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28日,在“2025视觉消费类产业报告发布会2.0&选品会”上,同期举办了以《聚焦黑光全彩,开启安防监控新视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旨在通过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为黑光全彩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安防领域,黑光全彩技术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拓宽夜间监控的视野边界,改写智能安防监控的格局,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现状与未来,3月28日,在“2025视觉消费类产业报告发布会2.0&选品会”上,同期举办了以《聚焦黑光全彩,开启安防监控新视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旨在通过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为黑光全彩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圆桌论坛,视觉物联邀请到了圆桌论坛主持人:岩选安防刘岩及嘉宾:清微高级产品经理廖雄成、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等企业代表,共同围绕黑光全彩领域展开深度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论坛伊始,主持人刘岩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拉开了序幕。他提到,黑光全彩技术作为安防领域的技术革新,正逐步成为低照度监控场景的特色解决方案。然而,尽管其效果卓越,但高昂的成本却一度限制了其在消费类安防市场的普及。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普惠型黑光产品的推出成为了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岩选安防-刘岩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各家企业代表纷纷就黑光全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表了看法。
Q:从各自企业角度,解读黑光全彩的概念,以及目前黑光全彩现状是什么样的?
A:清微智能产品经理廖雄成表示,黑光产品最初是安防头部企业采用单镜头棱镜分边,通过两个sensor采集白光和黑白信息,并利用高性能FPGA实现像素极的融合及降噪处理。当时来看其展现了出色的效果但其价格也相对比较高。而后尽管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演进,其效果虽日益精进,价格却依然未能达到亲民的水平。鉴于此,清微智能正积极探索结合产业链资源的可能性,旨在打造一种高性价比的新方案,以期让普惠性的黑光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消费者。
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讲述道:从技术代际的视角来看,黑光全彩技术经历了两个关键发展阶段。在1.0时代(2016-2020年),该技术主要依赖于1/1.2英寸超大靶面CMOS配合双补光系统,其技术逻辑本质是通过物理堆料提升进光量。不过单设备硬件成本超过2000元,功耗达15W以上,仅适用于重点安防场景。进入2.0时代(2021年至今),随着AI-ISP芯片算力不断突破,结合多帧融合、神经渲染引擎等算法创新,1/1.8英寸的CMOS方案逐渐普及。典型方案成本下探至600元区间,功耗控制在5W以内,带动民用市场渗透率提升,但整体仍不足30%(据A&S数据)。总言之,大靶面Sensor及镜头的高成本是制约黑光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的关键因素,因此,更优的高感光性能及更普惠化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表示,黑光全彩技术凭借硬件的不断迭代与算法的持续优化,成功实现了从依赖补光到自然感光的重大跨越,现已成为低照度监控场景下的特色解决方案。尽管当前该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但仍需面对市场规范化及成本控制等挑战。随着AI-ISP和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及平台与方案商的持续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黑光全彩技术将在消费类安防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智能家居、车载等新兴领域展现出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则表示,追溯从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演变的历程,不难发现人类视觉本能地倾向于丰富多彩的世界。鉴于此,在专业安防领域,黑光全彩技术以其优越的彩色图像视觉体验呈现出卓越的表现,其成像效果赢得了高度评价。然而,面对消费级安防市场,高昂的成本成为了该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
Q:从市场发展来看,接下来黑光一定是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行业生态链之间应如何协同创新,做好黑光且做到普惠黑光的高性价比?
A:清微智能产品经理廖雄成:要打造优质的普惠型黑光产品,对sensor和主控的挑战比较大。从主控的角度来讲,清微智能是具备AI-ISP能力,但若要做到普惠型黑光产品的需求,必须将这些AI-ISP的能力融入到标准ISP中,并进一步强化ISP的2D、3D降噪以及白平衡能力,才能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在生产普惠型黑光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与主控原厂合作,协同定义好接口标准以及联调,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我们也要与方案商共享光学参数库,缩短方案调试周期,加速产品落地。
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作为平台厂商,我们主要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生态协作与场景适配,技术迭代与标准共建,市场引导与普惠推广。比如联合行业定制真黑光技术指标(照度、动态降噪等级等),推动测试认证体系落地;同时建立开源算法库,例如公开AI-ISP训练数据集,降低中小企业研发门。
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作为硬件方案商,我们依托上游原厂提供的优质ISP和sensor技术,致力于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精准匹配合适的技术搭配。特别针对消费类安防市场,极具性价比的“普惠型黑光”产品,就是确保消费者既能买得起,又能用得好。因此,我们通过针对性的图像调优和系统可靠性测试来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同时,持续挖掘芯片平台的特性和优点,不断推出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Q:清微智能在芯片布局是怎么样的?能提供什么样服务?
A:清微智能产品经理廖雄成:清微智能在安防摄像头领域已经布局了完整的芯片产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全系带算力,覆盖从0.2T到4T不等;二是提供标准算法,如在0.2T芯片上实现多路目标AI检测;三是SDK形态丰富,单芯片3目、AOV低功耗、普惠性黑光产品和AI-ISP专业安防领域。目前,清微智能已经取得了几千万出货量的成绩,并且在深圳设有调图室、支撑团队和应用开发团队,以服务更多客户。
清微智能产品经理-廖雄成
Q:创视今年在普惠黑光技术领域推出了哪些创新产品?
A: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创视今年推出了基于QSENS超感光技术的新一代黑光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三项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夜视表现:首先在传感器层面创新应用像素聚合技术,在单帧画面中完成多像素合成;其次采用自研超分辨率算法提升画面解析度;同时结合第三代3D时空域降噪技术,有效消除传统夜视成像中90%以上的运动拖影和噪点,最终达成全时域全彩夜视效果。
在性能参数上,暗光环境下感光灵敏度较常规方案提升250%,强光场景仍可保持较好动态范围。在成本方面,创视采用1/2.7英寸标准化光学靶面设计,兼容主流1/2.7光学尺寸镜头,通过自主IP模块降低主控芯片负载,使整体方案BOM成本下降约40%。这种技术普惠化突破,让黑光方案首次真正下探到主流消费级市场。目前产品已上市,想了解更多相关系列产品的信息,也欢迎与创视销售人员联系。
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
Q:就目前发展来看,360对黑光的产品规划与看法?
A: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目前360推出了两款黑光设备,其中一款就是基于清微、创视等企业的芯片和方案技术,结合360云平台推出的黑光产品。这也是以360品牌的名义推出的并且首次在行业内实现大规模应用,是360以实际行动对各位伙伴的坚定支持与认可。
从这两个项目来看,当前整体的市场反应还是不错的,不过仍有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黑光的效果提升、消费者对黑光增益的付费意愿,以及黑光效果给产品带来的增值区间。基于以上这几大因素,后续还需要上下游产业伙伴的通力协作,共同降低成本并优化效果,从而激发出黑光产品在消费类安防领域更大的能量。接下来,360也会持续跟进生态伙伴的方案,继续以品牌形式推出黑光品类,将黑光卖点贯彻持续下去。
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
Q:作为硬件方案商,佰事达未来黑光产品的方向在哪里?是如何规划的?
A: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佰事达将致力于持续推动高性价比且高效能的普惠型黑光产品路线的发展,同时融合多目、低功耗、AOV以及太阳能供电等多样化的产品形态,全方位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比如,我们将不断推出从已量产的入门级、200万像素的复合型微观产品,到后续结合清微AI-ISP技术的三百万、四百万像素的普惠型黑光产品。针对这一点,佰事达将继续紧跟上游厂商的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推进黑光技术的迭代升级。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就是用好效果高性价比的思路重塑消费类产品形态,让好效果的产品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
Q:最后,各位用一句话总结概括一下2025年安防黑光市场期望或者建议?
A:清微智能产品经理廖雄成:发展至今,黑光产品已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储备,2025年,黑光产品将大有所为。
创视资深图像工程师邹新达:2025年携手同行,期待产业链聚焦普惠黑光,也争取推动无补光方案成本大幅下探,实现真正的普惠黑光释放增量市场空间。
360生态解决方案IPC产品负责人王斐:2025年黑光技术将逐步从“功能亮点”升级为“基础配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以技术迭代为核心,结合场景创新与成本优化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黑光产品。
佰事达产品总监邓子华:好效果、高性价比的“普惠型黑光”产品,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创造的。2025年我们也将致力于实现技术突破,精准还原人类眼睛的本质需求。
附《2025视觉IoT消费市场分析报告》
附现场图片+直播二维码