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基建下,这七大细分领域将取得怎样的发展,期待中!
近期,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特高压七大领域,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现在就跟随小编的笔触,看看这七大领域将如何发展?
5G:2020年三大运营商5G基站建设超55万座
应用范围: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
5G是“新基建”的领衔项目,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自5G商用牌照下发以来,三大运营商加紧5G网络建设步伐;2020年在新冠病毒疫情中,5G作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近日三大运营商公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并纷纷提出了2020年5G发展规划。中国移动计划5G投资1000亿元,新建25万个5G基站,实现地级以上城市规模商用,通过加强4/5G协同和加强向SA演进,有效满足To C、To B市场需求;中国电信5G投资453亿元,将与中国联通共建约25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中国联通5G投资350亿元,包括5G接入网设备、核心网、传输配套、业务平台、计费改造等。
除运营商外,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福建省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等文件相继印发。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各省区市共出台5G政策文件累计达200余个。
大数据中心:大型、超大型、边缘化数据中心成为主流
应用范围:金融行业、互联网等
数据中心被首提之后,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科智咨询日前对外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19-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9%”,到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5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在国家政策的提振下,未来数据中心将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可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到2025年将建成一定数量的大型、超大型、边缘化数据中心。
工业互联网:2022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146.5亿元
应用范围:企业内的智能化生产、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协同、企业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企业与产品的服务化延伸。
此次“新基建”包含的七大领域中,工业互联网与其他六个领域均有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的方向,其中与5G基站融合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与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融合为智能电网应用、与城际高铁融合为智能轨交系统、与大数据中心融合为工业云和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融合为工业智能应用。
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总量达到6109.1亿元,同比增长14.0%。随着云服务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以及政府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投入的鼓励政策逐步落地,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断增加,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将以14.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特高压:新一轮特高压建设启动,投资或破1500亿
应用范围:电力等能源行业
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有着电力“高速公路”之城。新基建政策出台后将提振略显疲态的电网投资,中国特高压将开启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本轮重启特高压项目线路12条,预计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目前,中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7条在建特高压线路以及7条待核准特高压线路;预计到2025年,中国有望特高压线路突破4万公里。
国网也在连续上调特高压投资预算规模,从2020年初步的330亿元到3月11日的1128亿元;再到3月14日一份复工复产新闻稿中透露,今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达1811亿元。目前,中国特高压输电在技术理论、机理、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能力方面都创造了多项纪录,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特高压正在与高铁、核电一道,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0年新增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
应用范围:新能源汽车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已要求地方将新能源汽车补贴转向补助充电设施,政策方面扶持力度加强,行业发展将进入加速模式。预计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全国车桩比达1:1。
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逐渐落成
应用范围: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移动设备/UAV、自动驾驶
AI新基建主要包含专项通用类、专项专用类、普惠专用类以及普惠通用类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能力上,强调自主性、前瞻性;技术服务上,强调普惠性、低成本性。
“AI新基建”是AI融入千行百业的基础,其技术和能力都在快速演进过程中,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还在逐步探索中,目前AI基础设施属性还没有完全凸显。现阶段还不是各地“AI新基建”一拥而上的阶段,未来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局部试点应用相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AI企业创新的关系,共同加快推进AI基础设施特性的形成。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预计到2023年将建设20个左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应用范围:交通行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铁轨交投资规模的加大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力手段之一。高铁轨交加速建设下,相关企业在手订单量进一步增加,预计未来订单将继续受益于新基建的加速,可关注轨交产业链端龙头企业。
新基建下,这七大细分领域将取得怎样的发展,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