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抗疫能手 空中“作战”的无人机

2021-01-20 08:03 环球网

导读:无人机操作熟练,垃圾精准投放,有人感叹,“科技改变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多项黑科技为这次战疫提供后勤保障。其中,便有无人机的身影——无人机实现立体喷洒消毒、无人机隔空喊话、无人机上岗运物资等。用无人化设备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生活运转,协助相关部门执行应急措施,用科技加速经济生活复苏成为了今年通航上的热点话题,也让无人机更多进入群众的视野。

疫情之下担重任

好创意、好技术被网友点赞

“疫情之下,不能出门,只能这么扔垃圾了。”1月8日,辽宁大连某居民楼外,一架无人机吊起一袋垃圾,飞至楼下垃圾桶上方后缓缓降落,精准地将垃圾投入到垃圾桶内,之后返回……

这段无人机扔垃圾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火了,播放量剧增,并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无人机卡垃圾桶里咋办?”“像我一样,扔个垃圾,送一个无人机”“是我操控的话,无人机得一起扔了”。从网友们的评论就可以看出,喜爱无人机的人不少,有人也曾如此操作过,但是看来没成功。

无人机操作熟练,垃圾精准投放,有人感叹,“科技改变生活”。

“不能出门,家里的垃圾如何处理成了难题。放在屋里不卫生,放在单元门外给志愿者增添工作量。”该视频的主角唐强说,因为喜爱无人机,所以他就想尝试一下用无人机来扔垃圾,没想到成功了。

唐强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无人机。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小区实行封闭管控,不能出门,所幸他就在家摆弄他的无人机。

对于有网友求“教程”,还有人询问他是否购买了其他辅助器材,唐强说,他其实什么都没用到,就是单凭技术做到的,并不算难。唐强家住在6楼,他用无人机的起落架将垃圾袋卡紧,之后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起落架升降,就是这样将垃圾精准投放至垃圾桶内。为满足一部分网友的好奇心,他还特地录制了教程发到了网上。“虽然隔离在家,还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唐强说,很高兴有这么多的朋友喜爱无人机,并且关注到自己的创意和作品,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多多交流。

无人机配送

据了解,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暴发,举国进入抗疫状态。在此次抗疫战斗中,无人机的身影出现在高速路口、乡间村落、城市楼宇、田间农地、医院工厂等场景,在抗疫前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武汉疫情暴发期间,某快递无人机共运营32天,飞行超3000架次,飞行里程近13000公里,运送超11吨的物资,其中包括防护服、手套、食品、药品等。据介绍,参与物资投放的无人机基于其64.2升超大货仓设计,可运载10千克载重续航20余分钟,航程可达18千米,最大抗风可达7级~8级,最高运行海拔达4800米。事实上,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减少人员接触,不少快递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派出了无人机、无人车等创新设备,提高疫情防控水平。

杜绝“黑飞”

无人机使用须遵守规定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无人机任务繁重、使用强度大、保障条件差,很多时候还需要在复杂地形环境,甚至较恶劣天气条件下执行任务,导致飞行安全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例如,目前无人机普遍采用遥控方式,自主控制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低,进行任务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进行人机交互,导致协同动作多、操作难度大,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疫情暴发期间临时培训的操作人员相关技能经验欠缺,在无人机任务作业过程中的误操作、违规操作现象增多。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让人心痛的案例,不少车辆以及行人被高空坠物砸伤,其中,就有因无人机操作不当造成的高空坠物致伤案例。杜绝高空坠物现象,保障居民“头顶”安全,这是都市文明的底线和生命线。

无人机不是想飞就能飞,其不仅在生活中会存在安全隐患,有时甚至会危害到航空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1月12日晚,一份《关于协查2021年1月11日无人机违法飞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航拍爱好者们关注。《通知》称,2021年1月11日发现无人机违规飞行,违规飞行具体记录如下:10时10分,国航403机组在成都龙泉山与天府国际机场之间上空4100米高度发现一架红色旋翼无人机,未经审批违规飞行并向航班接近。18时22分,新津上空,吉祥航空1059机组在新津附近2000米高度发现一架红色无人机,未经审批违规飞行。目前,成都警方正在调查。

“专业的航拍者不会去机场等禁飞区域黑飞。”网名“飞者”的无人机飞手称,专业无人机均设了禁飞和限高区,只有那些私自改装的无人机或固定翼才不受限制。此外,根据规定,国内专业无人机产品均有限飞限高设定,一旦进入国家规定的限飞、禁飞区域,无人机根本无法启动。同时,在限制区域也只能按规定的高度飞行,一旦触碰禁飞区和限高区等,飞机将发出告警提醒,同时自动返航或降落。随着无人机的普及,飞行门槛逐渐降低,不少地区出现了“黑飞”现象,一些无人机玩家由于不了解飞行规定误闯禁飞区域的案事件时有发生。

1月14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孙某给儿子购买的玩具无人机被警方缴获,并被处以200元罚款。据了解,事发当日,孙某在小商品城为儿子购买了一台玩具无人机。他到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后,因航班起飞尚早,便来到航站楼四层出发厅外侧的空地上将无人机打开试飞。玩具无人机飞行了四五米高,便因操作失误掉落至一层停车场,被执勤民警当场缴获,所幸没有砸到旅客,也未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

在这里,需要提醒,民用机场沿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范围内属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操控无人机飞行将会对民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手持气球等升空物体的,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科技升级迎来机遇

“最后一公里”成为市场风口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快递包裹量年均新增速度达100亿件,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目前我国单日快递量超亿件,2019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600亿件,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830亿件,2021年预计达955亿件。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自2012年起,我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连续8年下降。2018年末16岁~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首次跌破9亿人口大关。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物流企业也开始面临人工成本高、配送难的现状。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用工荒”,加上“疫情”的冲击,将倒逼物流企业加速从人口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放眼国际,无人机配送也逐渐走上群众的视野。1月2日,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称,从送货到三维绘图,疫情中的限制措施增加了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的需求。在昆士兰州的洛根镇,居民们已经习惯了用无人机送咖啡。该镇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无人机送货服务公司Wing的试点地区之一,该公司已与当地咖啡企业合作,用无人机来让人们能够在早上喝到咖啡。咖啡店老板亚历克斯·米洛舍维奇说,虽然一些居民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担忧安全,但大多数当地人现在已经习惯了无人机送货。

利用无人机参与物流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可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从物流领域来看,无人机主要应用在仓储和末端配送领域。由于末端配送是通往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时效性和服务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无人机配送在部分区域可能面临低空飞行管制,导致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的普及存在障碍。据介绍,目前,无人机日常配送主要应用于乡村地区,一般是事先勘察好的固定航线,由配送站装好货物以后,直接飞到固定的收货点,无人机在收货点降低高度抛下货物后自动返航,再由收货点的专人负责将收到的货物分发到用户手中。

此次新冠疫情要求无接触配送,促进了“最后一公里”的普及,将无人机带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