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只不过是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宏诚创新)产品方案中的冰山一角。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诚创新立足物联网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生物安全及军事物资数智化管理提供服务,产品已落地中国疾控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和昭衍新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全国30余省市。
生物样本管理遇上物联网技术
会发生什么?
通过为生物样本打上“电子标签”
工作人员不用再一个一个地扫描条形码
就能实现在6秒内精准识别、记录
上百个样本数据
这只不过是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宏诚创新)产品方案中的冰山一角。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诚创新立足物联网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生物安全及军事物资数智化管理提供服务,产品已落地中国疾控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和昭衍新药等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全国30余省市。“近十年的积累,又遇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机遇,我们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宏诚创新董事长田川说。
△宏诚创新成绩墙。资料图
从梦想到落地
一位科技工作者去创业
从军人出身,到清华读博,再到创立宏诚创新,田川将“科研课题转化为国计民生工程”的梦想变为现实。
谈及这份使命感的来源,他说:“血液关乎生命,也是国防重要生物资源,但血液的采运储供环节众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血液全程质量监控与溯源手段缺失、重要环节‘管不住’、敏感环节‘管不准’等安全隐患,与国家对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田川从2000年开始接触物联网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2008年又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课题,前瞻性地提出用RFID技术解决血液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短板问题,相当于为每一个血液样本(生物样本)打上“电子标签”。这个过程中,田川越来越坚定了一个念头——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应该只成为一项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而应该做成产品服务于社会。
于是,田川选择了自主创业。他说:“宏诚创新——宏者大也,诚者信也,我希望能做大而有信的事业,引领血液乃至生物资源管理的创新趋势。”
从打基础到商业化
实现三个阶段转变
“开始的三年时间,我们就是为技术研发打基础,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具体设备。”田川说。
那时,他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整天带着研发团队做实验、做测试。其中,标签天线的实体化设计是RFID技术落地的关键,要想实现生物样本数据的大批量读取,不仅从RFID标签的形态设计到材料选择要反复测试,在实际环境模拟测试中也经常面临理论方案“失灵”的意外,他们便一次又一次更新方案,攻关天线结构创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田川说:“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无限接近事实真理,又反复用实践穿透理论认知、验证成果的过程。”
但研发还不是最难的,更难的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如何从科技工作者向企业家的角色进阶?“研发只是创业的一部分,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活下去,还要完成从产品化到商业化的转型。”田川坦言自己走过弯路,几乎有两年时间选择了只面向多元化产品打磨的冒进式策略,而忽视了对目标市场的聚焦。自2020年开始,田川开始关注市场,“我们当下既要聚焦打磨核心产品和技术,又要聚焦打磨核心市场。”他说。及时的战略调整既是“补课”,也推动了宏诚创新快速发展,近三年营收实现显著增长,估值达到9亿元。
从信创到未来
构建生物安全数智监管矩阵
截至目前,宏诚创新已形成血液、生物、军工三大业务体系。研发团队在天线、材料、算法、芯片模组等层面形成矩阵式突破,攻克了“深低温环境下非接触式感测”难题,打造了业界领先的“生物资源可信管理平台”,全国首个独家实现了菌(毒)种、血液等生物资源管理中单品级生物资源的全流程、全品类、全温域智能化安全监控。
宏诚创新研发的“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全流程智慧管理解决方案”,可将每一袋血液纳入到物联网架构,实现血液盘库零接触、存储零误差、安全零风险、监管零死角、应急调拨零延时,目前该方案已在全国近百家采供血机构完成部署应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平台”则填补了我国深低温资源库精细化管理行业空白,解决了-196℃深低温和液体环境下的批量识读、稳定通信以及密集条件下的高效识别等行业难题。实验室“生物安全在线”数智监管平台,已对浙江全省近5000家生物实验室进行物联网化在线智慧监管,打造了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省域样板。
“随着宏诚创新总部入驻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我们也开始加大信创领域布局。未来,面向国家生物安全、国防建设的战略需求,我们将继续用底层硬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起,助力数字新基建和生物安全国家战略落地。”田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