或死磕L3,或越过L3直奔L4。
这两种打法的结果很明显:一提到自动驾驶,大家首先想起的是,特斯拉。
那么,问题来了,眼看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狂飙突进,传统车企们还要继续拘泥于L几的分级裹足不前吗?
两种策略,两种结果
“有没有人见过特斯拉提过一次L2、L3、L4?我是没见过,一次都没有。特斯拉就用Semi-Autonomous、FSD这种词汇。都蒙眼狂奔了,对这些标准哪怕进行一次解读及理解,占用一分钟时间,可能都是浪费。”有自动驾驶从业者如此表示。
如果翻看特斯拉的用户手册,可以看出: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分级标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属于L2。仅从级别上看,没有达到奥迪宣称的L3。
但用户才不在乎你是L2还是L3,他在乎的是你提供的功能是否真正成为驾驶的帮手。
而特斯拉的确让用户通过FSD体会到了驾驶的便利,Autopilot随时更新,这次增加个停车线监测功能,下次多个交通信号灯预警功能,甚至功能更新的时间间隔有时会缩短到周。
据说,特斯拉Autopilot添加新功能时,会首先向一部分用户小群开放,类似内测,从他们的车上拿到的数据会被用来完善功能,然后用户群一点点扩大,他们又会带来更多的数据。结果是,最初不可靠的新功能可以在几周内快速改善。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深谙用户消费心理,做了什么,第一时间让用户看见,并自愿参与其中。帮助马斯克推动自动驾驶的完善,跟随他一起改变世界,谁不愿意呢。
目前,特斯拉跑在路上的车已经有几十万辆了,这些车源源不断地为特斯拉提供真实驾驶数据。马斯克曾表示,现实世界的自动驾驶训练是减少车祸的最快途径,也可能是唯一途径。
而传统车企的自动驾驶是靠专门的测试车辆一点一点跑数据,与特斯拉的数据相比,不管是从量上,还是从效果上,都不在一个量级。
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出现了两种结果。就汽车商业评论的采访,几位自动驾驶行业人士都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是业内最好的。
如果奥迪也像特斯拉一样,在自己的车上迭代推出类似的自动驾驶功能,而不必一下子达到L3的苛刻要求,以奥迪的用户体量,效果肯定不是目前所能比的。
向特斯拉学习
特斯拉的大胆更反衬出传统车企的保守。那些宣称已经达到L3技术水平却迟迟没有量产的车企担忧的,正是 L3对于车和人的责任界定。
L3是自动驾驶的一个分水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责任的认定问题。L2或者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人承担驾驶责任。而L3及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一旦出事故,驾驶责任就会转移到车上。
所以,一方面,具备L2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越来越多,车企会称自己的产品达到L2.5或者L2.99。另一方面,即便很多车企宣布了自己的L3级车型量产时间表,但总要加上一句“在法规出台的前提下推出”。
如果硬套SAE的分级,特斯拉同样没有达到L3水平,但它所展示的强大的自动驾驶功能迭代能力已经让人忽略了这一点。
目前,全世界只有一个L3商用法规出台。2020年1月,韩国发布L3级自动驾驶安全标准,成为全球首个为L3自动驾驶制定安全标准并制定商用化标准的国家。
该方案对驾驶员随时接管车辆的条件做了详细规定:比如,在面临高速公路出口、前方修路等应急情况时,自动驾驶系统应当在15秒前开始提示驾驶员手动接管车辆;只有在驾驶员的臀部落在车座时,才能启动自动驾驶系统。
不管是美国的SAE,还是3月9日我国工信部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报批稿),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对自动驾驶的分级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车企在自动驾驶落地的过程中大可不必按照这个分级来宣传产品,完全可以学习特斯拉那种更加灵活、更加直接的方式。
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曾表示:从现在到完全无人驾驶要经过的路还很长,但每项新的科技都应该及时地用在新产品上面,让它去为大众服务。
他认为,“用L1-L5的方式定义自动驾驶有些过于理论化,应该从实际应用场景来定义会比较好。”
从L0到L5,自动驾驶的发展过程将是漫长的,甚至L5最终能否实现都是有争议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需要海量数据的积累,一代代技术的迭代,硬件和软件的进化,最终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当然,车企作出不同的路径选择,也是由于它们不同的站位。特斯拉作为新创企业,试错成本较低,没有包袱,而传统大牌车厂分外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
但在风险管控等级再升高的前提下,在自动驾驶上传统车企还是可以部分地抄一抄特斯拉作业的。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技术上学习其迭代升级的策略,在宣传手法上学习它的灵活和直接,但不要学它的言过其实,像FSD这种本身就存在误导的叫法就不要提了。
选择保守或者激进,本质上,这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如何平衡的问题。如果传统车企仍不变通,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风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