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新基建”来临,物联网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0-04-02 08:3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关键词:新基建物联网

导读:自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列为经济建设重点任务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7次中央会议强调加快新基建部署。物联网作为新基建中实现万物互联和智能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激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催化剂。

自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列为经济建设重点任务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7次中央会议强调加快新基建部署。物联网作为新基建中实现万物互联和智能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激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催化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旺盛,5G商用解决了长久以来制约物联网发展的网络连接瓶颈,在政策加持下,物联网必将在新基建的浪潮中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疫情期间物联网大显身手

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时期,物联网在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我国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方位硬核支撑疫情防控。在社区管理方面,人脸识别、热成像测温等在社区人员身份识别、“无接触式”体温筛查及门禁无人化管理方面得到普遍应用;手机APP实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并协助业主遥控“无接触”乘坐电梯;智能摄像头高效协助小区人员管理,对人员聚集等违规行为实时监控并预警。在人流管控方面,车牌智能识别、红外测温等技术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卡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大量投入使用,大幅提高排查效率;无人机巡查、高空喊话在城区、乡村疫情防控中灵活应用,成为亮点。在医疗救治方面,定位标签在医护人员、患者、医疗设备上得到应用,不仅实现了对活动位置、运行轨迹的实时监测和越界预警,还为患者提供了一键呼叫功能,提高了医疗救治、患者管理效率。

多环节高效助力复工复产。在物流环节,物流信息自动匹配与智能拼单,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司机端与用户端实时查看订单物流信息,及时掌握生产类物资运送情况;最后一公里仓储设施+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有效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造成交叉感染。在生产环节,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机械臂、AGV智能车等生产设备和智能装备高度互联,构建无人化生产线,可显著缓解疫情期间人员到岗不足的压力;将生产工艺、生产动态的实时数据与云平台打通,可对生产线可视化远程操作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在运维环节,智能摄像头与物联网终端实时采集生产设备数据和现场监控画面并上传平台,工作人员使用工业APP即可实时掌握设备状态与生产现场情况,远程把握生产进度,并对事故进行监测和预警;灵活运用巡检机器人,对能源管线,电力机房、工厂内生产、消防设备等进行巡检管理,可实现远程运维。

二、物联网全面爆发机遇来临

产业端,5G商用与多种技术融合创新为物联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G是名副其实的物联网成就者,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5G用于人与人通讯的只占到20%,80%可能将用于物联网”。当前,5G商用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底全国5G基站数量达到13万个,预计2020年底将超过80万个。同时,5G、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互促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将促进物联网朝着万物智联、云边协同、智能决策方向发展,既可满足自动驾驶、工业精准控制等低时延、高可靠类应用场景需求,又可满足智慧安防、智慧水务、城市管网监测等对时延不敏感类应用场景需求。

需求端,多重驱动力叠加激发物联网发展新动能。物联网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三大特征,是传统领域智能化转型、信息消费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传统领域智能化转型成为政府、行业、学术界关注焦点,央地政策迭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推动智慧交通、智慧水利、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城市等建设提速;信息消费在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的浪潮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零售、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共享经济等信息消费领域迅速崛起。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在新冠疫情的催生下,迅速壮大,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无接触购物等模式创新成为引领大众消费新趋势并加快普及。这些领域的高速发展需求,将牵引着物联感知终端规模部署,为物联网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政策端,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新基建激发行业发展热情。近期,中央部委和各省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基建的决策部署,支持物联网等新基建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通知》,明确了5G+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建设量化指标要求。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开展新型基础设施相关规划或研究,并陆续发布了各类政策文件,如上海市制定了《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深圳市印发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北京市印发了《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重庆市发布了《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指导意见》等,均将物联网列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伴随着全国各省2020年投资计划的公布,5G、物联网等“新基建”成为投资新亮点。

三、物联网发展展望

产业、需求、政策等多层面发力,为物联网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物联网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万物互联将逐渐成为现实,预计未来几年联网终端设施数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310亿个,2025年将增长至740亿个。中国是比较大的物联网连接市场,占比将近全球30%。

消费物联网进入大普及阶段。在消费物联网中,基于Wi-Fi、蓝牙、Zigbee、Z-Wave等短程连接技术的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应用成为主力。其中,消费电子产品日益丰富,以TWS耳机、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等为代表的各类“电子+”产品将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健康等方方面面,成为继手机之后新的生活必需品,带动消费电子新一轮高速增长。根据相关预测,2024年我国仅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量就将达到1.4亿台,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智能家居正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将步入快速发展、加速普及阶段,相关智能产品朝着更多更深层次延伸,渗透到家庭娱乐、家居控制、安防消防等领域,加速全场景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据相关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将达到2.8亿台,智慧家庭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美元,增长空间广阔。

智慧城市物联网进入大发展阶段。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智慧城市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步明晰,这使得智慧城市物联网规模建设成为可能。当前,在政策、技术、需求等多重推动下,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未来以智慧杆塔为重要依托的视频监控、车路协同、环境感知、应急呼叫、信息发布等智慧城市各领域感知设施将面临大规模部署,城市部件将加速标签化、感知化、智能化改造,共同组成城市的“神经传导系统”,推动城市治理迈入数字孪生时代、使得公共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同时,还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预期,以智慧交通为例,感知设施部署涉及城市路口、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三种场景,以全国各大城市25万个交通路口计算,仅此部分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000亿元。

生产性物联网进入大跨越阶段。工业物联网将深入车间、产线、设备,构建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柔性生产与智能服务全面落地。据GSMA估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达138亿,其中中国占65%,市场规模巨大;农业物联网将渗透农业品投入、种植、养殖、加工等全过程,创建智慧化农业新模式,助力精准投料、灾瘟智能防控等应用遍地开花。据农业部预计,2020年我国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将达17%,未来增长空间依旧广阔;电力物联网将打通发电、输电、配电、储能与用电等电力系统全环节,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促进配电自动化与智能无人巡检等应用加速普及。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2025年我国电力物联网接入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只,到2030年将超过20亿只。海量的终端设施接入需求旺盛,生产性物联网腾飞在即。

四、发展建议

1、加强统筹协调

在物联网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设施建设、支撑服务等方面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统筹协作。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各领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严重,导致物联网发展呈现出散部署、浅应用状态,应进行横向整合,促进感知终端朝着单体多能满足多行业应用方向发展,加强感知设施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

2、完善标准体系

物联网标准规范是物联网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条件,物联网具有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的特点,必须建立健全物联网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物联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协调发展。加强编码标识、数据、接口、信息安全等各领域物联网应用标准制定。特别是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都需要进行全国性、跨地区联网运营,从平台侧到终端侧涉及身份标识、边缘计算、平台数据等一系列的行业层面、全国层面的标准统一。我国要争取尽快形成“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以国家和行业标准指引行业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

物联网很多领域的商业模式还在积极探索阶段,产业链的界限和分工也不明确,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建立健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物联网相关检测、认证、评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或部门可以成立政府专项资金,建立引导社会资本积极进入的多元化市场机制。特别是要抓住当前5G发展风口,在一些重点领域开展基于5G+物联网的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