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的下一根灯杆,何必只是一根灯杆
当我们在说智慧路灯的时候
实际上
我们也在说智慧灯杆
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智慧灯杆建设情况如何?
据悉,早在2018年我国智慧灯杆建设规模达到6500根,此时整体市场规模还较小。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地推进及5G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灯杆作为5G微基站的天然搭配,这两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未来还将会实现突破式增长。
我国智慧灯杆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OFweek产业研究
那产业链发展如何?
提到智慧灯杆产业链,其组成可谓是鱼龙混杂,布局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打着"智慧灯杆"名号的企业不下400-500家。但是,真正有实际产品、能落地实施做出业绩的智慧灯杆企业数量从2015年寥寥数家发展到了如今约有近百家。
目前进入智慧灯杆领域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路灯企业、路灯杆企业、控制系统类企业以及通讯类企业,生态链上各类相关企业积极跨界,瓜分智慧灯杆发展的红利。智慧灯杆领域未来可能吸引更多领域的企业跨界布局,企业类型更加多样化,如显示屏企业、充电桩企业等。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在政策持续优化助推行业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建设且相关应用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有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规模已超200亿元,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灯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未来智慧灯杆的市场规模也将带来突破更高的限制。
虽说智慧灯杆的未来一片明朗,但是就当下而言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不够完善。各地方政策多以部门规章为主,法律地位较低,法律效力不强,条文内容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在实际应用中参照性不高。
缺乏资金来源,不能满足智慧灯杆全面建设。智慧灯杆建设周期长,预期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项目风险度高,自行融资难以成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企业对智慧灯杆的投入保持谨慎态度,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应用场景有限,智慧灯杆并未适用所有场景。智慧灯杆整合了多种技术,然而这些功能对于行人来说并非刚需,因此主流道路上根本无法容载现有概念下设计出来的智慧灯杆,其应用更多的是景观类应用场景下。
市场需求不明确,对各功能模块需求不一致。一个项目中可能只需要几根包含所有功能的智慧灯杆,其余的灯杆只是集成了照明加部分功能模块。这无形中也给智慧灯杆建设提高了一点点难度。
智慧灯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智慧灯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在平台应用方面兼容性和通用性仍存在不足,客户在选择智慧灯杆时也难以进行衡量。
建设运营模式不明晰,各部门缺乏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资源的互通性几乎是所有行业的通病,智慧灯杆也不例外。由于智慧灯杆方案中涉及气象、交通、城市建设、广告管理等不同领域,而这些领域在国内隶属于不同机构和部门管理,因此导致牵头部门、建设部门和运营部门不明确,从而产生了提高了沟通协调的难度与成本。
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情况不明朗。智慧灯杆按照功能的不同,其制造的价格也是大不相同的,这不管是对于政府也好或者对于厂商也罢,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目前这种商业模式不清晰和盈利模式不明确的状态下,贸然进行大规模铺设会增加政府的债务风险。
"新基建"背景下,智慧灯杆的未来
智慧概念早在2008年就已经得到明显的认可和确定推进的意图。但是"慢热"的智慧灯杆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2020年,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政策,多地按下了5G基站建设的快进键。智慧灯杆作为当前5G基站部署可行性、性价比最高的优质载体,得到了多地政策的大力推进各地政府机构也都认为 "一杆多用"将有效推动城市杆体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发展智慧城市打下基础。除了与5G基站以外,还与"新基建"中的不少领域息息相关,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车联网等。
不可否认,智慧灯杆已然成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天然的搭载平台。智慧灯杆将是城市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入口,千亿市场正在等待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