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百度造车姗姗来迟陷入两难 技术输出不易量产太“烧钱”

2021-01-14 08:22 投资者网
关键词:百度造车技术

导读:"唯一"能让百度重回互联网中心位置的就剩自动驾驶业务了。

百度造车催生的资本市场信心并不简单等同于百度汽车未来可实现的财务回报,在造车这件事上,目前,百度可能甚至还没想好是否要自己去量产

《投资者网》郭晓

2020年刚过,百度就坐不住了,高调宣布进军汽车整车市场,与吉利控股组建百度汽车公司,由百度绝对控股并独立于母公司运营,致力于推出面向乘用车市场的智能汽车。

百度在2016年率先"all in AI"后,并未取得如期的商业成果,还因"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值严重缩水,早已掉出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阵营。

从刚刚过去的2020年看,占百度主营收入大头的在线广告业务收入增速低迷,爱奇艺尚未走出亏损境地,百度云业务的竞争力也尚显不足,"唯一"能让百度重回互联网中心位置的就剩自动驾驶业务了。

这也是去年12月,百度多次传出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后,股价大涨的原因。2020年在经历了特斯拉(TSLA.US)市值破8000亿美元,蔚来(NIO.US)、理想(LI.US)、小鹏(XPEV.US)又在二级市场给投资人超额的回报后,资本市场对"百度+整车制造"的组合格外有信心。

但目前尚不明确的是,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到底会造出怎样的智能汽车?与特斯拉、蔚来等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其次,一直专注于自动驾驶相关软、硬件标准制定的百度,突然切换进整车制造赛道后,又将如何处理冗长供应链、严苛品控、规模量产等棘手问题?

百度造车,一时兴起还是早有规划?

看到百度官宣进入整车制造的新闻后,许多人其实是有些震惊的。

因为百度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不论是2013年推出的"百度汽车大脑"、还是2015年率先实现的全自动驾驶技术、以及2017年发布的汽车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与2020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 其核心逻辑是基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为汽车行业打造的智能驾驶开放平台及软件服务。

这一点从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商业化落地案例中也能找到佐证,目前百度IDG的商业化落地手段包括三部分:

(1)"舱驾图云":其中智仓领域,百度与超过70家车企的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已实现超过100万台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产搭载;智驾领域,百度发布基于纯视觉自动驾驶技术Apollo Lite的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智图领域,百度发布小度助手和百度地图汽车版2021两大产品;智云包括自动驾驶云、汽车AI和安全大脑等。

(2)Apollo Go:2020年4月首先在长沙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体验,8月和10月分别在沧州和北京开放体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超21万人次。

(3)智能交通定义百度车路智行(ACE):根据《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百度ACE致力于G端行业治理痛点解决、B端产业生态建立以及C端多样化精准服务满足。

而这些与百度目前切入到整车市场是有本质区别的。整车制造不仅仅涉及智能驾驶平台与软件服务,还在于工程制造技术、电气化水平、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对于两个不同领域的界定,华为显然划分得非常清晰,其汽车解决方案部门(现并入消费者业务部门)的承诺是永不造车,只"帮助车企造好车"。

从这个层面看,百度这次"跨界"前途难料。百度此前除了入股过威马新能源车之外,并无整车制造经验,这一块并非它的强项,在李彦宏反复强调的"聚焦"战略下,百度为何"跨界"入局整车制造领域?

对此《投资者网》致函百度公司,但对方并未回复。不过市场有声音认为,这或许与去年新能源车在二级市场的耀眼表现及百度造车传闻后,其股价"飙升"的市场情绪有关。

入场已晚,拿什么去跟"特斯拉们"竞争?

在本次官宣中,百度旗帜鲜明的提出百度汽车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制造更极致的智能电动汽车。

百度称,百度汽车的车型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纯电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与百度Apollo的智能化技术联合打造。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吉利则承担SEA电动汽车架构基础上的新车型工程测试、品控生产等制造环节。

但官宣资料中并未明确说明百度汽车的产品定位、价格段位、销售渠道、量产计划等细节,《投资者网》对此向百度方面求证,对方未回复。不过,根据吉利SEA的纯电架构属性及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优势,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百度汽车极可能是一款定位于"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

从这一假定出发,百度汽车入场已晚并且面对一片红海。目前,在汽车领域发生的"四化变革"("智能化"、"电动化"、"网络化"、"共享化")中,智能化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谷歌waymo、蔚来、小鹏、百度等企业均开发了具备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AI平台,其中,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服务处于相对领先。

此时,百度入场整车制造市场,以"无人驾驶"的标签欲跟目前大红大紫的特斯拉们分一杯羹,何其艰难。更不利的是,对于C端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还需要时间来消化,相对于这项"超前"的汽车功能,"电动化"在成本、趋势方面的优势更容易让他们买单,而这一方面,晚来的百度汽车也很难跟具备一定规模化优势的特斯拉们去竞争。

百度汽车到底要推出什么车型?又如何在特斯拉们的包围下突围,这些是它务必要回答的问题。

艰难抉择,推广技术还是实现量产?

心血来潮容易,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落地执行。

整车制造市场的残酷,想来大家都有目共睹。特斯拉持续亏损了多年,在其明星车系Model 3 量产前还曾一度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目前尚未扭亏,并在利好的股市行情下,持续高位增发融资,显示这些车企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对于百度汽车,如果志在推出面向C端消费者的智能汽车,那么量产之前资本方面的高额投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百度有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即使达成量产,百度汽车又该如何应对特斯拉等智能汽车"价格屠夫"们的阻击?这一系列困难,都是阻挡百度汽车开进消费者家门口的拦路虎。

正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所言,短期来看,百度进军造车领域,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是,长远对于公司业绩能够改善多少有待观察。

另一种比较可信的观点是:百度造车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要切入整车产业去做一个销量为王的车企,而是为了有一个平台能将自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展现出来,以便更好地进行技术迭代,并向其他汽车企业提供技术。

但这一做法也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避免了百度重金投入打造整车市场,从而对母公司财务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其还用较小的投资,打造了一个推销自我价值的平台;最后,这种方法还消除了百度目前Apollo平台与其他汽车品牌定制化合作间隙。

不过,坏处也显而易见,最明显的是,百度如果不制造量产车,那么包括百度Apollo在内的AI工具商业化落地依然十分有限,这也将成为其重回互联网中心位置的严重掣肘。

以百度的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为例,百度历时数年,花费重金打造,被誉为自动驾驶界的Android系统,不过其目前的应用并不广泛。早先,百度想通过持股造车新势力的方法,介入Apollo的推广,但是在蔚来、理想的投资中皆碰壁。

据《车评人》文章透露,百度起初是想入股蔚来,但由于百度对外输出技术的迫切希望与蔚来的独立研发和掌控的精神无法调和而放弃,后来的理想也是此类原因,最后百度只能选择规模更小的威马汽车。威马汽车的销量与前两者的差距均不小,据新能源行业普遍预测,未来"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的集中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对于没有规模化汽车硬件承载的Apollo开放平台,其商业价值必将大大缩水,进而直接影响到百度的二级市场表现。从这一角度看,百度不选择智能汽车量产的后果似乎对自己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