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金子都埋在地底下,需深挖
在智能汽车以及各类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产品匹配上了激光雷达。从市场方面来看,近几年的风头十分抢眼。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激光雷达并非最早也并不是只适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在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手机、AR等设备上也有大量的应用。
那么激光雷达究竟是今天资本市场追捧下的口号,还是未来真正能够让设备更加智能的推手?
激光雷达的应用先河并非自动驾驶
就目前来说,激光雷达在物联网中的最热门的应用非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莫属,但是最早使用到激光雷达,并且相对来说,应用方案更为成熟的是扫地机器人。
追溯到2010年,Neato公司首次把激光雷达集成到扫地机器人上。简单来说,Neato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扫地机器人随机扫地的方案做成了“规划式清扫”。通过可对空间进行360°扫描的激光雷达建设扫地模型,配合SLAM算法,让扫地机器人感知到清扫区域和非清扫区域。
Neato在扫地机器人上最重要贡献和突破是对于激光雷达的成本的控制,Neato将成本昂贵的激光雷达结构简化,打造了专属于扫地机器人的2D激光雷达,售价仅为30美金,直接拉开了激光雷达在扫地机器人普及的序幕,包括现在的物流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配备的激光雷达都是由此而来,这个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激光雷达的成长空间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目前配备激光雷达的扫地机器人本质上就是低配版的自动驾驶,通过规划路径避障完成行驶任务。
自动驾驶虽然作为激光雷达当前的核心应用领域,其所使用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成本依旧高的可怕。车载激光雷达的龙头企业Velodyne所生产的64线激光雷达价格是8万美元,比车还贵。显然,要想大量普及自动驾驶,从激光雷达目前的成本上来看,并不现实。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基本可以推断,马斯克不用激光雷达方案应该嫌贵了,等真正成本降下来,大概率还是要装上的。
目前来看,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无人机所用的激光雷达,存在的最大痛点就是成本。由于Velodyne、禾赛等公司的车载激光雷达方案是机械式,成本十分高、下降空间有限,所以在未来真正普及上,困难重重。
所以,众多厂商将路线转移至固态或者半固态路线上。固态路线有Quanergy、Ouster、Blackmore,半固态研究的公司有华为、大疆、Innoviz。目前来看,半固态MEMS工艺路线是主流厂商所关注的方案,包括华为也身处其中。
市场的蛋糕够大、够多
根据咨询机构Tole的预测,2030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包含L2-L5)出货量总额为2390万个,销售额超过139亿美元。另外,根据2021年1月11日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如果按照3.7亿来计算的话,国内未来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所使用的激光雷达市场也将会逐步接近万亿。
3月23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规定智能网联汽车经登记取得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后,可上特区道路行驶。在政府推动下,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将会逐步走向落地,这也将会大大加速激光雷达上车量。
同时,近几年,巨头也在频繁入场自动驾驶布局激光雷达,百度在北京、广州、长沙、沧州的部分区域路段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华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也默默深耕多年,不仅储备了多项可应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的专利,还布局了激光雷达领域的技术研发。另外,小米等一系列企业也将在造车方面有所建树。
另外,不仅仅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在消费电子端,苹果、华为、三星也在积极布局配备激光雷达的智能手机,大疆也将激光雷达集成到无人机上,虽然暂时还没有探索出更加有用的产品技能和应用场景,但是激光雷达让移动设备实现3D建模,那么功能将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在如此大体量的市场规模下,早起不一定能赶早集。
年初,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因存在研发投入过大、未弥补亏损,与Velodyne的专利纠纷,监管压力等原因不得已撤销上市申请来看,激光雷达企业仍然处于初步研发阶段。
即使从全球视角来看亦是如此,Ouster和Velodyne在美股上市后,股市也表现平平。正如,马斯克那样否定激光雷达并非激光雷达不好用,而是成本过高,研发投入过大和周期过长,企业想要在现阶段获得高回报并不现实。而目前,在激光雷达市场,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同时满足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是激光雷达要解决的三大要素,短时间内,这将是所有激光雷达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本降温,但是研发进度不降温。为了进一步推动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以及物联网中的应用。IOTE 2021国际物联网展分别会在上海与深圳两座物联网核心城市举办,是一场关于物联网产业链最完整的展示。在IOTE 2021国际物联网展上,我们能够看到最近距离了解激光雷达供应商以及下游应用企业,与企业沟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