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充满不确定和希望的2022年,智慧停车市场会如何演绎?企业该如何备战2022?今天我们把目光对准停车圈的行业专家,一起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吧!
展望2022年,对智慧停车市场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速可能放缓,新冠疫情以及相关限制措施依然是这一年里最大的不确定性;持续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项目审批可能导致财政支持力度弱于预期;在监管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基建投资或消费复苏疲软等。
鉴于城市智慧停车的价值,2022年会吸引更多科技企业携社会资本布局城市智慧停车领域;停车行业预计将重点解决典型区域供给能力短缺问题、停车治理水平不佳问题、停车产业化进程滞后问题;政策驱动持续加码,一些城市会继续出台支持城市智慧停车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在充满不确定和希望的2022年,智慧停车市场会如何演绎?企业该如何备战2022?今天我们把目光对准停车圈的行业专家,一起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吧!
“整个停车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东
智慧停车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整个市场已经启动两三年了,行业快速增长的这个态势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从整个停车产业的发展来看,与机械式立体车库这个停车设备市场相比,智慧停车市场(停车信息化)还是一个亮点,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主要原因还是各地政府管理部门意识到建设智慧停车系统的重要性,其中北京等几个大城市率先启动以路内电子收费为重点的智慧停车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停车场的建设投资尚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关键在于停车执法是否到位。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整体上停车执法还不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路外执法主体不明确,另一方面是执法动力不足。
展望2022年,或者是展望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还不好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取决于2021年国办函【2021】46号停车政策的影响和后续工作的推动力度。
“2022年,企业应尽全力寻求组织内外部价值的最大化、使组织内外协同共生。”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中心副主任 王婕
我是做规划行业的,停车规划的场景是城市,伴随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停车难问题将更加突显,对城市停车的治理是各级政府的必答题。
展望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新冠疫情以及相关限制措施依然是2022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持续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项目审批可能导致财政支持力度弱于预期。在监管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基建投资或消费复苏疲软。因此,企业应尽全力寻求组织内外部价值的最大化、使组织内外协同共生。
中国的智慧停车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应以传统互联网为载体、以增值服务思维方式为盈利支撑,向以社交媒体为载体、以算法为支撑、以信用为市场价值转变。为什么很多按照数字化逻辑成长的企业今天发展速度非常快,就是因为它多了线上和外部两个价值空间,是三个空间的组合。只要能够让三个空间的整体价值最优,又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价值就会被释放出来。
因此,在城市级智慧停车领域,持续搭建智慧停车新生态。首先,城市智慧停车平台还会持续改善电子支付、车场导航、车位查询、周边信息推送等客户价值体验;其次, ETC停车建设风口,将以ETC技术为切入点全面呈现ETC+停车+加油+充电+智慧景区/园区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再有,停车金融将推动停车行业“资源-资产-资本-运营”的车居地产开发,并通过产业投资和运营双向赋能打造停车产业链的新模式,形成完整的停车产业生态链。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新思路;另外,绿色停车、老旧小区停车改造也将融入市场化和产业化理念,以及空间、盈利共享模式。
“2022年,城市级的停车规划建设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晓强
随着互联网科技巨头们加入智慧停车行业,给这个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有互联网技术、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可以加速提高我们整个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分散的停车场联接起来,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有限停车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智慧停车共享数据,可以全方位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可以为停车带来诸多便利,不论是对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管理者、机动车驾驶者,还是对停车场经营者和产权单位,肯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安防领域的科技巨头们也加速进军这个行业,因为智慧停车的发展方向也会趋于全视频智能停车的方向迈进。因为全视频智能停车作为一个未来无人化方面的尝试 它有着其卓越的优势,可以实现从车辆快速进场、快速停车,再到车主返回车场时快速找车、快速缴费等一系列完整的、全自动化的功能。
2022年,我想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种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产融结合的渠道越来越宽,以及停车收费理念越来越普及,整个智慧停车行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和机会,考虑到每个城市管理者都意识到城市停车是一个民生工程,要解决停车需求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利用不充分以及建设不积极等问题,是需要在停车场库的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在2022年,城市级的停车规划建设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商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全市一个停车场的智慧停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沈阳静态交通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连成
2021年,全市一个停车场的智慧停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ETC下高速走进停车场的步伐进一步加速,路内停车统一运营进一步推进,路内停车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停车市场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2年,智慧停车市场发展方向:一是,封闭式停车场智慧化趋势将由无人值守发展为远程值守,大型的停车场运营商将采用电话呼叫、视频监控、云平台等远程管理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客服中心,对封闭式停车场进行远程值守服务。
二是,路内停车数据采集设备进一步智慧化,多设备联动将成为下一个趋势,通过地磁、雷达等无图像的传感器与有图像的视频技术组合,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避免了各自的技术缺陷,实现更加精准的停车数据采集。
三是,路内停车视频采集技术方案进入免布线(电线、网线)时代,太阳能自充电技术产品将等到大量应用。
“2022年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携社会资本布局城市智慧停车领域。”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 乔川龙
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会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方案解决能力加快城市停车由粗放式发展向智慧化、精细化发展的进程,一种方式以赋能者身份与城市智慧停车运营商合作,另一种方式作为独立智慧停车运营商服务商获得特定城市路内停车等公共停车资源经营授权,再通过市场模式整合城市社会停车资源,打造统一的城市智慧停车运营平台,这方面我认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更具有自身的基因和平台优势,通过在导航地图中增加智慧停车功能满足公众驾车出行中便捷“停”的需求,完善导航驾车出行服务链,同时,可以提供大型停车场预约车位停车诱导、反向寻车等功能可以满足高效“停”的需求,将停车场周边POI信息关联,引导消费,有比较清晰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盈利模式。
展望2022年,政策驱动持续加码,一些城市会继续出台支持城市智慧停车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比如2022年北京市政府报告中就提出了停车改革向路外和居住小区延伸,做好停车智能服务,推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等。
鉴于城市智慧停车的价值,2022年会有更多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携社会资本布局城市智慧停车领域。
“2022年,停车行业预计将重点解决典型区域供给能力短缺问题、停车治理水平不佳问题、停车产业化进程滞后问题。”
——重庆市公路学会静态交通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曾超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位增长。2021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93亿辆(汽车突破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79亿人,每年新登记机动车3000多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000多万人,机动车总量和增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停车行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各大城市停车设施规模持续增长,停车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城市停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4月起,国家层面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推行错时停车、潮汐停车、打通老旧小区消防通道、扩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渠道、支持鼓励互联网智慧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布最新政策文件,推动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向智慧化、精细化、产业化发展。
随着《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全国十余省市相继发布了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意见,更新完善了停车设施条例或管理办法、启动道路停车收费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停车收费改革方案,各地在推进配建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停车信息平台,探索了停车场综合运营管理机制,延展了停车场经营的多种业态。
2022年,停车行业预计将重点解决典型区域供给能力短缺问题、停车治理水平不佳问题、停车产业化进程滞后问题。新的一年,在交通强国及“新基建”建设背景下,建设土地利用率高的全自动立体停车设施将成为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的主要举措,多维盘活存量方面,城市级路内外停车一体化项目仍将是新的增长点,智慧停车技术将由单一技术向多种技术综合方向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3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96万台,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快充装备”的重要地位,停车场建设中快充及换电装置将占据重要地位;城市更新过程中老旧小区改造将为停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社区停车治理模式将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无感支付及ETC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
城市停车设施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期待新的一年,停车行业能进一步加大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好经验、好做法的交流推广工作,共同推动城市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和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科学的城市立法是法治化推进停车设施发展的最好方式。”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顾大松
2021年5月,国办函〔2021〕46号《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
这是国务院文件层面涉及到城市停车问题强调“法治化”的第一次。
根据《立法法》规定,设区的市及其人大常委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具有立法自主权,而停车问题属于设区市自主立法权典型事项,因此“法治化”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主力在于城市,而是否立法是否科学则影响到城市停车问题治理的顶层设计。
我之前对此做了一次梳理:2021年通过、生效或作出重大修订的地方性法规共有18部,其中突出的亮点是北京市人大基于清华大学法学院何海波教授的建议,对原有的道路欠费罚则进行了修改,体现了地方立法民主性,而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三市集中制定停车管理地方性法规,是以省域范围统计数量最多,而且扬州市立法不限于机动车停车管理,也将当前日益重要的非机动车停车问题统一纳入地方性法规规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停车管理的“机动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类似的也有西安市2021年出台的《机动车停车条例》,明确规定“人行道上不再增设道路路内停车泊位,已设置的停车泊位应当逐步撤销”,以法规要求的力度,迈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机动车占用人行道问题的重要一步。
而珠海条例在总则部分,规定“支持引导成立停车行业协会”,则是以立法方式肯定行业组织作用,体现城市停车难题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治理的理念。
当然,除了上述亮点之外,各地停车立法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于对路内停车收费属性认识不准确方面,不少城市仍然将路内停车收费纳入经营性收费性质,允许通过招标拍卖方式确定经营者,在省级主管部门已经明确机动车路内停车收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情况,这类城市立法规定甚至有违法立法之嫌,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