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5年,“停车秩序治理”首次被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拉开了停车产业化的大幕,此后国家针对城市停车的专项政策相继落地,为智慧停车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5年,“停车秩序治理”首次被写入了“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拉开了停车产业化的大幕,此后国家针对城市停车的专项政策相继落地,为智慧停车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按照车辆信息采集技术的种类和演变,可以将智慧停车分为如下五种类型:
咪表类型:使用咪表采集车辆信息,停车人要自行刷卡停车,配以人工监督收费。相对而言,咪表停车逃费率较高。
地磁类型:通过地下安装地磁设备的方式进行车辆识别,加上停车收费人员的手持设备,共同完成收费。因为地磁的成本低,施工快,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发展。各城市停车收费的逃费率高低不同,在很早就有收费意识的一二线城市,逃费率较低;而三线城市则因为观念的缺失和大众侥幸心理作祟,逃费率依然很高。
视频类型:采用视频桩和高位视频的方式进行车辆识别。视频的应用,开启了停车的可视化时代,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其中视频桩因为安装高度低,很容易被人为遮挡,仍然需要配合人工。高位视频理论上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视频采集使得逃费率大大降低。
ETC类型:将ETC技术用于停车场,实现车辆不停车支付停车费的功能。ETC停车场可以无人值守自动完成扣费,节约了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相比咪表、地磁、视频等采集技术的市场占有率,目前ETC在智慧停车领域的整体规模较小,但是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政策的颁布,将是ETC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有望成为覆盖面最广、应用黏性最高的涉车车载设备。
汽车电子标识类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电子标识,实现车辆身份的精准识别,与银行卡以及在线支付工具绑定,可提供不停车收费的功能。目前,电子标识已在深圳、无锡、北京开展试点,但是距离真正的普及还有一定的距离。
按照停车流程,可将智慧停车中的技术分为车辆感知/采集技术和支付技术两大类。
车辆感知/采集技术是在车辆驶入停车泊位时,对车辆的感知或车牌信息采集,主要用于停车收费计时。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车辆感知/采集技术有咪表、地磁、视频桩、高位视频、汽车电子标识、手持POS机这六种。
1
咪表
咪表收费设备从1997年引入深圳以来至今,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约有50个城市安装咪表,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不超过10个城市。
咪表的优点是停车自助化,自动计时计费,可以节省人工成本。其缺点是造价高,需要立杆,对市容有影响,另外无人值守还考验了用户的缴费自觉性。
但近些年由于咪表自身问题及智慧停车概念的普及,咪表使用程度大幅度下降。咪表代表城市宁波2018年也开始试点高位视频。
从2012年起,珠海开始使用咪表,截至2018年12月底,珠海市路内咪表停车实施收费道路共44条,合计覆盖共3454个停车位。每车位停车周转率超过10。珠海的咪表管理设备和系统由广东禾谷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珠海城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整个咪表停车项目的运营管理。
宁波于2015年4月启动咪表智能化升级改造。截至2018年底,宁波市区共有咪表车位2000多个,覆盖海曙、江北和鄞州(原江东)48个核心路段,实现了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无线联网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宁波国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咪表设备及管理系统,宁波市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处负责运营管理。
2001年,广州引入了咪表停车管理制度,开始在中心城区设置咪表停车位。截至2017年6月底,广州市中心城区(旧六区)共设有咪表路段210条,咪表泊位6492个。广州的咪表管理制度采用企业承包制,德生咪表公司和广州电子泊车公司通过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合同,拿到项目经营权。2017年4月合同到期,广州对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内的5295个收费咪表泊位暂停收费,此后又分批次暂停了部分咪表泊位收费,有部分泊位被直接撤销。
2018年3月3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广州将恢复路内泊位收费。
目前,广州已经取消路侧咪表停车收费。
2
地磁
地磁是目前停车市场中使用最普遍的检测技术,全国约有100多个城市在道路泊位上安装了地磁用于路内停车管理。
地磁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而且施工相对便捷,不需要接电。这也是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初期市场优先选择了地磁作为车位采集方案的一部分原因。
地磁的一个缺点是自身“磁化”现象,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当某个停车位长时间没有使用,或者车辆长时间占据停车位,地磁都可能因此发生磁化,检测不到车辆,会对车辆的状态产生误判。
地磁另一个较大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地下窨井、地铁、无线wifi/4G等)的干扰,影响车辆检测率。在外界干扰情况下,地磁震荡,造成对车辆检测的不准确,容易造成停车费误判,对用户造成损失。比如,车辆驶入停车位,地磁检测到车辆入位,开始计时。当地磁受干扰发生震荡,检测不到车辆,会认为车辆已经离开停车位,完成一次扣费。当地磁恢复工作,再次检测到车辆状态(实际车辆一直处于停车状态),而之前没有入位的信息,设备会判定为车辆未及时缴纳停车费,而开出“罚单”。
实际停车项目运用中,多采用地磁+人工手持POS机的模式进行。地磁的功能是车辆检测和停车计时,人工负责对车辆进出拍照和停车收费工作。
典型的城市有深圳、上海、天津、重庆、厦门、西安、武汉、成都、杭州、南昌、通辽、淮安、建瓯、嵊州等。随着NB-IoT的兴起,地磁技术再次掀起了一波浪潮。
3
视频桩
视频桩是位于路侧停车位旁(泊位右前方或右后方)的木桩类设备,是采用侧向识别技术的终端数据采集方式。设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由路内泊车系统、用户手机软件、服务与管理中心等部分组成。
视频桩的优点是图像化,利用前端设备自动获取车辆停车信息,自动识别车牌号码传输至中心系统,系统自动计费,车主利用自助缴费终端或者是手机APP等方式缴费。可以降低城市停车管理部门人力成本,提高停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视频桩的缺点包括安装、维护成本高、人为遮挡等。通常而言,一个视频桩只能覆盖一个车位,这种单一性的识别会造成施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另外,视频桩容易被认为遮挡或破坏。
视频桩的安装高度一般都较低(60-80cm),人为就可以遮挡镜头,造成停车逃费;不规范停车,一个车占据两个车位的,也会导致无法识别;新手倒车等行为也可能碰倒视频桩,造成设备损坏,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此外,立杆过多还会占道影响行人通行,破坏市政道路规划,影响城市风貌。
目前采用视频桩进行城市道路停车管理的典型城市有青岛、贵阳、北京、日照、潍坊、武威市等。这几个城市采用的都是青岛松立的“慧停车”产品。
4
电子标识
汽车电子标识就是俗称的“电子车牌”,通过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安装一张电子芯片卡的方式对车辆进行识别,从而用于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拥堵分析、交通诱导、道路收费、违法停车识别、套牌车辆识别等领域。
2017年12月29日,汽车电子标识六项国家标准发布,包括《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机动车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机动车电子标识安装规范》、《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通用规范》、《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安装规范》。六项标准将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电子标识目前只是在试点阶段,没有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应用,未来的使用情况将取决于国家政策推行力度。
5
手持POS机
手持POS机是完全借助人工的停车收费手段。车主停车时,收费管理人员利用手持终端录入车主的车牌号信息,同时拍下车主的车辆照片,当车主取车时,手持终端会自动的分区域、分时段的梯级计算方式算出该车主应缴纳的费用,避免人工计算式出现错误,车主可以选择现金支付或者扫码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有的POS机还可以给车主打印发票。
手持POS机还可以引导车辆找到车位、对收费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停车收费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目前使用POS机进行道路停车收费的城市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OBU设备)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早在2015、2016互联网停车兴起之时,ETC相关企业就瞄准了停车应用,而且不少省市联网收费中心、发卡公司也都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ETC到底能够在城市停车领域走多远,也就取决于以上两类力量:
一是联网收费中心/ETC发卡公司是否积极、开放;二是运营方、技术支持企业的技术和运营能力,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而目前,由于技术方案复杂性和价格原因,ETC方案更多应用于停车场,并未大规模应用在路内停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