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演讲实录】上上签电子签约解决方案全国负责人潘伟伟:云端科技签引智造升级

2021-01-15 15:34 媒体投稿

导读:电子签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是新的应用和新的尝试。尝试过程中,我们通过跟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比如我们合作的世茂集团,他们对于人员的电子劳务合同签署以后能够看到70%的纸张节约、3000+小时的人力成本减少、70%的HR内部效率提升、5分钟完成签署,同时电子签约项目团队也拿到了很多企业创新大奖。

近日,“数智赋能未来”第十六届信息化领袖峰会暨2020美业数智生态峰会在上海圆满举行。本次峰会吸引近400位CIO、IT负责人以及行业知名信息化服务商等业内资深大咖共聚一堂,撞击智慧火花,深入解读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探索数字营销未来走向。会上,上上签电子签约解决方案全国负责人潘伟伟做《云端科技签引智造升级》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由畅享网整理发布。

上上签是专门做电子签约的,通过电子签约云端的技术迁移企业的数字化升级,除了电子签约把传统的纸质合同转变成电子的方式进行签署之外,我更希望签引能够让企业和企业之间发生连接,下面进入我20分钟的分享。

01

传统企业与电子签约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在各种场合都会提到企业数字化的成长,不管企业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是什么样的规模,特别是今年疫情突如其来,其实都推动了企业对于数字化成长的需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我们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其实是核心,拿电子签约、电子合同的数据来说,其实是企业里面非常基础、最准确的数据,也奠定了在企业的经营数据里面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数字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我们电子签约其实也就是给企业的一些数字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子签约其实是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传统的合同签署是纸质合同,可以看到合同在系统里面确认好以后会进行打印、审批,然后双方盖章,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快递,最后合同签署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纸质的归档,这是一个环节。通过线上签署之后没有了线下的环节,整体形成了线上的闭环,我们可以看到它平均的签约周期。我们统计一下,从3天降到了3分钟,时间上缩短了95%以上,第二合同整体费用下降了60%,通常我们以快递的成本来衡量,这个里面还涉及到企业里面很多隐性的成本:纸张的成本、打印的成本、油墨的成本。

电子签约是在连接企业各个部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部门如采购、销售、财务、金融,甚至物流部门,这些部门都会产生很多的单据,而这些单据需要全部进行线上化。

举一个例子,奥克斯空调在引入电子签约之前,它原先的售后网点、合同网店都是在线下进行。这里碰到的问题一方面是来回效率低,第二个是文件多了以后难以管理。另外因为都是异地的签署,存在合同上面冒签、代签。引入了电子签约以后,整体的售后网点的拓展服务更快速了,因为合同这个环节提高了流转效率,线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明确了双方的权责,也降低了合同上面的纠纷。

我们看到他们整个协议,线上签署之后,由原来的10个节点变成现在的5个节点,原先整个合同签署大概需要15个小时,现在一份合同的签署只需要一个小时,可以看到降本提效的作用非常明显。

到底什么是电子签约,电子签约是不是具备有法律效力?我们可以看到电子签约是一种传统纸质合同的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主要便于借助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签署更加方便。

我们看一下,通过我们的企业跟我们的外部的签约方,外部签约方是谁?上下游、经销商、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的员工,通过第三方独立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线上签署,最后落地的形式是一份电子合同,这个电子合同是以一个PDF形式作为载体,满足我们国家的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它里面应用了CA的电子证书,另外数字签名的技术,再加上可信的时间戳,形成一个电子签约的文件。

我们上上签平台累积相关的司法判例有600多个,覆盖114家法院和4家仲裁机构。因为它作为一个电子证据,为了让它的采信度更高更强,我们平台引入了公证机构,跟公证处打通,通过公证进行实时的公证,把数据进行相关的存证,最后形成一个公证文书,有法律上的纠纷我们也可以开取公证书,它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我们通过公证这样一个环节对于证据进行更加的保全和保障。

电子签约的环节过程,现在正在在移动的手机端,可以看到签约方式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收到一条短信有一个短信链接,打开合同文件,这个文件在线可以查看,有红章,还有手感的签名。更重要的环节,电子签约需要有一个校验,目前常用的技术就是短信验证码或者还有一种更加严谨的方式就是刷脸的技术,来确保是你本人的意愿来完成签署。最后签完的合同形成一个电子的PDF文件,可以看到过程是非常的简单,也是随时随地。

02

电子签约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目前电子签约在传统企业里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

第一,供应链,因为供应链涉及到了上下游的供应商。

第二,人力资源,人社部在3月份也有表态电子劳动合同跟纸质传统的劳动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目前很多传统企业逐步运用到了跟员工签署电子劳动合同。

第三,物流场景,很多企业包括物流公司都会有一些物流单据。供应链数字化的电子签约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供应链它其实很多的合同数据本身不是孤立的,都是存在于我们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企业有很多的供应商管理系统、ERP系统、管理系统,经过内部审核,审核以后通过电子签约平台进行连接对接发起合同完成签署。我们对于上下游的供应商进行企业的身份认证,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实名认证,会颁发一个CA的证书来作为身份标识。我们很多企业自己本身有集团和分子公司,包括我们的法人,对于这些模板合同印章要进行统一管控。上下游的管理,我们跟企业之间是通过线上签署的,去除了原先纸质的快递的环节,整个流程是打通的。证据的保存,通过公证机构进行实时的公证,能够对证据进行实时保全。

通过一个案例,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是上海电气,今年启用电子签约的时候由他们下面的二级集团上海电站集团发起的,逐步拓展到他们的总公司,有二级集团,下面又有分子公司,每年跟全国的供应商有大概一万份的合同签署,及时性、有效性方面都有很大的要求,原先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通过电子签约线上方式的上线后,对于他的供应商来说可以实时的查询观看,优化了体验。

对于合同签署流程再造,涉及到合同起草之后信息的复核、线下的打印,线上签约之后很多环节是不存在的,因为合同自动流转起来了,这里可以看到它原来9个节点变成4个节点,最主要还是应用申请包括线下的盖章的动作进行了优化。

因为企业里面有专门的管合同的人员,原来特别繁琐,把他们从繁琐的合同签署上解放出来,通过人员再配置发挥他们企业真正关心的业务,创造更大价值。

合同涉及到风控,怎么把风控能力增强?原先纸质合同流转,供应商没有认真,他需要做电子认证,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跟工商局背后的数据进行认证、校验,颁发CA的证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履行过程当中的法律风险。

线上流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系统的对接,原先大家可以知道我们和大部分企业里面不同金额的合同的审批流程是不一样的,50万的合同可能部长审批就OK了,一百万的合同可能需要上级来进行审批,这样就可以有一个衔接,就避免了越级签署的现象发生。

合同签的过程当中,所有的经办人员都是经过认证的,签的时候可以要求他进行刷脸的认证,确保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03

助力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可以看到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电子合同不是简单的把纸质合同变成电子合同,更多是一种业务管理跟运营的管理上面的革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合同变成了电子合同之后,除了基础大家理解的签的功能,我们叫做合同签署的基础服务。把它完成线上的签署,包括存证的保全,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现在整个电子签约平台的发展趋势也是注重合同的智能管理,这里面涉及到合同从企业到上下游经销商或者我们的员工进行一个高效的流转。业务上的管控,我们企业有不同的分支机构,有集团、有分子公司,我们合同有不同的业务线,经销商的、供应商的,劳动合同是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的,这部分数据都需要做到隔离。

第三,合同的关联方,相关方。最后就是合同风险上面的管控,通过电子签约连接的服务,因为电子签约的服务是基于云端的架构,更加关注用户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上上签这样的电子签约平台,一方面我们服务了很多的世界500强的客户,这些客户他在应用电子签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也代表了企业的新的合同签署的管理理念,我们会把这部分需求不断迭代到我们统一的平台上。另一方面,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新的企业进来以后,因为它也同样用这样一个平台,共享了头部标杆企业他们的最佳实践和一些数字化的成果。

下面也是我们信息化比较关心的电子签约的能力实现起来是否方便,我们提供一些成熟度比较完整的接口,可以跟企业快速集成,把签署环节、认证环节、合同管理进行对接和实现,让企业最低成本拥有电子签约的能力。

另外一部分,合同的数据到底是不是足够安全。合同作为企业的基础数据,我们作为一个平台对于合同数据的管控是不是能够做到有效的保证。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一个合作的世界500强赛诺菲,当时他们选择电子签约的时候,引入了一家欧洲第三方专业测评公司,他们对于上上签的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测评,当时在1000分里面拿到了912分,是他们合作的所有供应商里面,做测试拿到分数最高的一家。

电子签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它是新的应用和新的尝试。尝试过程中,我们通过跟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比如我们合作的世茂集团,他们对于人员的电子劳务合同签署以后能够看到70%的纸张节约、3000+小时的人力成本减少、70%的HR内部效率提升、5分钟完成签署,同时电子签约项目团队也拿到了很多企业创新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