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 AI 硬件落地,为安防运维行业创造出新的机遇。
自国家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发展智慧城市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安防作为智慧城市布局的重要一环,对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 AI 硬件落地,为安防运维行业创造出新的机遇。
AI 打造安防新时代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利用 AI 技术为场景赋能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基于安防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AI+安防”具有规模化落地的基础。
当前处在数据大爆发的时代,象征着城市安防“天眼”的摄像头正在井喷式增长,为 AI 技术参与安防建设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数据,因此,“AI+安防”在数据层面有很高的匹配度,由于 AI 技术对于数据有着很高的依赖,安防行业可以说是 AI 技术最适合的训练场之一。
除了人工智能对安防的青睐之外,国家在政策上也鼓励以 AI 技术推动传统安防进行产业化升级,以满足人们对于安防产品智能化的需求。
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智能安防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重点,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 5G 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产业升级中的应用,以全面推动安防行业朝着智能化、数据化、自动化的方向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为“AI+安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 年的安防企业收入将达到 8000 亿元,并且预测 2022 年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在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都普遍利好的情况下,”AI+安防”俨然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产业升级意味着新的市场,AI 安防业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使互联网企业垂涎欲滴,无论是谁都希望能搭上“AI+安防”这趟快车。
华为借 AI 偷袭安防
当前传统安防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 AI 技术和 5G 技术为主导的创新背景下,掌握技术的企业将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华为便是“AI+安防”赛道的玩家之一。
一方面,以华为云计算为基础,为搭建 AI 安防生态提供技术支持,其推出的好望商城和好望 APP 为 AI 安防产品智能化硬件打造了良好的线上平台,以及通过构建智能视频云平台,实现云平台之间的协同,丰富了端对端的产品解决方案。
早在 2012 年蛰伏于安防行业的华为很清楚,AI 安防要做的是通过技术解决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想要在 AI 安防的赛道上领先,首先需要构建完整的智能化生态,华为 AI 安防的云端平台是智能化硬件落地的基础,也为华为“新分销 3.0”战略打开了 B 端的市场。
另一方面,好的 AI 安防平台还需要以智能安防硬件为载体,早在今年 2 月,华为将智能安防部门改名为“华为 HoloSens 机器视觉”,专注于智能视觉产品的研发,华为率先在机器视觉上布局,可以看出华为做智能安防硬件的野心。
在算法和芯片加持下的智能摄像头可能是 AI 安防硬件市场的竞争焦点,只有实现硬件落地,华为才能真正实现生态闭环。目前,华为推出的 NVR800 系列 AI 安防硬件产品在视觉算法的加持下,拥有人脸对比、行为分析、一键云端等功能,正在为华为打开智能安防硬件的市场。
华为希望通过打造高性价比的 AI 安防硬件产品、帮助分销市场实现规模化,离不开 AI 算法的加持,而华为在视觉算法上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安防硬件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销售的利润空间。
安防赛道:海康威视、BAT 都不可小觑
华为加入 AI 安防市场能够加快 AI 在安防领域的落地速度,推动传统安防行业走向智能化,从而开辟出新的蓝海。但是,华为作为 AI 安防的后起之秀,想要瓜分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一方面,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老牌安防巨头深耕安防行业多年,早已占据安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除了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之外,还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运营经验,并且近几年海康威视、大华等传统安防企业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已经抢先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稳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
据了解,2017 年海康威视提出 AI Cloud 概念之后,不断加强 AI 安防领域的技术投入,在 2018 年已经实现 AI Cloud 平台的搭建和 AI 安防产品的落地,目前,海康威视在 AI 安防领域的前、中、后端已经基本实现业务全覆盖。同时,不满足于 B 端和 G 端市场的海康威视正在入侵 C 端市场,逐步完善 AI 安防硬件版图。
华为以 AI 切入安防市场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想要占领 AI 安防的市场,免不了与老牌安防巨头正面交锋,固有的安防市场已经被老牌企业瓜分得所剩无几,华为能分到的“羹”少得可怜,加上老牌安防巨头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出坚实的产业壁垒,华为想要正面突破十分困难。
除了老牌巨头的威胁,BAT 也是 AI 安防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在 AI 这条赛道上与华为并驾齐驱。
一方面,BAT 三巨头都拥有 AI 安防所需要的算法平台,依靠各自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为 AI 安防的线上和线下安防场景提供 AI 技术支持。在技术上不逊色于华为。
另一方面,阿里主要致力建设“城市大脑”,深入探索 AI 安防垂直领域的应用,以及构建智能安防生态。腾讯和百度则是希望早一步实现 AI 安防硬件落地,确保自身在 AI 安防硬件市场取得领先。无论华为想从哪条赛道切入 AI 安防都将面临劲敌。
华为更名“机器视觉”或许是清楚与其想着从老牌安防企业那里虎口拔牙,不如利用 AI 技术扩充 AI 安防的边界,寻找新的市场。但是,BAT 三巨头的持续加码让华为腹背受敌,现在技术上拉不开差距,竞争陷入僵局的华为,境地可能十分尴尬。
5G“安全带”护航
AI 安防对一般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门槛,预计在很长时间里,市场竞争的焦点可能都会集中在拥有自建算法平台能力的企业,在华为云计算的支持之下,华为与巨头之间在云端的差距并不会太大,但是与老牌安企根深蒂固的布局相比,华为还略逊一筹。
为了防止在 AI 安防市场被“边缘化”,华为可能需要加快建设 AI 安防的产品矩阵,利用 5G 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构建 5G 为主导的 AI 安防“护城河”。
AI 安防的市场对数据的依赖度很高,华为想要在老牌安防企业和 BAT 三巨头的夹击之下“突围”,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力量,基于可视化数据处理的需要,在 5G 技术上独占鳌头的华为,未来或许会通过 5G 技术为自身的 AI 安防生态提供高速宽带支持,加强 AI 安防对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并且借助 5G 技术实现安防全面升级和盲点全覆盖,提高自身在 AI 安防市场里的竞争力。
目前来说,AI 安防的市场主要集中在 B 端和 G 端,并且市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偏向同质化,也许在 5G 技术具有领先地位的华为可以在 C 端市场寻找到更多商业可能性。通过 5G 技术提供更加丰富的 AI 安防产品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华为差异化战略弯道超车的致胜法宝。
综合上述,入局 AI 安防是华为在多元化战略上的重要尝试,可是 AI 安防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面对强大的老牌安防企业,华为短时间可能很难打开局面。
另外,旗鼓相当的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加大了华为探索新市场的难度,目前华为最强的突围武器可能是 5G 技术,但是,未来 5G 技术是否能够帮助华为打开局面,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