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基于生物识别防伪性能 金融闪付前景广阔

2020-12-04 10:35 智能制造网

导读:生物识别的支付方式就因便捷和安全两大优势,近几年广受年轻群体欢迎。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是“帐号+密码”或验证身份通过动态端口标记等,在某种程度上用户的密码有可能会丢失或被盗窃。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后,这一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生物识别的防伪性能、不易伪造或被盗特点,正好契合金融领域安全、高效、智能的需求。

据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一份新报告发现,到2024年,生物识别身份验证将用于确保价值2.5万亿美元(2.2万亿欧元)的移动支付交易,比预计将进行交易的2280亿美元(205万亿欧元)增加近1000%。在如此巨大的风口到来之前,金融机构就已经展开了布局。

早在2016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4.0版本,该版本具有“刷险”转账的功能,客户用视频对接远程坐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然后即可在线办理20万~100万元的大额转账业务。

2016年9月,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推出虹膜支付的功能,主要应用于便民交费、手机银行话费充值、商城支付等场景。与此同时,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龙支付”也相继推出了“声纹取款”和“刷脸取款”两项业务,客户通过人脸识别或者声纹识别登录手机银行客户端就能够进行业务操作。

而在2016年,中国银联就银联卡受理终端和创新支付标准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公布了《银联卡销售点(POS)终端技术规范》(修订)、《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修订)和《中国银联生物认证技术指引》((新编)三大标准规范。这些规范的制定,为通过指纹识别方式支付汇款等提供了更多指引。

此外,2019年12月,福建省(龙岩)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首发暨社会保障卡“一卡(码)通”启动仪式,在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前举行。新一代社保卡在原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所有功能应用基础上,增加了非接触读卡用卡功能,持卡人使用更方便;在功能拓展上,增加了生物特征识别功能,支持金融闪付等功能,芯片容量也更大,将提升在人社部门领域应用、金融应用和其他政务领域应用的服务能力。

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几乎可以说是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其核心要点是将用户的便捷和支付的安全创新性的进行融合。具体来件,生物识别在最大程度上开放了移动金融的服务类别。

在此之前,移动金融一直受限于第三方认证载体(令牌、U盾等)以及非面对面身份认证难题,其服务范围也仅仅为转账、自助取款等,即便用户更改银行开户电话号码也需要致电或者前往网点。而入籍你,各大银行都在尝试远程自助开户、自助开卡、远程贷款、信用卡自助申领与激活等,而这些都少不了生物识别进行远程身份认证。

在生物识别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优秀的科技企业参与。著名的指纹识别方案商包括AuthenTec、Synaptics新思、Fingerprint Cards AB(FPC)等,提起人脸识别自然不能绕开江湖人称“AI四小龙”的依图、商汤、旷视、云从。不过,作为计算机视觉的热门分支,人脸识别领域整体企业数量不多,且深耕于不同的细分领域。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生物识别的主要技术中,指纹识别的应用为广泛,其市场规模约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的58%;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7%和6%。以上三种方式是主流生物识别方式,而其他识别方式市场份额较低。IBG预计到2020年,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30亿美元、16亿美元和24亿美元。

未来,中国将在信息安全、信息技术、金融交易、社会保障等领域推进生物识别标准化,让生物识别在金融领域各细分场景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