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业会在90后之后逐渐无人耕种吗?
传统农民“后继无人”
近几年来,网络上诸如《农民数量逐步减少,未来是否"没人种地"?》、《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大量土地成"荒地"?粮食"危机"会发生吗?》这类文章层出不穷。
一方面,考虑到中国农业人口平均年龄偏高,从事农村生产人口总数连年下降,农业产业的确存在"少人"的危机。
根据统计数据,1995年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达到历史最高85,947万人,当时人口总数量为126,743万人,农村人口占比近71%;而到了2019年,我国人口总数突破14亿,此时农村人口数量已连年下降至55,162万人,农村人口占比降为39%。
"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多少年来,农村人口的外流现象明显,并且此种外流至今仍未停止。
在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中,预计中国的城镇化比例,将在2019年60.6% 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到2035年达到70%以上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真正令人担忧的并不只是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毕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城镇化比例早已高达80%以上,农业人口并不算多,可他们通过农业科技化,尤其是规模化的种植模式,生产力水平已相当高。
反观我国,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高投入、低回报的缺陷依然存在,尽管从国家统计数据中能看到农产品产量和销量连年都在增加,但也不得不承认农业科技化的渗透水平仍然较低。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
也正如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印象没改变,在与外卖、快递等新兴产业争抢年轻劳动力时,农业总是没有什么吸引力。
2020农业科技的两次融资
今年11月16日,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跟投,原有投资人成为资本继续加码。各方合力下,创造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记录。
据悉,极飞科技成立于2007年,前期在无人机精准投放领域积累了深厚研发与实践经验,2013年开始专注切入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形成了由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六大部分组成的智慧农业产品矩阵,服务了超过872 万农户、6 亿亩次农田、42 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标准化的农业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另外,本月15日,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疆智能")宣布已完成来自腾讯等投资方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从投资历程看,成立仅3年的丰疆智能目前已完成了4次融资,腾讯今年进行了两连投,深创投、大湾区共同佳源发展基金也都在2020年注资进入。而该公司当下主要产品包括无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等,涉及农业"耕、种、管、收"四个环节,推动落地无人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农业解决方案。
从宏观角度看两家企业,都通过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基础硬件、软件和解决方案,进而形成独特优势,在农业大赛道中脱颖而出。
而看重他们的百度资本、腾讯投资等投资机构,十年前或许都对农业科技的项目持保留态度,却争相在2020年切入农业科技领域。对百度、腾讯来说,这不只是一次投资活动,考虑到各家都在AI的应用场景上有持续研究,通过投资也可建立起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一举多得。再结合今年国家政策屡屡提及"粮食安全",这更加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
藏粮于技,现在已经到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机。
农业科技的可行性
01 市场空间巨大
在正常的经营流程中,农业生产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
产前环节包括农业化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牲畜良种等农用物资的生产供应;产中环节体现对农产品状况的了解,保护其正常生长的措施;产后环节涵盖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包装、销售等变现方式。
农业科技整体要做的,其实就是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通过对各类技术的使用,实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并且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流通成本将产品运输到销售地点,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像是京东所钻研的"猪脸识别"、阿里云的"200公里猪",属于在产中环节管控;而拼多多、阿里巴巴在全国多地所建的数字农业产业园,都提到农产品将直供电商平台或线下渠道,这属于推动产后销售环节;至于眼下巨头在"社区团购"赛场上的拼杀,虽然惦记的也是"几捆白菜",则不太属于农业科技的范畴。
而本文提及的极飞科技、丰疆智能这类公司,更侧重从农业机械的角度出发,在产前及产中环节用机器换人,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缺失、农业生产效率不足的问题,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
对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业界大多认为:
"参照美国和日本发生的农业科技变革,从中诞生了约翰迪尔、久保田那样的全球知名农业机械公司。中国未来的智慧农业、农业科技领域,特别是硬科技、机器人等领域,肯定是万亿级的市场,同样能够出现千亿级以上的公司。"
农业植保无人机是极飞科技目前最大的业务,其创始人彭斌早在砍掉其他分支业务,专注发展农业时就向团队表态:
"中国有20亿亩农田,每年上百亿亩次的作业次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结合国情,我国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无论城市如何发展,耕地红线的存在确保了该市场的稳定性是相对较高的,科技的发挥空间更是庞大的。
02 可操作的商业模式
回溯过去,农业科技的理念不是今年才被看中。只是在早前的探索中,很多项目都属于面子工程,撇开高大上的展示大屏,真正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案例屈指可数。
但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极飞科技的项目案例的确存在不少亮点,其思路也值得拎出来单独品味。
1. 从2019年开始,极飞科技将智慧农业系统引入江苏大中农场8万多亩的稻麦田,通过在耕种、播种、管理、收割等环节的智能化实践,推动农场管理降本增效。据悉,经过一年种植季的试验,大中农场2019年的农药使用成本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100多万元,农机油料损耗成本也节省了100万元。
2. 另外在新疆棉花基地,极飞科技通过遥感无人机采集的高清农田地图和AI作物生长模型,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统计棉苗数量,避免了人工巡田的低效与艰辛,更快速地助力农场主进行种植管理决策。
可见以农业无人机、无人车这样的硬件产品为主,辅之以农田管理软件、人工智能模型,继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智慧农业系统,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生产决策。
在笔者的理解中,技术能力当然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要实现比人工更加高效,并且要确保精准,不会存在误判导致作物产量因此下降;其次,设备要做到易用,操作简单,从事农业生产的用户年龄层次普遍较高,要降低他们的使用门槛;第三,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不易损坏,减少维修和故障次数;第四,价格要美好,无论是售卖硬件还是售卖服务,应推动更广泛的人群享受技术带来的革新,同时也为系统迭代升级提供更丰富的田间数据支撑。
当然,实际的推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还不只这些,比如:
农业项目的基层关系最难打通;农业环境分散且易变化,加大了技术实施与设备维护的成本;行业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产品间难以互联互通;农业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倘若增加额外的基础设备和软件服务造成成本过高,农民的采纳意向将因此降低……
种种因素作用下,即便强调农业科技拥有未来的广阔前景,但也应当认识这并不是一条坦途。
尾声
2020年初刚复工时,我们采访到很多中小企业问他们今年的目标,很多人用玩笑的口吻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
如今2020即将结束,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率先转正一般,不少企业不仅做到了活下去,甚至抓住时代机会活得更好。
所以也不仅是农业科技这两例大额融资值得记录,比如在物联网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亿元人民币融资;在工业物联网赛道,蘑菇物联年内两笔融资金额达到数亿元;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领域,涛思数据接连获得来自纪源资本、红杉资本的两次投资……
或许获得融资不能说明一切,但这些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在这特殊的一年获得资本青睐,不是因为任何的追热点,炒概念,而是他们大多在有前景的产业拥有独特且深厚的优势与能力。
此处应该稍微强调,这些信息不仅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信号。
参考资料:
1、21世纪经济报道,翟少辉、陈炯如,《融资12亿!极飞科技将无人机飞进农田!“农业+AI”,中国农业科技“瞪羚”能跑多远?》
2、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总报告摘要:中国正处在迈向现代化关键期》
3、21世纪商业评论,邱月烨,《极飞不跟大疆拼无人机,拼的是……》
4、IDC圈,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5、亿欧网,《腾讯领投,丰疆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