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不久,我们发布了《中国UWB与蓝牙AoA市场调研报告(2021版)》,在这份报告里,对UWB消费级应用的产业链、市场应用需求,以及市场规模潜力等这个几个方面分析。
UWB的消费市场在最近2年的时间里因为苹果、三星、NXP、小米、OPPO等手机大厂的带动之下,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并且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关的产品,让UWB的消费级应用已不再遥不可及。
前不久,我们发布了《中国UWB与蓝牙AoA市场调研报告(2021版)》,在这份报告里,对UWB消费级应用的产业链、市场应用需求,以及市场规模潜力等这个几个方面分析。以下是报告的相关的内容。
UWB消费级市场产业链分析
相比于B端市场而言,UWB的C端市场产业有一定的差异,因为C端产品标准化比较高,很多场景并不用搭建定位网络,采用点对点连接即可。
上游依然是芯片供应商,UWB的企业级市场在前面篇幅中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B端市场目前一年只有几百万的量,这对于芯片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小的量。所以几乎所有的UWB芯片厂商都将目光重点瞄准了C端市场。
中游就是手机厂商以及各类基于UWB定位技术而衍生的智能硬件供应商。比如苹果、三星、小米、OPPO等手机以及Airtag、车钥匙等智能硬件产品。
消费市场的下游就是大众消费者,直接匹配个人消费者的喜好与需求。
目前UWB的芯片厂商,比如NXP、Qorvo、ST等大企业以及纽瑞芯、驰芯半导体、瀚巍微电子等国产创业企业主要盯的都是消费级市场。
目前苹果、三星与小米已经正式发布了具有UWB芯片的手机,而其他的手机大厂也将会很快发布相关的手机。
智能硬件方面,苹果也走在产业的最前沿,除了在苹果的手表加入UWB芯片之外,还发布了Airtag产品,目前也有一些厂商跟进发布tag类产品,整体而言,智能硬件类产品还在市场摸索中,不过智能硬件厂商也在做技术储备,等有明确的市场就会第一时间跟进发布。
UWB消费级市场应用需求
在分析B端市场需求的时候,我们发现政策的推动对于应用的落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C端市场,并没有直接政策来推动,因此,C端市场就需要完全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UWB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精准的定位与测距能力,当然它也有通信传输能力,但是在C端市场上的通信传输技术有Wi-Fi、蓝牙甚至是5G等,UWB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在消费级市场,一项新技术最容易爆发的市场就是对原有的老技术产品形成替代。因为有旧的技术产品就意味这个市场的需求已经得到了验证,而如果有性能更好的新的方案出现,就可以形成迭代。
但是目前在已有的消费端市场中,基于定位能力且有大规模应用的场景就是地图导航,主要应用于室外场景。
在室内场景中,基于UWB精准的定位与测距能力对已有产品进行迭代的目标产品中,汽车钥匙算一个。汽车钥匙目前有蓝牙或者NFC方案,它们都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蓝牙钥匙稳定性不好,而NFC传输距离太近,所以使用UWB,既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能够有较远的传输距离,还可以基于室内定位系统进行反向导航,因此汽车钥匙是C端市场一个很值得期待的应用。
在其他领域,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因此,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培育。而要培育什么市场呢?
我们将消费级市场的需求按照消费属性分为了三大类。
第一类,是挖掘消费端以精准定位与测距能力为核心需求的日常生活场景需求,目前在C端应用场景中对于高精度定位需求比较高的有寻物,宠物的定位等,苹果已经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了Airtag,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这类产品的体验还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比如传输的距离,稳定性与精度等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需求不是很强烈,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此外价格较高也是一个因素,UWB在这个层面的需求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类,是将精准定位能力与其他的功能结合起来的方案,因为单纯的定位与测距能力在生活中需求度比较低,但是将定位与测距能力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需求结合起来,则可以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
比如说,单纯的人员定位可能需求度不高,但是可以结合生命体征特征数据一起,当目标人员的生命体征参数出现异常,可以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援。再比如可以跟空调、风扇、电视等家电的遥控器结合,实现精准的控制,达到小米“一指连”的效果。
第三类,则是在商业场景中的精准定位需求,商业场景指的是商超、楼宇、展览馆等,在这些室内场景中布设UWB基础设施网络,然后商业客户将这个能力开放给大众消费者,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当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级应用,而是B2B2C的应用。
UWB消费级市场潜力分析
目前UWB消费级的应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手机,一类是非手机的智能硬件类产品。目前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比较透明,参考当前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我们预估了手机中加入了UWB芯片的渗透度与比例。
注:全球智能手机数据参考Canalys,而其中有UWB芯片的出货量数据我们参考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厂商UWB产品的进度以及出货量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
全球UWB智能硬件出货量以及预测
智能硬件类产品的涵盖范围非常多,包括常见的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等。
在UWB消费级市场,手机植入是一个基础的条件,而后面整个生态将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则取决于智能硬件市场。
根据以往手机厂商加入芯片的经验,有两类技术比较典型,也都具有参考意义。
第一类是蓝牙
蓝牙技术很早前就成为了手机与PC的标配,但在很长时间内也一直打不开周边智能硬件产品的市场,直到技术多次演变,并且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音频传输、定位应用等多种应用需求起来之后,基于蓝牙的智能硬件产品才得以爆发。
目前蓝牙市场的出货量,我们可以参考蓝牙技术联盟(SIG)与ABI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如下:
从蓝牙的出货量可以看出,平台类设备(手机、PC、平板电脑)等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目前每年的出货量较为平稳,几乎没有增长。
而基于这些平台设备所衍生出的外围设备,每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在增长。
UWB在消费级市场的发展路径也可以参考其中的规律,第一步是在手机、PC等平台设备都植入,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外围设备市场是否能够起来。
蓝牙技术的外围设备也是从2014-2016这几年的智能家居与智能硬件概念爆火之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UWB的消费级市场目前还差这么一把火。
第二类是NFC
另外一类有参考价值的技术就是NFC。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主打移动支付与无感支付的NFC技术也迅速崛起,并且也得到了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
时至今日,NFC技术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但是基于NFC的应用却进展得不顺利,在移动支付端,国内基于二维码的支付方式占据了主流,NFC在门禁、公交卡以及防伪溯源等场景有一定的应用。整体来说,NFC技术目前还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
那么,UWB技术将会如何发展,它的发展路线会跟谁比较贴近呢?
结合从行业调研到的信息,我们觉得UWB的发展路径将会跟蓝牙技术路径更加类似,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技术特点,两者都可以作为无线传输技术,传输距离也相近,在传输的速率、安全性、抗干扰方面UWB的表现更优,相较而言,NFC的传输距离就太短了,这限制了大量的应用。
第二,两者也都在主打定位能力,相较而言,UWB的定位性能表现也更为优秀。
第三,就是应用模式方面,都是要基于平台设备(手机、PC等)与外围设备相连接才能工作,而支付场景中,周边的外围设备也就局限于支付设备,没法有太多的发挥。
所以,从理论潜力来说,UWB的消费级应用市场的潜力,可以达到目前蓝牙设备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