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芯片过热?一场芯片供应链的饱和式救援

2021-04-08 09:22 歪睿老哥

导读:从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芯片不是一个好生意,因为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闪爆,地球文明面临毁灭,满带着人类文明的希望,人类带着地球踏上了流浪的旅程,途中,行星发动机熄火,于是人类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饱和式救援行动,“5000台熄火的发动机,运送了76000块火石,派出了402600人”,平均下来5000台发动机,平均每个发动机都有十几块火石,300多人去启动。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重启了发动机,让地球进入继续流浪的旅程,为人类文明延续保留了希望。

中国体量巨大的ICT产业集群,面临单边大制裁的风险,随时可能被逼到被切断芯片供应链的绝境,面临着缺芯和卡脖子的难题。当下的芯片产业过热,恰如一场中国芯片行业饱和式的救援行动,经历这场救援行动后,全世界的芯片供应链因此有了重塑的可能。

"全都要"的逻辑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IC设计公司已经有2000多家,现在数量每年还在不断的上升;基本上所有的芯片赛道,都有中国公司打算做或者正在做;如果有人发现有个细分芯片品类,外国有而中国没有,恭喜,这就就可以分析下这个品类的全球营收,预期做出来后的初创公司占比,一个完整BP就有了,然后可以开一个芯片创业公司,等着风投打钱了。

根据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每个国家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在美国的单边大制裁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芯片供应链必要性,不论是设计,制造,还是材料,市场的逻辑是全都要有;“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如果中国没有这个芯片,就值得去做,这是芯片创业及投资逻辑;

这个其实就是默认一个公理,任何种类的芯片供应链都应该掌握在中国手里;如果没有,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所有的芯片中国早晚会有,如果你不做,早晚也有人会做。

但是现在发现这个越来越难了,大到GPU,CPU,汽车电子,小到电源管理芯片,都有公司在切入;类似 SSD 控制器,AI芯片等等这种曾经的风口赛道上也是挤满了公司,都有几十家在竞争;不过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芯片需求占比世界的50%,但是中国芯片的自给率还是很低(目前的统计是30%),我国的2025战略是要到70%,这个中间的差值就是驱动力。

高估值的风险对冲

从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芯片不是一个好生意,因为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但是美国的大制裁,导致目前IC行业的估值偏高,通过科创板上市的公司的估值就清楚的看到这个现象。因为奇货可居, 市场上奇缺,价格自然就贵了;反而对冲了这些风险,因为只要投资中有少量成功的案例,就有极大的回报率,就足以弥补其他的失败投资损失。

目前中国的科创板鼓励本土的集成电路产业上市,通过科创板上市,解决风投投资退出的问题,政策支持,资本喜欢,目前是从所有芯片公司的的角度,是千军万马过科创板;目前很多风投都在找芯片项目,虽然有2000多家,但是资本也不少;高回报率下的有利可图是目前资本涌入芯片行业的一个推手;这个也有“懂王”的一份功劳,也是科创板的政策的导向。

这个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是不直接利用国家资金,就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芯片;想想从2014年大基金成立以来的不易,那时的逻辑是,芯片成熟期长,回报慢,需要国有资本的投入来支持芯片产业,所以大基金应运而生。

那个时候只是少数资本的孤军奋斗,原来投资芯片的投资人,一张桌子就能坐齐;现在几乎所有资本都想在芯片行业分一杯羹,是大兵团作战;科创板的推出以及芯片行业过高的估值,让资本闻到了金钱的味道,目前不断有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芯片行业,看看有没有投资的机会;前几年是区块链的风口,AI的风口,现在是芯片的风口。

春江水暖的人力资源

芯片行业过热还表现在人不够用了,与其他行业不同,IC芯片的人才培养比较慢,10年经验的IC工程师是非常重视的,起码35岁现象,比较难在IC领域出现,毕竟一个上亿投资的芯片,先进工艺的芯片,前端后端如果没有几个十年以上的经验的工程师来做,老板也不是很放心。

但是IC公司创立这么多,那么需要的人就更多,那里来找到这么多工程师?

首先收益的就是IC培训业,IC培训一片繁荣,前几天和一个从事IC培训行业的哥们聊了一下,原来一个IC验证班也就二十几个人,现在一个班300个人,很快就满了,很多都是从所谓的四大天坑“生化环材”转过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芯片行业的景气让IC培训的老板首先先赚到了钱。

其次,即将从事芯片行业的应届毕业生也会发现,工作好找了,薪水也多了;很多应届的IC工程师的起薪和互联网大厂软件工程师可以相比,基本能有来回,以前是不行的,以前明显比互联网大厂低一截,IC工程师的春天到了。

硬件和培训都是应急,真正主力还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工程师,人力资源领域的首先感受到了这一波潮流;特别是3年,5年,10年的工程师,目前换工作就是至少50%的涨幅,薪资double的也不在少数。目前一个工程师就经常接到原来猎头的几个电话,搞得人心浮动,一些从事芯片设计的国企研究所,员工的性价比较高,被挖的最多,目前IC行业的人员的流动性增大了很多。

国内人不够了,现在好多还把手伸向了中国台湾,甚至海外海归,不限于中国人,对于创业公司,挖个行业大牛,既是面子也是里子,既能用来融资,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少踩芯片研发的各种坑。前段时间比特大陆挖台湾工程师还被台媒报道了;最近听说某创业公司计划挖国外AI芯片领域的大牛,以前只存在于书本里,以前都不敢想,能不能挖来再说,但现在起码有这个气魄。

很多人担心,当风口过去时,芯片产业工程师还有没有这么值钱,目前来看缺口还是很大的,毕竟IC行业的经验还是第一位的,特别是流片经验,一款投资上亿的芯片,需要各个职位的有经验的工程师;从美国经验来看,例如美国企业很多IC后端设计都在外包印度团队,因为便宜。目前来看,中国芯片行业还是缺人。但是到中国芯片行业从目前的成长期到成熟期后,就不会有目前这么火热的场景,回归理性。

紧张和扩产

有这么这么多芯片公司,这些芯片公司都要流片,都要给客户送样,因此芯片的供应链就忙起来, SMIC/TSMC的MPW,shuttle 都要提前几个月预定,MASK也不充分,价格也有所上涨;WAFER的产能也要预订,否则根本就没有了,价格也要涨,基板都要提前半年起;当一窝蜂投入的时候,就发现,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

我们的光伏产业在扩产时,也是国外硅片涨价,利润下跌,几代光伏大佬折戟沉沙,最终只有搞定了全产业链,目前中国才坐稳了全球光伏产能占全球超过60%的地位。

疫情的导致芯片产业的需求增加,万物互联,AI,5G,汽车电子,每一波浪潮都提升了半导体是需求;东京地震、美国寒潮,欧洲疫情,加剧了大家对芯片供应链的担心,囤货随之而来;供应链紧张致使大家抓紧囤货,囤货加剧了紧张;现在进口芯片都涨了20%,目前还是缺货,这场缺货潮,现在看来,会极大的重塑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

中国大陆的产能扩张也在进行,2020年疫情中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大陆占了26.3%。其次是中国台湾,占了24%,韩国占了22%,其次是北美9%,日本10%,欧洲3.9%。

中国增长了最多,首次占据了第一名,大家都知道,中国台湾和韩国投资的主题分别是台积电和三星,海力士,但是大陆的半导体制造公司都有哪些就比较分散,到底是谁买了这么多的设备,陆续投产后就能看到结果,让子弹再飞一会。

水大鱼大的FAB

网上一直说,中国被5nm的EUV光刻机卡了脖子,目前阿斯麦对于出口DUV光刻机也是没有限制;其实DUV光刻机可以到7nm,对于中国这个追赶的选手来说,足够了。

如果说fabless的IC设计公司,是以千万/亿为单位进行投资,那么从投资FAB的角度,是以百亿为单位的持续投入,韩国业界称,三星电子计划今年分别存储器业务和代工业务上投资217亿美元和99.7亿美元。与去年公司在半导体工厂和设备上的投资额相比,总投资额增加了20%。英特尔也要投资200亿美元,正式把代工业务作为一项专门业务来发展,为了成为美欧芯片主要生产商,正在打造新的晶圆代工服务单位。目前的代工老大,台积电股价应声而跌,但是台积电2020年的支出就已经是200亿美元;先进工艺的代工,后续会看到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三家的争斗。

投入巨大,产出也巨大;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约是总芯片市场的1/3。(不同年份不一样)。大约是一千多亿美元。很快成为万亿人民币级的大市场。存储产品的特点,接口固定,可替代性强(内存条插哪家的区别不是特别大)。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市场空间大。拿下10%的市场就能有一个千亿销售额的大公司。

中国的榜样的是三星;1983年,三星的首个芯片工厂落成,投产后很快开始量产64KDRAM芯片(内存),虽然64K的芯片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此三星坐上了全球芯片竞争的牌桌上。目前三星掌握了DRAM和NAND的产能,同时在代工行业也占据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从DRAM,NAND,再到代工业务,是中国半导体学习的榜样。

三星最早是卖杂货,水产,制糖的;所以如果有企业跨界来做芯片,千万别看不起,卖杂货水产等公司来造芯,都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只要是真金白银的掏钱,不是欺骗就值得尊敬。

俗话说,水大鱼大;投资巨大,风险巨大,成功的获利也丰厚,中国在这一轮供应链转移中,三星模式是中国的机会;从标准品的DRAM,NAND入手,再到成熟工艺代工;这些产业足够大,几年内都用不到EUV光刻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驰骋。

启示

资本涌入芯片行业不是来扶贫的,而是来赚钱的。

目前看,科创板向芯片行业倾斜的机制,是对资本的有效引导,对冲芯片行业巨大风险的利器,通过芯片产业税收支持政策以及科创板的推出,形成推拉的合力,从而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万千资本汇入芯片产业的星辰大海,这个是目前最成功的引导,其意义比大基金的成立的意义还要大,比免税还有明显,这个意味着重塑芯片供应链的弹药是充足的,是汇集众多资本的“人民战争”,不是孤军奋战。

2000多家芯片公司以及更多的后来者,不可能都活下来。从芯片设计业看,今天美国就是中国的未来。从中可以看到趋势,英伟达, 英特尔,amd, 高通,博通,marvel, 巨头林立,给后来的芯片设计公司基本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从机会遍地到垄断横行,这个是客观规律。

几年之后,大局已定,半导体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凸显,半导体企业价值逐渐回归理性;不会再看到那么夸张的半导体企业的估值。10年之后,国内巨头垄断,芯片创业的机会稀缺。被大企业并购是最好的出路;等到芯片供应链重塑完成,中国芯片供应链能够达到中国制造2025所说的70%,估值自然就会恢复到正常区间。

每一次新的业态诞生都是伴随着重大驱动事件,如果没有卡脖子的风险的话,可能芯片行业的格局就比较稳定,这个转移不会那么迅速,但是这次的芯片供应链的风险,就会打破现在固有的格局,加速了供应链向中国的转移的速度。

毕竟“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中国的传统异能,天都说了不算,况其他人乎?

本文经歪睿老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