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单从疫情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无疑是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考,有冲击有挑战也有机遇,所有行业都不自觉或被动地受到疫情冲击与战“疫”斗“魔”的深度拷问。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疫情的处置,反映出一个国家对待危机、处理危机的态度与智识,更从深层考验这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单从疫情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无疑是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考,有冲击有挑战也有机遇,所有行业都不自觉或被动地受到疫情冲击与战“疫”斗“魔”的深度拷问。“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线上经济、云经济“意外”走红,加速了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应对疫情危机中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做到危中见机、危中取机、化危为机,抢机遇、抓发展、求进步,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工业互联网,国家明确加快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有着无限创新魅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对改造提升传统行业、赋能产业发展,成就数字经济下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大意义。这场残酷的疫情和我国顽强不屈、成效显著的防疫抗疫斗争,一方面正全面审视过去几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事业的建设发展成就,多维度检验各家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实力、平台的实践能力及价值,另一方面对工业互联网企业及平台来说也是一次应急锻炼和需求考验,为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利好与新的挑战。下面,笔者就疫情“大战大考”背景下如何深化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及思考。
一、工业互联网在发挥平台独特优势全力支撑防疫抗疫、服务复工复产中彰显重大战略及实践价值
疫情与防疫抗疫是一块“试金石”,拷问的是责任与担当,检视的是政治敏感性和执行力。疫情发生后,我国广大工业互联网企业闻讯而动、闻令出击,针对防疫抗疫物资紧缺及资源调配困难、企业复工难导致的劳动力匮乏、产业链供应链波动等问题,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上线下结合与平台企业在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等领域的综合优势,迅速激发平台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等方面的价值集成与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开展精准服务。
“工业互联网具备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功能,能够有效实现资源调度优化和精准决策。”“疫情的倒逼,让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得到了最为直观的呈现”。一时间里,“科技抗疫”“平台抗疫”“数字技术抗疫”“智能抗疫”“云抗疫”此起彼伏、紧锣密鼓,工业互联网以数字先进技术应用、平台运营管理便利,融商业互联、工业互联、产业互联于一“平台”,竭力支撑防疫抗疫之医疗用品保障、物资生产调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企业复工复产、物资采销流通,以及工作生活线上化云端化等,使“供需对接更精准、生产过程少接触、线上业态更多样、监测服务更高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及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彰显了工业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展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突发事件和应急环境下的能量及重大价值。
1.助力医疗应急保障。
由于疫情暴发突然、又处于春节长假期间,迅速呈扩散态势,形势异常严峻。一方面,防疫物资紧缺、医用资源告急、社会需求庞大;另一方面,医疗物资生产流通急需“战时”管控,资源配置亟待精准优化,这充分考验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应急管理与综合治理保障能力。“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对此,工业互联网企业及平台急抗疫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办企业之所需、解社会之所难,结合实际在平台上开辟防疫抗疫与复工复产专区,争分夺秒研究提供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端到端全流程生产供应调配解决方案等,全力投入战“疫”支撑保障及服务。
例如,有的企业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携手,快速开发智慧医疗平台、医药物资供保系统等,打通政府、医院、百姓、药企之间连接,实时监测医药物资产业链供应链流通链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应急响应决策、精准分析调度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优供给、促生产、畅运销、保能效。有的企业快速构建医药物资生产企业与原材料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供需通道,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产线咨询、工艺指导、产能提升等服务,帮助生产企业在应急状态下对接资源,找材料、补设备、用专家、提产能,促进复工达产、扩产增量。有的利用自身技术积淀,快速研发集成测温装备等相关设备投放市场,直接服务社会开展疫情防控。
2.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下的复工复产更是一场特殊又艰巨的“重大战役”,等不得拖不得也慢不起。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务必统筹做好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及经济发展等工作,这“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面对挑战,工业互联网企业及平台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一手为社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在短时间内助力企业及社会实现能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装上经营生产“助推器”。有的企业紧扣需求,加强靶向出击、精准施策,强化云联通、云共享、云协作、云生态建设,做实云订单、云流通、云应标、云服务支撑,帮助企业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使信息联得上、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保障人财物信息有序流动、产供销贸用环节有效贯通。有的平台通过在线上和云端汇聚云设计、云仿真、云排产、云检测等研发生产过程应用,方便企业取用。有的国际云平台开发“一键跨境”功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跨境业务出海解决方案。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该组织先后征集到几百款工业APP,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疫情防控。
3.助长新的发展模式。
疫情是一柄“双刃剑”。这次重大疫情,一方面对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云经济”时代的到来,“云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发展使“云”迅速进入政府、企业及百姓日常工作生活。一些工业互联网企业敏锐捕捉到社会释放出来的新需求新商机,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平台资源汇聚功能及应用优势,主动助推“线上”“远程”“云化”等理念落地实现,打造诸如云办公、云管理、云培训、云研发、云制造、云物流、云营销等丰富多样的“云方案”“云产品”“云应用”“云服务”,构建形成“现场办公不聚集、居家工作全覆盖,远程管控便捷高效、云端供给在线协同”的新状态新模式,这种“因需而创、动态组织”的开放式创新,为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面临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及新的挑战
互联网向产业领域、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深度拓展,这是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路径要求。在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大环境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一方面发现并正在满足大量来自社会的新需求新期盼,另一方面注意从不同角度反思工业互联网在战略谋划、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安全保障、模式创新、生态构建中的短板及努力方向。“从长期看疫情将会进一步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工业互联网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要“打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引导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在防疫抗疫斗争中,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支持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着“新基建”提速,工业互联网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风口期”。据专家预测,工业互联网未来三年“有望实现14%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2.疫情给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带来新挑战。
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创新创业及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提升产业融合创新水平、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如相关资深专家指出的:目前产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缺乏清晰的认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核心功能、应用价值仍不明确,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对平台应用还持观望态度,平台发展的市场牵引力不强。但我们坚信,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不可改变的大势,它对工业及产业发展必定产生“革命性变革”。
经过疫情及防疫抗疫“实战”检验及锻炼,也反映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且挑战多挑战新、难以应对的现实局面。这要求工业互联网企业继续保持敢为人先、奋力爬坡过坎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持续提高平台的整体支撑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应用示范能力和生态建设能力。
一是专业服务能力需再提升。专业特质及专业化服务能力,是工业互联网安身立命的本质要求。这需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回答好事关工业互联网初心使命的核心问题,解决好市场信任及生态建设的现实问题,凸显工业互联网本身的专业特征、价值内核与综合服务实力。
二是平台建用需再强化。平台“建”“用”相辅相成,“建”是为了“用”,“用”既验证“建”又推动“建”。一些工业互联网企业过去热衷于建平台、堆功能,但从用户的角度看,平台建得不够实、用得不够深。社会上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也基本停留在智能化改造、“工业淘宝”等浅层次。通过这次疫情,人们对工业互联网有了许多新认识新体验,应用需求持续增长。
三是互联互通需再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00多个,各自在擅长的生产环节、领域、行业、区域内开展探索实践,在应对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平台间缺乏有效协同,“孤岛”现象不容忽视。
四是数据共享需再加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可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防疫抗疫中,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关供保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为落实供需精准对接及资源调配提供了基础支撑。但疫情结束后平台各方是否还有数据资源共享的行动意愿,有待进一步观察。
五是生态建设需再强化。能否构建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关系,形成稳定有序循环的生态圈,是影响工业互联网成败的重要因素。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始终重视信任机制、利益机制建设,持续把各方面关系维护好。
六是商业模式需再优化。商业模式被誉为“商业的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要么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商业模式,要么还需要在更宏大的网络及市场空间继续完善并深入探求构建商业模式。
3.社会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有着新期待。
数字经济时代,一切可数字化的事物将获得互联,数据、资源实现自由流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创造出许多商机。这次防疫抗疫斗争也告诉大家,我们处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前夜,数字经济时代也是“云经济”时代,“云”已实实在在走进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据摩根士丹利公司最新调查显示,疫情将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服务、IoT、远程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认为,“在高强度抗疫的状态下复工复产、创新发展,全球的经济社会、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产业格局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甚至我们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也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事实就是如此,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突破及融合发展,不仅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新希望。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变革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很可能成为工业互联网爆发的重要节点”,以云端在线工作方式取代传统的面对面工作方式,以智能化生产线取代大批量手工生产方式将会快速实现。
三、把握后疫情时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本身是涉及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探索挖掘工业互联网内在价值及发展规律的深入过程。防疫抗疫斗争中,工业互联网企业展示了平台作为数据信息联接者、资源能力撮合者、开放生态塑造者、市场模式创造者、云端产品提供者的角色及重要价值,也促使社会普遍加深了对工业互联网及平台的理解了解,为自身创新发展再次赢得了良好机遇,也将促使平台企业进一步增内力、强内功、固根本。那么,后疫情时期如何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呢?
1.抢抓政策及市场机遇,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规律研究。
从政策机遇看。近些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一直很好,国家、行业及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力度都非常大。比如,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提速作用。工信部于去年11月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提出将5G网络优势与工业互联网结合起来,高质量推进两者融合创新;今年3月又按照党中央部署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的六方面20项措施。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启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国资委也提出加大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布局,支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地方政府积极跟进,纷纷出台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系列政策措施。对此,业界认为这又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春天”。
从市场机遇看。面对疫情,工业互联网企业自己建用平台、完善平台,与社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使用、体验交织在一起,带来了工业互联网提速创新发展的需求“增量”。高红卫认为,“这次战‘疫’加速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的变革,广大百姓和企业前所未有地体会到在‘线上’进行生产生活的价值。”疫情倒逼企业不再犹豫等待,“不得不去了解、使用相关的云平台服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消费者由线下转向线上。
面对宝贵的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及新的挑战,工业互联网企业应“顾后、瞻前”,在加强前期工作盘点总结及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狠抓发展战略研究及工作研究,进一步厘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战略及价值机理的研究。人们现在对工业互联网的基本认识是: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这个数字经济时代极为重要、极具价值的网络“平台”,其本质在于实现工业及产业领域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此次疫情凸显了“应急保障”“云化发展”“线上服务”“融通共享”等应用实践要求,彰显了工业互联网在商业互联、工业互联、产业互联方面的综合需求。这将丰富人们对工业互联网价值机理及内在规律的认知与解读,更需要大家加强实践探索思考。
二是加强“新基建”战略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影响的研究。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部分,“新基建”又是一个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有机整体。尤其是工业互联网与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被称为“数字基础设施”,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服务新产业,肩负着复苏经济、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要使命,加快“新基建”整体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着力狠抓工信部“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六方面20项措施落地实施的研究;又要做好工业互联网与“新基建”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体系化发展的总体研究,积极开展相关项目申报,努力拓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新成效;也要做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发展的研究,助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要素在“传统基建”中的应用,促进“传统基建”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三是加强社会需求倍增与平台供给能力相对不足矛盾的研究。疫情期间,社会基于对工业互联网使用、对平台期待而形成的显性需求与潜在需求均获得快速增长,给平台供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因“增长”带来了新挑战新压力。这对每家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可能是平台择优汰劣的调整期,也可能是生存发展的“分水岭”。总体而言,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尚缺乏大规模应用、缺乏开放合作生态、专业深耕能力不足,以致供给保障服务能力明显不够。必须加强需求激增与供给能力不匹配不适应问题的研究,尤其要加强技术融合、产品体系、业务创新、市场对接、应用示范、开放生态、平战切换、快响保障等能力建设的研究及价值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同时做好投融资、业财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服务决策参考,满足用户需求。
2.坚持价值导向,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誉为新工业的“操作系统”,是工业互联网最关键最具价值的“核心产品”和业务赋能的“核心载体”,是连接工业全要素、优化资源能力配置的“枢纽”与“大脑”。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处在规模化扩张与产业生态构建的“战略窗口期”。过去几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但平台在技术、产业、应用、标准等体系建设上还面临诸多挑战,在应用深耕、价值创造等方面还需继续破局、深入用力。经历疫情大考,平台建设及其价值赋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进一步凸现出来。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加大补短板、拓长板、抓创新、重实施力度,找准平台建设运营、技术产品研发、场景应用深耕、区域落地推广的发力点,着力打造管用好用增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是把平台建成增值赋能的“价值平台”。考察当前网络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平台正在重构价值创造和价值消费,价值以不断变化的开放网络形式创造出来,工业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价值传导,更体现在价值创造上。平台是平台型企业的“命根子”,平台价值必须由需求来定义、实践来检验、用户来认可,唯有深扎根、重实践,敢于面向市场、心中装着用户,富于价值创造力、增值牵引力的开放平台,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由于受探索阶段及视野局限,以及理论研究、实践积累、规律把握等不够等影响,许多平台以“信息平台”形式而存在,平台内部功能模块的设计研发、耦合协同亟待加强,动态迭代开发、价值共创共享尚有巨大空间。从现实需求及长远发展而言,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等都需依托平台来实现。让平台“长出”高价值业务、“生出”高品质功能,加速将“信息平台”迭代提升为“价值平台”,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要加大平台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强5G工业应用、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等应用技术研发,尽快突破一大批工业互联网与其他“新基建”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夯实平台价值赋能及智慧服务、增值服务的技术基础。要加大平台产品研发及平台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力度,力推平台关键软硬件产品研发,加强产品实践应用及产品系列化体系化发展,打造一大批能够满足显性及潜在需求、可配置可裁剪、可复制可推广的功能模块化产品,形成高水平高能量高价值的产品体系及解决方案体系。
近年来,航天科工旗下的航天云网倾力研发的“脑舱室站金”等系统级工业应用产品,已由企业内向企业外持续加强应用示范,为持续提升平台创新应用水平、产品资源供给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要加大开发者社区建设力度,从内外兼修角度培育一批能够引领技术、功能、模式快速迭代的杀手级应用,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及高可靠高效能应用需求提供强劲支撑。同时,要加大平台研发队伍建设力度,在平台建设实战中锤炼一支既具有战略眼光、又具有丰富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经验、又具有平台运营管理及价值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二是把平台建成协同共享的“融通平台”。融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互联网为融通的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广阔舞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融通发展,可以将工业及产业领域分散隐形的资源、能力、技术等要素充分挖掘出来,快速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与资源能力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做到绿色发展。经过努力,目前我国能力多样、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逐渐成型,具备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数量大幅增加,但平台“孤岛”现象突出,加快融通理念走向实践、形成平台间立体式融通是平台发展之必然走势。
一方面,平台内要大力推进融通资源、融通数据和融通应用等工作。以产业链而言,从数据安全或商业秘密考虑,打通政府、企业、平台相互间的资源链、数据链、应用链很不容易,但从大势来看,再难也必须持续推进这项工作。当然,平台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大数据“采淀淘用管”权限界定新模式,构建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及生态。以企业平台而言,对自身构建的若干区域平台、园区平台等,要切实解决好“统并串”问题,防止“散小弱”,形成平台综合实力及合力。
另一方面,平台间要加大资源融通、数据融通和应用融通力度。从长远讲,建设平台就是要打造社会中多平台互相连接、相互套嵌的“平台体系”,这是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发展使然。只有促使各类平台互联互通互融、共建共创共享共赢,才能打破平台主体的利益藩篱分割,打破时空对共享数据信息、优化配置资源能力的障碍及限制,真正实现数据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源流、资金流、人才流等在平台的畅通流动。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多家中央企业参与建设的“央企融通平台”不失为非常重要的探索实践。
三是把平台建成应急高效的“智慧平台”。从本质而言,快速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该是工业互联网本身具备的核心能力,也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工业互联网从制造业领域向经济社会多领域扩张渗透,构建用户需求深度挖掘、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及时满足的功能产品及服务,成为了网络平台建设及创新体系建设的要义。防疫抗疫斗争中,平台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平台建设的成熟度不足、平台之间互通不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程度还不高,也影响了应急状态下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此,工业互联网企业需立足敏捷、快响、智慧、高效等原则,从横向与纵向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网络与实体结合入手,打造智慧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平台的快速响应和应急保障能力。要积极借势借能、借智借力,着力构建应对复杂局面的数字信息“图景”,如连接战略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数字全景图、产业链流通链地域分布图、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图等,实现应急物资可快速动员生产、现场可实时动态监管、产能可精准预测调控、产品可全程跟踪追溯,从而帮助平台能够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及特殊情况。
3.坚持需求牵引,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开发。
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网络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几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坚持建平台与用平台“双驱动”、建生态与补短板“两手抓”,在优化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企业运营管理决策、配置协同社会生产资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典型场景及应用示范。目前,基于平台的新应用新模式持续孕育演化,相较于“成熟”平台标准和用户需求,平台专业深耕能力、接受市场考验还很不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及个性化选择,平台应用示范的规模、深度及规范需继续加强,必须通过大力培育网络平台供给侧能力优势,强化专业场景应用。
一是推进“平台有什么”向“用户要什么”转变。这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强化需求导向和用户思维。用户即需求,痛点难点即努力方向,“能够吸引用户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体验都是通过产品与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及用户自身的使用体验构建而成的。平台有什么,不能单纯凭平台研发及管理运营者的丰富想象,高红卫告诫大家,“以高度集成和技术浓缩的产品直接面对市场,用户难以消化。”平台上之“有”,必须源自用户内心、源自其内在需求,依靠精准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定义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平台用户研究,毕竟工业互联网的用户与商业互联网的“自由个体”是完全不同的。对平台来说,需求是什么、在哪里,这是根本问题。比如,对工业企业而言,监控生产流通、提质降耗增效、省钱赚钱生钱是主要诉求;对疫情中急需复工复产的企业来讲,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帮助解决用工紧缺等痛点难点是最大需求。因此,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紧紧围绕“需求”与“体验”,加速开发完善平台功能,搭建起供需两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桥梁”,构建好丰富多样、不同特色、动态迭代的场景应用,通过“应用”打通与用户之间的技术及业务沟通渠道最后一公里,在持续兑现满足需求、友好体验、增加黏性中实现平台价值,提升平台成熟度。
二是推动以平台之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本身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途径,通过平台把工业全要素连接起来、能力协同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积极参与“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
要紧紧抓住设备“上云上平台”,加强哑岗位哑设备哑企业“三哑”改造治理,推动设备泛在互联、数据汇聚共享、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制造能力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助力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要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云端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云端企业运营管理优化、云端工业现场生产过程优化、云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优化,促进大企业通过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促进中小企业通过平台将自身需求及制造能力向外开放。对此,高红卫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路,“通过找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研究云端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实施方案、快速完成解决方案的迭代优化、继续坚定在云端实施优化方案的‘五步法’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以平台之力加快“云产业”发展。云化服务、应用创新是辨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特征之一。防疫抗疫斗争中,生产作业“免接触”、生产要素远程调度、生产服务快速上云等成为新方向新时尚。国家一再强调支持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和深化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及场景,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在线工作方式。工业互联网企业要紧紧抓住被称为“‘云产业’爆发式成长元年”的重大机遇,深刻认识“新基建”对“云产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聚焦云政务、云商务、云制造、云协同、云办公、云管理等,加快平台产品研发及应用场景建设。比如,航天云网公司提供的员工在线、产品在线、资源在线、管理在线的数字化“云服务”解决方案,在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4.坚持协同创新,深化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
生态培育涵养是保证工业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新的生态业态。“平台模式让企业跨界协同,增强了共享和整体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并打造了广阔的生态圈,带来整合与想象的巨大空间。”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通过改善环境、完善服务,加强资源能力聚集、促进横向纵向协作、深化内外各方合作,形成网络平台持续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
一是在成长发展中深化生态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建设和维护,比自然界的生态链、生态圈的养护更丰富更复杂。若把网络平台比喻成一条“鱼”,那么生态体系就宛如养鱼的“蓄水池”。如何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构建、优化完善平台生态,是平台构建者必须始终面对的挑战。
工业互联网企业及平台能否获得成功,其生态体系能否持续保持共生、共同进化和协同发展,用户能否持续保持“黏性”,也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工业互联网企业必须针对平台建设整体处在探索阶段的事实,从不同角度积极推进多类主体成为产业资源的整合者与应用生态的构建者,完善平台功能,提升平台竞争力。
比如,要加强与政府和大客户沟通互动,争取政策及发展红利;引导专业技术企业参与平台建设,提供关键技术能力,使之成为平台关键能力的共同打造者;引导软件提供商,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入驻,实现其产品平台化迁移部署,使之成为平台应用创新的同盟军。针对平台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生态体系构建能力薄弱等问题,纵向以技术与应用为核心,横向以业务需求为核心,汇聚各相关领域合作伙伴,拓展业务边界,融入其他生态链平台。以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核心,集聚工业企业、上下游企业、终端用户、平台企业、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探索建立多种协同演化的商业合作机制及模式。通过“研产供销服”,构建云制造生态,推动区域性协作经济发展。总之,平台生态体系建设是立体的、动态的、持续的、迭代的,只有放眼世界、着眼市场、开放心态,紧盯政府、用户、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才能构建起富有蓬勃生机、不断迭代演化的生态体系。
二是在实践创新中加强商业模式探索。平台模式本身是当下最重要最火爆的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核心的是要理清楚定位与价值、平台与业务、盈利与用户、生态与发展等关系。过去几年,工业互联网企业在探索商业模式上,形成了普惠免费、个性收费等共识,形成了诸如资源占用量计价模式、全生命周期运维模式、许可订阅服务模式、生产即服务模式、用户共生模式等“阶段性”模式,但商业模式总体处于探索“混沌期”,许多企业还谈不上有商业模式,更没有适应平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模式、或者对平台企业具有普适性的模式。因此,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发展模式的探索将是艰苦的持续过程。
从理论上讲,工业互联网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过程中应认真厘清并思考:重要伙伴上,谁能帮我;关键业务上,我要做什么;核心资源上,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主张上,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关系上,怎么与用户打交道;渠道通路上,怎么方便用户找到;用户细分上,要解决谁的问题;成本结构上,我要付出什么;收入来源上,我能得到什么,等等。从实践探索看,目前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催生,总与政府和大客户支持下的系统集成分不开,与中小企业参与下的产品推广应用分不开,与平台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形成、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体系建设、区域布局与市场开发、新业务新技术融合创新、新生态体系构建等宏大实践分不开,总是在这些重要的实践活动中诞生、创造和迭代。“商业模式创新更具系统性和持久性,它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工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既需内力也要外力,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探索与理论提炼的结果,必须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商业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之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安晓鹏.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3]唐·泰普斯科特.数据时代的经济学:对网络智能时代机遇和风险的再思考[M].毕崇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