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技术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新闻 >> 物联网热点新闻
企业注册个人注册登录

物联网平台正在涌向系统集成

2021-11-26 10:20 物联传媒
关键词:系统集成

导读:物联网平台正在涌向系统集成

1. 物联网平台属于当下云计算的范畴

物联网并非全新的技术,而是一系列现有技术的有机整合,难点也在于包罗万象。技术几乎涵盖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部环节,涉及芯片模组、工业控制、嵌入式软硬件、网络传输、通信协议、大数据、AI算法、图形图像、容器虚拟化、前端技术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实现的信息服务共享模式,能够给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双方都带来便利。根据用户权限,云计算可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服务模式。

IaaS公司提供场外服务器,企业不必掌握硬件设施的基础架构,但要自主掌控操作系统、存储空间、应用程序。服务器外包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知名的 IaaS 服务提供商包括 Rackspace、Amazon AWS、阿里云等。

PaaS公司提供各种协助开发的工具和平台,有时也被称作中间件,例如协同开发工具、存储平台、虚拟主机、操作系统等,用户掌控运作应用程序的环境。通过购买PaaS服务,企业节省了硬件费用,也让协同工作变得更容易。PaaS 服务提供商有 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 Azure等。

SaaS公司提供各类软件并负责进行维护,企业或个人购买并使用这些软件。软件服务供应商以租赁的方式提供服务,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向用户提供一组账号及密码。一些用作商务的SaaS应用包括 Cisco WebEx,Microsoft CRM等。

物联网平台(侧重私有部署的通常也叫物联网中台、物联网操作系统平台、物联网中间件平台、IoT OS等)本质上属于IoT PaaS,即物联网设备接入和应用方面具备开放性可供二次开发的工具化平台。

工具化体现在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创建、新增以及管理已接入的设备系统,并且提供一系列其他可配置化的功能,不需要对平台定制开发就能应对物联网设备管理涉及的一些列问题,包括报警阈值、事件联动、驱动配置等。

开放性体现在设备接入侧和数据应用侧提供对外的SDK或API,能够二次开发扩展设备驱动或业务应用,实现对接入设备类型的扩展支持和物联数据应用的业务支撑。

2. 物联网平台正在通过系统集成来落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渗透到传统集成领域。物联网单一产品应用已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是通过系统集成,建立硬件与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应用。

所谓的系统集成,按照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定义,就是根据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要求,把多种产品和技术验明并接入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过程。目前主流的系统集成做法,有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两大类。物联网不等于系统集成,但可以说,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实现物联网。

在国家对产业数字化的大力支持下,数据中台、轻代码、数字孪生、BIM/GIS等新技术逐渐成熟,不断应用在智慧城市等的集成项目中,项目体量规模也随之变大。

在过去的20年中,市场一贯是以单一软件产品解决特定场景的业务需求。比如集成管理平台IBMS(主要用于智慧建筑一体化综合运维管理),从数据采集到存储、展示到运维应用都整体由一个软件来解决。

如今集成项目的蛋糕越分越细:数据采集交由物联网平台;数据治理交给数据中台;数据展示交由数字孪生;应用框架交给轻代码;业务功能交给应用实施。每一块都有专业的公司提供支撑,各自守好业务边界,这也符合技术产品化、市场化的演化路线。

楼宇、园区等一些信息化集成项目中,物联网平台开始出现在采购清单里,有逐渐与可视化、业务应用、设备子系统构成四大稳固模块的趋势。平台提供向下的设备接入能力和向上的应用支撑能力,不论是对甲方、设计院还是集成商,都能体现出高价值点。

对甲方而言,平台打通设备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支撑一体化综合管理,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可以缩减人员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有助于项目的分期建设。

对集成商而言,平台实现应用与硬件解耦,业务变化与设备变动不再相互影响,可以在信息化集成项目中承上启下,形成技术对接标准,提高项目交付效率。

对设计院而言,平台新的技术架构和设计理念,相对于传统的集成管理软件有天然优势,在信息化集成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更能体现标准性和先进性。

当然,尽管市场格局已经在悄然变化,但也并非一蹴而就,总有一个推陈出新的过渡期,现在正是。

3. 如何与传统产品达成“和解”,还没到平台之间竞争

前面提到,物联网平台此前主要用于云服务提供智能硬件设备接入。近年来,数据中台、数字孪生、BIM、GIS等上层数据应用(以下将这类统称为“基于数据的上层新技术应用”或“新技术应用”),在做大集成项目体量的同时,也加入到了蛋糕的分配。用于给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源的设备接入、数据采集,需求自然被再次带动了起来。

说到再次,是因为需求一直存在。智慧建筑领域,以IBMS产品为例,在如今炙手可热的新技术应用到来之前,本身作为一款兼具采集和应用的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了15年之久。

IBMS全称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中文名叫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在B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与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把各种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系统,其接口界面标准化、规范化,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协议转换,实现五个方面的功能集成:所有子系统信息的集成和综合管理,对所有子系统的集中监视和控制,全局事件的管理,流程自动化管理。最终实现集中监视控制与综合管理的功能。

SCADA全称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名叫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DCS与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燃气、铁路等行业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领域。其功能主要围绕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生产设备过程监控、生产设备异常报警、数据分析、数据报表及仪表盘展示等方面进行。

这些基于数据的上层新技术应用,不断在蚕食传统产品在展示和应用方面的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设备运行状态的2D贴图与三维场景数字孪生,在呈现和交互友好性上无可比拟;本地文件或数据库存储与分析,与大数据湖和数据清洗治理不可同日而语。如此等等。

物联网平台若直接杀到集成项目上,首先面对的就是与IBMS这类已经存在多年的传统产品的直面竞争。单纯论产品技术架构,物联网平台通常能像上层新技术应用降维打击IBMS的应用和展示一样,在采集方面降维打击IBMS。

物联平台具备开放性,天然支持二次开发,通过一定量二开工作可以做出一个IBMS产品。反之不行,传统IBMS的开放性和扩展性远远不足。平台有支撑开发者生态的基因就体现在开放性上。基于物联网平台的项目交付,设备对接可以由第三方独立完成不依赖于平台厂家。这对于项目建设方来说未来扩展更可控,对厂家而言可以降低人员成本、缓解交付瓶颈。

但是IBMS有两个核心优势,是大多数面向智能硬件的物联网平台所不具备的,即各品牌、各型号子系统的对接能力以及通过已对接子系统形成的接口库

大体量的信息化集成项目,通常都会有大厂的身影,他们提供自己的物联网平台(比如华为ROMA、阿里云IoT、腾讯微瓴、中移动OneNet等),他们与IBMS非但不竞争,反而是合作关系,子系统对接的繁琐工作通常直接交由IBMS厂家来完成,数据提供给平台就好。这种情况下,一般物联网平台厂家几乎难以切入,品牌实力和溢价能力比不过大厂,子系统对接能力又比不过IBMS。

所以,物联网平台概念虽好,新入局的小品牌如果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能力的差异化,必然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既然物联网平台与IBMS等传统产品不在一个维度上(前者可以做出后者,反之不行),并且直接在项目上用于数据采集会有竞争,也无法像大厂那样居高临下在下游掌握制高点,让IBMS等成为供应商把竞争转为合作,那么可否切换思路,平台产品加强工具化定位,做到可大可小?

小到专注于采集接入,利用开放性等优势,为IBMS等传统产品厂家服务,做上游成为其供应商。这属于后B端市场,产品的差异化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能满足如下:

擅长设备子系统的SDK、API对接

开放第三方开发接口,有门槛、成本、效率优势

支持已开发的接口可配置化、一键适配

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应用接口

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跟随厂家产品走

这些也是传统产品的劣势,即使有大量积累沉淀,但是往往系统架构过于古老,开放性、兼容性、配置化远远不够。对于已开发的接口复用,没法一键适配,多少还需要从代码层面做调整,即使工作量没有初次开发大,但是繁琐的工作和开发人员的依赖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开发人员流失,修改的工作量甚至无异于重做。

物联网平台架构有基因上的优势,特别是如果满足上述几点要求,比如IOTOS,将大大提高传统产品在现有市场上的交付效率,实现节省成本、缩短回款周期。通过做到小而精,平台可以与传统产品达成“和解”。

此外,传统产品厂家也在谋求业务升级,与平台产品工具化不同,项目产品的基因决定了接下来需要往产业链下游走,接触终端甲方客户,做更大体量的应用解决方案,谋求单体项目更多的利润空间。因此,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小而精服务后B端市场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小而精的工具化能力,也是创业公司物联网平台破局、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